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乔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6):42-44,,45,
本文倡导一个新学科:审美生理学。作者认为审美心理学继续前进,就必须更深入地探讨人类审美心理的基础。审美生理学将是一个有别于传统学科的现代学科。  相似文献   

2.
种子贮藏生理学发展史概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种子贮藏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科性质和定位、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把种子贮藏生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归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是生态学(Ecology)、生理学(Physiology)、热生理学(Thermal Physiology)、热生物学(Thermal Biology)、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al Ecology)(或生态生理学,Ecological Physiology或Ecophysiology)、环境生理学(Environmental Physiology)、比较生理学(Comparative Physiology)等学科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4.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和人体功能的学科。它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学科,也是当今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科研手段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近二三十年来生理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生理学界历来重视生理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工作,198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生理学名词》。随着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加强,进一步了解两岸生理学名词的不同,对增进两岸生理学科知识的传播,生理学文献的编纂与检索,以及促进两岸学术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根据台湾省出版的有关生理学书籍,加以汇总、整理,归纳为以下四个部分进行对比。从以上材料可见:(1)台湾使用的生理学名词至今还不统一,如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在台湾就有多种名称,乙酰胆素、醋胆素、乙酰胆胺、乙酰胆碱……等。(2)所列的主要是基本名词,这类词不一致,可以形成一系列派生的名词不同。如:此外,台湾用繁体字,有些词更显得不同。由于手头上资料和水平有限,所提供的仅为一部分,还很不完善,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谨请批评指正。我们更希望两岸科技名词能早日交流和一致,以促进科技共同发展和经济繁荣。* 陈国治编审、教授是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理学报》编委办公室主任。参考文献1.《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第十册生理学.主编:叶曙.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2.《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第七册生物学.主编:李亮恭.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  相似文献   

5.
王丽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7):45-46
国庆六十华诞在即,60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民从填不饱肚子到现在人们蒸蒸日上的生活。同样,家畜生理学科作为农业学科的一部分,伴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开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韩正康教授60春秋从事动物生理工作,离休后仍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科学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他见证了家畜生理学科由初期建立到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再到目前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6.
近半世纪来,生理学科的迅速发展使得形态学科相对地显得有些“停滞”。于是,有人说:“形态学已经没落了”。“解剖学思维”及解剖学方法被认为是过时的、笨拙的。似乎,形态学科真巳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某些国家,甚至只把生理学作为“一切医学科目及不同专业医生的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别的基础理论学科则不能与生理学并提。恩格斯在上世纪末所总结的“形态和机能相互制约”的原则表面上虽无人正面否定它,但不少贬低甚至抛弃形态学的“大生理学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是生态学(Ecology)、生理学(Physiology)、热生理学(Thermal Physiology)、热生物学(Thermal Biology)、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al Ecology)(或生态生理学,Ecological Physiology或Ecophysiology)、环境生理学(Environmental Physiology)、比较生理学(Comparative Physi—  相似文献   

8.
生理学是西方近代医学的基础之一,在伴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生理学的新名词、新术语.这些词经过时间的过滤,有的被淘汰,有的则一直保留了下来.简要回顾了中国生理学名词翻译和统一的历史过程,并选取了部分基本名词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能反映出中国早期生理学名词翻译和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仿生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考的科学。仿生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仿生工作中需要生物学、生理学、神经学、心理学、电子学、物理学、生物化学、化学、有机合成、数学、自动学、空气动力学、计算技术、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其内容也已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与植物生理学有关的三项诺贝尔奖陆旺金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绿色高等植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有机物质的源泉,人类生活所需的植物材料主要仰仗于高等植物,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物质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植物生理学的...  相似文献   

11.
做工作,办事情,速度快,质量好,较为理想。欲达此目的,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不懈的努力,并有良好的客观条件相配合,方能事半功倍,如愿实现。开展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四年来,在上级领导下,笔者从事生物学和医学等几个学科的名词审定组织工作,有的学科进展速度快,质量好,有的学科工作开展较缓慢,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应吸取的教训。生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起步较晚,但一年多时间,完成通常三年才能完成的名词审定工作。时间短,用费节省,达到质量标准,已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准备出版公布。本文对生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生理学名词规范化的历史和现状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是我国自然科学中发展较早的学科之一。本世纪初,老一辈生理学家呕心沥血,为发展我国生理科学事业历尽艰辛,为建立完整的生理学研究方法,实现名词术语规范化,作出巨大贡献〔1〕。我国生理学界历来重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中国生理科学会1926年成立,1927年便创办《中国生理学杂志》(Th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交流生理学研究成果,推广生理学名词术语,六十多年来对我国生理学的发展和生理学名词术语规范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1950年8月,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卫生部联合聘请李铭新、沈霁春、汪堃仁、孟昭威、侯宗濂、张锡钧、蔡翘、赵以炳、刘曾复、鲁德馨等15位先生为生理学名词审查委员〔3〕,召开审查会议,逐字审查了卫生部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编订的《生理学名词》。《名词》收集生理学和巴浦洛夫学说术语3600余条,于1954年正式出版,这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名词规范化与统一的重要工作。建国四十年来,生理学迅速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理论相继诞生,相应地产生了许多新的生理学名词。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国内外学术交流日趋频繁,生理学书刊大量出版,术语的使用存在混乱现象。如长期以来“出汗”与“发汗”概念混淆,“拮抗”与“颉颃”并用,“铃蟾肽”误为“蛙皮素”………。“压抑”与“阻抑”,“递质”与“介质”、“调质”,“转运”与“转移”、“转换”,“传递”与“传导”等区分不清,英文译名混乱。“泌尿”、“排尿”还是“尿生成”,哪个正确?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生理学名词的规范化与统一,对生理学知识的传播,生理学文献的编篡、检索,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的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理学名词的审定统一成为当务之急。1987年11月,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由中国生理学会开始筹备,1988年5月正式成立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委员会),聘请著名生理学家冯德培、王志均、吴襄三位教授为顾问,梅镇彤教授为主任委员,陈宜张、邓希贤、陈国治三位先生为副主任委员,以及28名委员组成分委员会,具体负责收选名词、征询意见和审议核定工作。(二)熟悉情况,组成得力的工作班子“方针、政策确定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能否在短期内完成名词审定任务?关键在于熟悉情况,组成有代表性、工作实干的名词审定委员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生理学工作者相对集中于上海和北京两市。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上海生理研究所和脑研究所,数百名科研人员开展多课题的研究工作,尤以生理学的前沿——神经生理学研究见长。上海医科大学等六所高等院校生理学科研教学力量很强,海军医学研究所的潜水生理研究在全国名列前矛。徐丰彦、冯德培、朱鹤年等老一辈生理学家培养出相当数量的后起之秀,活跃在科研、教学第一线,成为学科带头人。全国生理学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会员243人,上海市便有56人〔4〕。上海生理学人才荟萃,是我国生理学科研、教学工作的大本营。北京是生理学会所在地,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所属的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等六所有关的高等院校,生理学力量强大,研究课题较多,除神经生理、消化生理、循环生理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外,其他领域也扎实地开展工作。著名生理学家蔡翘、王志均教授等培养了一大批中壮年骨干力量,成为生理学领域的中坚。此外,各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也有相当数量的生理学科研教学骨干,形成以上海、北京为主要基地的全国生理学人才网络。鉴于我国生理学人才分布情况,组成的名词审定委员会,既要有代表性,又必须相对集中于沪、京两地,以上海为中心,组成有各系统、各大区代表参加的分委员会。32名成员中,上海15人,北京6人,其余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和中南地区的代表。为了加强名词审定工作,实现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学会干部一元化领导,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学会领导担任。学会副理事长、原上海生理所的所长梅镇彤教授为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另外两位副主任委员分别由学会的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兼任,挂靠在上海生理研究所,由《生理学报》编辑部负责日常事务。学报编辑部主任担任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便于组织推进工作。分委员会委员相对年轻化,55岁至62岁者占多数。他们学有专长,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文水平,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富有实干精神。他们中的部分同志做过生理学工具书的编写和翻译工作,熟悉收选专业基本词,对审定名词的框架,收词层次有明确认识。学报编辑部的同志有编辑业务工作能力,筛选名词,审核定义性注释,较为得心应手。委员相对集中在上海,利于集中研究,开展审定工作。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的现任所长,上海医科大学的副校长、生理教研室主任均系分委员会委员。分委员会的工作得到有关单位的支持,工作效率高,成为工作实干的领导班子。(三)充分准备,确定审定名词的框架和层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1987年9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名词审定工作会议,中国生理学会派副秘书长邓希贤先生参加了大会。同年11月,中国生理学会开始筹备成立生理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分委员会成立后,首先学习有关的文件和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学习天文学分委员会等有关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经验,具体制定生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计划,拟定了选词的原则和审定名词的要求,明确了审定的生理学名词,主要是生理学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专业基本词,注意选收科学概念清楚和相对稳定的新词,使审定的名词能反映当代生理学发展的水平。经过讨论,确定生理学名词的选词框架为:01绪论;02肌肉和神经;03中枢神经系统;04感觉器官;05血液及其他体液;06循环;07呼吸;08消化和吸收;09排泄;10代谢,体温;11内分泌,生殖生理;12特殊环境生理;13实验仪器,共13部分。具体工作时,可参考高等院校生理学教科书的章节目录,确定收词层次。收词层次不能过低,不能太细,只收基本词。新的名词术语,层次可以深一些,要有定义性注释,以免概念混淆,引起误解。选词注意避免与相关学科交叉,尽量减少重复劳动。为了学科名词的系统性,必不可少的重复,应协调统一。(四)连续作战,一气呵成根据生理学学科范畴,确定审定名词的框架之后,按委员业务专长,分为若干专业审定组。每位委员负责收选一定范围的名词。1988年3月底,各委员按系统完成名词初选工作,共计4059条。5月中旬,在上海召开分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生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会前作好了准备,统一收选名词书写格式及文字注释的要求,安排好各部分内容的大概条数。开会时,委员们对名词初选稿进行讨论,经删简修改,整理汇编成征求意见稿1709条,寄发全国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广泛征求意见。9月份,各方面意见陆续反馈回来,按系统汇总整理,修正补充,先召集在沪委员开会,为召开全体审定委员大会作好准备。经过一个多月的归纳整理,10月下旬在沪召开第二次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委员们对征求意见后的二审稿,进行认真讨论,修正完善;按框架系统,进行词汇量和条目内容的综合平衡。11月中旬,在沪的委员再次开会,删去了各系统间的重复名词,对汉语用词,英文拼写等认真讨论,反复推敲,对错误之处进行校正。将全部名词输入IBM-PC微机内,打印成复审稿。(五)广泛征询意见,注意与相关学科协调为集思广益,分委员会向有关单位,有关专家寄发征求意见稿70多份。根据征求意见对象的专业特长,提出重点审阅某几方面内容的要求,欢迎他们对其他部分的名词提出宝贵意见,要求按期寄回名词术语审定意见表。结果50余位先生提出增补修改的建议。少数先生对审定生理学名词与编写《生理学同汇》区分不开,建议多收一些与生理学有关的词汇。他们不了解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不明白审定名词是为国家审定生理学规范的基本词。生理学既是生物学的基本学科又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与生物学范畴的组织学、生物化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的部分名词有交叉,与医学的呼吸病学、血液病学和内分泌病学的术语相互渗透,从严掌握收选属生理本质、生理现象和生理过程的名词术语。审定的生理学名词必须与相关学科协调统一,分别征求医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动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有关专家的意见。例如生理学名词中原有“自突触”(autapse)、“自受体”(autoreceptor)、“自调节”(autoregulation)……等词。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动物学中,类似的名词定为“自身……”,其英文名的前缀与生理学的相同,均为“auto-”或“aut-”,生理学名词应考虑与相关学科协调统一,因此定名为“自身突触”、“自身受体”、“自身调节”……。生理学中“拮抗”(antag-onism)与“颉颃”并用,不统一,而医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组织学中则统一为“拮抗”。根据汉名含义,按《辞海》释义,为了简明通俗,易懂易写,生理学也统一定为“拮抗”〔5〕。(六)发扬学术民主,统一术语定名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员,60岁左右者占多数,彼此资历相近,学识相当,开会讨论,竞相发言,进行心平气和的争论。如讨论体温调节中的“出汗”(perspiration)还是“发汗”时,部分委员认为定“发汗”恰当,北方民间习惯叫“发汗”;另外的委员则认为定“出汗”正确。两词仅一字之差,但两者的概念及其机理却不相同。“出汗”(perspiration)是大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排汗形式散发体内蓄积的过多热量,使机体主动适应高温环境,是主动排汗。而“发汗”多系服用中、西药物,或用物理方法,促使排汗,降低体温,是被动排汗,两词概念内涵不同。会议决议定名“出汗”。在具体讨论几个新旧名词更替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观点,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确定符合概念内涵本质属性的名词。如“蛙皮素”(bombesin),最早是在一种形似蛙,实为蟾类的皮肤中提取的一种激素,后来经动物分类学鉴定,不是蛙而是铃蟾。那种激素现已确定是一种肽类物质。因此,将“蛙皮素”正名为“铃蟾肽”。在讨论循环系统的生理学名词时,“心房利尿钠因子”、“心房利尿钠素”和“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三个名词的沿革,初时只发现心房分泌某种因素起利尿钠作用,进一步发现该因素系一种激素。后来才确定这种激素系由心房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它随血液循环,促使肾脏排出尿钠增多。为使名词精炼简明,定名“心房钠尿肽”。通过审定会议发扬学术民主,对一些词义相近,容易混淆的名词,以及一些新的术语,进行统一定名,使名词的概念更清晰,含义更科学。过去“压抑”、“阻抑”、“抑制”几个近义词,不仅其概念容易混淆,英文译名也不统一,通过会议讨论,明确“压抑”、“阻抑”、“抑制”、分别对应depression,suppression,和inhibition的概念内涵;“递质”“介质”“调质”分别对应transmitter,mediator和modu1ator的概念内涵。根据名词审定简明、通俗的原则,把“促”、“缩”、“催”置于词首,使名词含义既简明又科学。如过去称“胃泌素”、“胰泌素”、“肠泌素”现在改为“促胃液素”(gastrin)、“促胰液素”(sectretin)、“促十二指肠液素”(duocrinin);又如过去叫“胆囊收缩素”、“绒毛收缩素”,现定名为“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缩绒毛素”(villikinin),以及“催产素”(prolactin)、“催乳素”(1actogen)等。在审议循环系统的名词时,为了更符合科学性,把“加压”(pressor)和“减压”(depressor)改为“升压”和“降压”,把相应的“加压区”、“加压神经”、“加压中枢”改名为“升压区”、“升压神经”、“升压中枢”;“减压区”、“减压神经”、“减压中枢”改名为“降压区”、“降压神经”、“降压中枢”。(七)虚心接受复审,采纳人名译名协调委员会的意见生理学名词经过两次全体委员大会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四次小会讨论,整理成稿,请冯德培、王志均和吴襄三位教授复审。三位老专家对名词审定工作热心支持。冯老年逾八旬,亲自参加审定工作会议,勉励大家共同努力,做好名词审定工作。王、吴两位教授虽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仍认真细致审阅复审稿,提出修改的建议。上海和北京的审定委员分别开会,对三位老先生的复审意见,逐词、逐条认真讨论,对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尽量予以采纳,如将“感官特异能”(specific of sense)改为“感官特殊能”,避免与特异功能相混淆。少数不能接受的则保留原定名,向上级写出复审意见处理情况报告,向复审者讲明保留原定名的原因。关于人名译名,采纳人名译名协调委员会的意见,按照“名从主人”,“约定俗成”、“副从主科”和“尊重规范”四项原则,统一生理学名词中外国人名译名。例如循环生理名词“马雷定律”(Marey’s law)原定名玛丽定律,吴襄教授复审指出,Marey系法国男性生理学家,改为“马利定律”。人名译名协调委员会根据“名从主人”的译名原则,按法语语音,建议改为“马雷定律”,被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采纳。总之,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从成立到完成第一批名词审定工作,前后仅经历一年多时间。一年内召开两次审定大会,前后召开四次小型讨论会议。名词审定工作起步虽迟,但进展速度较快,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名词审定任务。他们的工作,提供了一些经验,值得参改,如:分委员会成员相对集中,相对“年轻”化;强化名词审定工作,实现学会和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一元化领导,组成实干的工作班子;作好准备,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得到有关单位支持,尽量节省开支等。  相似文献   

12.
术语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各个学科领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物化形式,也可以说是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结晶。对于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门学科而言,术语体系既是学科现状和水准的体现,又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术语还可以成为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理解、沟通乃至于跨越、融合的最佳切入点。科学而完善的术语体系,对于社会进步、国计民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3.
埃利希(1854-1915),科学史上罕见的奇才,他不可能只属于某一学科,他是有机化学家、组织学家、免疫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组织和细胞的化学染色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是白喉抗毒素标准化的权威,提出了抗体形成的“侧链”理论,因此,190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埃利希是化学疗法的先驱,他发明的驱梅特效药“606”及其改进剂“914),为千千万万的梅毒患者除了痛苦,他被看成医学的救星,1912年和1913年两度获诺贝尔化学奖提名。本文对埃利希的生平和平常成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Prion是美国科学家S .B .Prusiner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物 ,并因此获得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几年来此词的中文名一直比较混乱 ,本刊在此栏目中对其展开讨论。我们欢迎有关学科的读者参与书面讨论 ,在适当的时候全国名词委将召开研审会 ,确定其规范名  相似文献   

15.
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1635~1703),不仅与卡笛儿、波义耳、惠更斯、雷恩、牛顿等生活在同一时代,或几乎是同一时代,即欧洲16和17世纪的"新科学"时代,其科学成就也可以与他们相媲美.他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惊人的动手技巧和创造能力对当时的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气象学、钟表和机械、生理学等学科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在艺术和建筑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被誉为"英国的达芬奇"和"最后一个文艺复兴人".  相似文献   

16.
prion是1982年Prusiner(布鲁西纳)创造的一个字头组合词。自从此词产生,就存在诸多的争议,即使是1997年Prusiner因发现了prion而得到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国际上有些争议仍在继续:关于prion是否为一些脑病变的真正感染源。国内除了上述争议,对prion的中文译名争论得也较多。笔者认为,除译名外,prion的定义也比较模糊,为此,本文从prion一词的定名和定义两个方面来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常常为我们的自然辩证法工作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感来自对。自然辩证法”一词的迷茫。比如,大家都觉得,既然别人都说而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学自然辩证法或搞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那它就应该是一个学科,可它在宴际上又不象一个学科;恩格斯的同名著作是未完成的,主题意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至今也没有获得一致看法’国外包括苏联都没有这么一门学科;国内声称搞自然辩证法的人这样多,工作性质这样不同,  相似文献   

18.
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1635~1703),不仅与卡笛儿、波义耳、惠更斯、雷恩、牛顿等生活在同一时代,或几乎是同一时代,即欧洲16和17世纪的“新科学”时代,其科学成就也可以与他们相媲美。他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惊人的动手技巧和创造能力对当时的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气象学、钟表和机械、生理学等学科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在艺术和建筑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被誉为“英国的达芬奇”和“最后一个文艺复兴人”。他曾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发现了细胞,并首创“细胞(cell)一词,沿用至今;他曾根…  相似文献   

19.
从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科学奖颁发至今,已过去整整100年,其间共有30个国家近500位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科学家获得这个世界上最高层次的科学奖赏,诺贝尔奖对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议“Acclimation”译作“习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cclimation”是生物热生理学 (ThermalPhysiology)中的术语之一 ,《英汉辞海》将其释为“有机个体对直接环境的变更所表现出的生理调节”。根据国际生理学协会热生理学分会于 2 0 0 1年修订的《热生理学术语 (第三版 )》 ,“Acclimation”的原义是指“生物个体在遭遇应激时所表现出的生理学和行为学变化 ,能够缓解实验条件下某些气候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紧张状态或增强其抗紧张状态的能力”。在人的环境生理学及《英汉生物学词汇 (第二版 )》中 ,“Acclimation”被译成“习服” ;而在《家畜环境生理学》(李震钟主编 ,1999,全国高等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