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层建筑群诱发地面沉降物理模拟的灰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的高层建筑群和上海地区代表性地层,建立了高层建筑群诱发地面沉降试验的物理模型,采用前后处理方法,针对模型试验获取的非等时数据,建立了非等时距GM(1,1)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试验数据的拟合和分析来检验预测精度.多测点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精度较好,可用于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和沉降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大量的高层建筑进行现场沉降长期监测有很大的难度,而且现场的外部环境随着时间的延长往往变化很大,现场的土层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往往很复杂,影响量测结果的因素较多,所以目前缺乏这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室内模型试验可根据需要控制条件,获得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进一步认识由于高层建筑群诱发的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及规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建立数学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所以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实体工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水位变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进行了渗入系统研究,为解决水位变化对高层建筑群诱发的地面沉降影响问题积累了新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经典Biot渗流力学做进一步的考察,讨论了耦合渗流方程的物理意义,在Biot基本方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反映渗流系数和孔隙变化率关系的耦合方程,提出地面沉降过程渗流一应力耦合方程,并进行一定的实例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4.
申太祥 《科技资讯》2010,(1):76-76,78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由于大规模城市建设所造成的地面沉降日益显著。本文阐述了地面沉降的概念和引起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城市建设引起地面沉降的表现,以上海市为例对城市建设引起地面沉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荷载、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由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荷载叠加作用共同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结合土体非线性流变理论,将比奥固结理论中的本构关系推广到黏弹塑性,并考虑孔隙度、渗透系数、土体变形参数随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高层建筑荷载、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有限元数值模型,详细研究了地下水开采及高层建筑荷载叠加影响下的地面沉降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荷载叠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存在耦合效应,由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荷载叠加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值小于同一条件单独抽水和仅存在高层建筑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值之和.耦合效应随着地下水开采层位埋深的变大而减弱.沉降初期,线性叠加效应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耦合效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几年在环评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除了运用一般工业类项目的环境评价方法及原理外,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地质和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预测地质介质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盛祝东 《科技咨询导报》2012,(14):222-222,224
地面沉降涉及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影响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国内外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与水文地质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两者关系的调查,对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提出一些预防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龙背水源地因大量开采抽取地下水,产生地面沉降,因此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地面沉降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减轻环境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曹妃甸工业区的强夯工程实例,利用模型试验台,分别对9 375.00,4 687.50,2 343.75,1 000.00kN·m等4种夯击能及不同的夯击距离作用下强夯振动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水平冲击作用进行检测,揭示了在强夯振动作用下桩身水平应力分布规律及群桩受力特性,研究了夯击能和夯击距离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跨度较大的钢筋砼空间结构,同时又充分利用网架结构层的空间,配合工程实际需要,提出一种予应力混合型网架的新型结构型式。通过缩尺1/5的予应力砼网架模型试验,验证了该种结构设计及计算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试验摸索施工制作的经验,为实体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模拟采空区地表沉陷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开挖过程中厂房的沉陷变化过程。对研究采空区已有建筑物的保护,以及采空区新建建筑物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复杂高层建筑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49层商住楼采用带转换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住宅平面主轴与裙房平面主轴相差45,°导致结构采用主次梁转换,其多项指标超限.为了检验该复杂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采用1∶20的比例制作了缩尺模型,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三向六自由度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自振特性、阻尼比、地震反应特征、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并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在7度、8度大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文中还指出了该结构的薄弱部位,并对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a 10-storied residential building model was employed to clarify the ventilation charac-teristies of the atrium and the rooms,which were effected by the different forms of lateral openings.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wind force and thermal buoyancy,and the similarity require-menus were satisfied.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different forms of lateral openings cause the different yen-tila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and also have some certain regularity.The conclusions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how to use the ventilation of atrium better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相似文献   

14.
贾萍  方源敏  卢水牯 《河南科学》2011,29(3):329-332
介绍了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建立沉降预测模型,拟合出s-t曲线,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来评价预测模型拟合的精度,发现Logistic模型属于高精度拟合.将预测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沉降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15.
灰色模型GM(1.1)在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亮  左小清 《河南科学》2010,28(7):838-842
介绍了灰色模型系统,并重点论述了灰色模型GM(1.1)在高层建筑的沉降预测中的应用.通过对高层建筑不同周期得到的沉降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成果精度均符合要求,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TTU标模风压数值模拟及试验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际通用的低矮建筑标准模型TTU(德州理工大学)模型为考察对象,在同济大学TJ-2建筑风洞中进行了1:50缩尺模型的风洞试验研究.通过风洞试验数据与原型场地实测数据的对比,以评估风洞模拟技术的可靠性;同时,基于国际商用软件Fluent的RSM(雷诺应力)模型和CFX的SST(剪切应力运输)模型,从数值模拟的角度研究了TTU实尺度模型的定常绕流场.将数值预测的压力场与实测结果及缩尺模型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风洞试验与场地实测之间、数值模拟与试验之间的异同,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接地系统的种类及所起作用的分析,阐述了高层建筑接地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风向对某超高层建筑等效静风荷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向和平均风速联合分布是风荷载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研究风向对某超高层建筑等效风荷载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获取建筑物所在地区气象站的风向风速气象资料,并统计得到各个风向上的设计风速;(2)对某超高层建筑进行36个风向角下的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试验中模拟了周围建筑对超高层建筑的干扰作用;(3)结合各个风向上的设计风速,基于风洞试验结果,用随机风振理论计算超高层建筑的等效风荷载.本文得到的结论为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超高层建筑外幕墙围护结构的骨架等粗糙条构件,会改变建筑表面绕流形态,从而对风效应产生影响,但目前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尚缺乏相关规定。文中以某典型超高层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建筑模型表面设置粗糙条与去除粗糙条两种工况进行刚性模型同步测压试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建筑模型表面风压系数、基底倾覆弯矩和体型系数等风荷载特性的变化,以研究建筑表面粗糙条对超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设置粗糙条对建筑表面极值正压影响不大,但会显著降低建筑表面极值负压绝对值、最大降幅约39.8%,将显著影响建筑角区及侧风面,使建筑侧风面的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显著减小、最大减幅分别为24%和30%,整体上,设置粗糙条有利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抗风设计。设置粗糙条会影响结构整体风荷载,在0°正吹风向角下,粗糙条会使建筑沿层高分段风荷载体型系数略微增大、最大增幅约为8%,使塔楼基底绕X轴的倾覆剪力和倾覆弯矩略微增大、增幅分别为4.9%和6.0%;设置粗糙条对建筑顶部峰值加速度极值出现的风向角有影响,且可降低峰值加速度幅值,降幅约为7.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