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周要闻     
《世界博览》2013,(5):7-15
言论李安再获奥斯卡事件华人导演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四项奥斯卡奖,他还击败了此前呼声最高的斯皮尔伯格,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这部史诗级的3D电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5.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手捧奥斯卡奖,李安说:"对于我和爱这部电影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个极其美妙的夜晚。我觉得我能完成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四年来都是在紧张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2.
刘平 《世界博览》2011,(7):86-86
一口气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德国导演弗洛里安的《致命伴侣》,一部是中国导演张一白的《将爱》。两部电影的差距如此之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3.
沈健 《世界知识》2020,(6):75-76
2月9日,韩国电影《寄生虫》摘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在奥斯卡的历史上,代表最高荣誉的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曾有几次被美国以外国家的电影摘得,如1988年意大利导演贝特鲁奇因执导的《末代皇帝》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奖,2001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获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等四项奖。非英语的美国以外电影获最佳影片奖,《寄生虫》是首例。  相似文献   

4.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和李安的《喜宴》(1993)是华人电影中最早涉及同性情感的影片。由于历史、习俗和文化诸因素,此类题材对于1990年代初的华人世界还是禁忌较深的话题。陈凯歌以同性情感纠葛完成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叙述;而李安则从叙事语境入手,在相同角度下关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及传统习俗和现代观念的冲突。由此,两部影片表层的同性情感叙述更多地表现为叙事策略而非导演真正的叙事目的,因此,所谓“发轫之作”也就仅仅是对同性情感做了“涉及”而非本体意义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黄小邪 《世界博览》2013,(23):47-51,46
一部纪录长片《归途列车》,让范立欣迅速在国内外成为行业内的焦点人物。该片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电影节中获得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伊文思奖。这是历史上首次有华人导演获得此殊荣。之后范立欣凭借该片更是势不可挡的在包括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洛杉矶亚美电影节、维多利亚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等几十个电影节中获得了最佳纪录片、最佳摄影等六十多个奖项。更成为继李安之后第二他闯入美国导演工会奖评选的华人导演,也是第一个能在这一美国最富盛名的专业奖项中纪录片奖的华人导演。而关于这部纪录片背后的故事,又有多少能被人们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7.
老无所依     
2008年,奥斯卡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大奖都颁给了《老无所依》(《No County For Old Men》)。  相似文献   

8.
言论     
《世界博览》2013,(5):7-7
李安再获奥斯卡 事件 华人导演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四项奥斯卡奖,他还击败了此前呼声最高的斯皮尔伯格,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这部史诗级的3D电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5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相似文献   

9.
交际调适理论在李安导演的电影《推手》中有多处的体现。本文从交际调适理论的三个策略(趋同策略、趋异策略、原状策略)出发,分析《推手》中中国公公与美国媳妇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确定交际者的语言动机。本文旨在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调适理论在公公与媳妇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黄小燕 《世界知识》2010,(23):46-48
<正>这个戴眼镜的高个子男人个性沉默,却始终怀有一种使命感,即希望透过电影向全人类说话。杨德昌,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2000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尽管他2007年英年早逝时仅留下八部电影,但却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等堪称不朽  相似文献   

11.
电影<(色·戒>构成了2007年华人文化圈独特的艺术症候,其中蕴涵着许多含混、悖逆、反常、疑难的内容.它是李安在全球化时代利用景观社会生态展开的一场话语"突击".一方面,他用"显在的"身体政治话语、后冷战话语,后殖民话语、欲望话语等表达了明晰的思想建构意向;另一方面,他又以"潜隐的"的"沉默"、 "空白"与"沟壑"话语方式来规避和解构着某些不便言说的东西;其中彰显"人性"因素是他的话语"突击点".  相似文献   

12.
彭舟 《科技信息》2009,(34):362-363
在李安的电影作品中,无论是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还是家庭伦理的痛苦纠葛,都是沉浸于导演镜头下的悲剧意识。所以从悲剧的视角和尺度来把握李安的电影作品既可以避免以往文化研究、文化比较的泛泛而谈,又使得李安电影的文化脉络更为清晰和具体。  相似文献   

13.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1,(2):78-79
日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引发热议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的《后疫情时代》纪录片于近日上线,该片将中国"一边控制疫情,一边发展经济"的真实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中曰两国引发网友热议。竹内亮是一名定居南京的纪录片导演,此前因拍摄中国抗疫题材的纪录片而走红网络,粉丝亲切地称他为"亮叔"。  相似文献   

14.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近年来蜚声国际影坛,他成长在一个有浓厚中国艺术氛围的家庭里,由他执导的《父亲三部曲》深得人心,2000年的《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成为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华语片,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亦是全球票房最高的华语片记录保持者。李安在电影的拍摄中不断探索创新,将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完美结合,运用镜头语言揭示电影内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在1972年被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以情节"节选"的方式改编拍摄成为电影《快活林》。该片导演张彻在相对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武松这一小说中极富传奇性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编式重塑,通过对其侠义性格的着意彰显与小说中男性情谊的有意张扬令这一艺术形象更显丰满、立体,体现出改编者对于小说原著思想内涵的特殊理解及当时香港电影对于《水浒传》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电影中的时间和空间是所有电影人永远的难题。分析《雨月物语》和《朱尔和吉姆》两部影片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艺术,会发现东、西方导演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具有很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从所谓的第六代导演的出现,关于电影导演代际划分的争论就成为中国影坛令人注目的焦点.2006年,影片<疯狂的石头>的上映又把这场争论引上了一个新阶段,其导演宁浩被冠以"第七代导演"头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教学片导演的素质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导演作为影视作品的主要控制者和决策者,在影视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然后分析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影视导演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二部分介绍了作为教育电视传输主要媒体的教学片,着重对教学片的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谈的是教学片导演的素质,首先把教学片导演和一般影视导演的素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然后对教学片导演的特有素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荷戟 《世界博览》2009,(2):18-18
2008年12月,美国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提名张艺谋为《时代》年度人物。众所周知,这是因为张氏负责制造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氏在这一盛会上恰当地赞扬了“和为贵”的儒家文化以及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创造的文明中国。世界显然欢迎这样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20.
莫云 《科技智囊》2006,(7):46-47
大牌导演融得大笔资金,个人品牌魅力无穷继《无极》、《夜宴》之后,中国最值得期待的大制作电影当属大牌导演张艺谋和他的明星班底正在紧张制作之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该片制作阵容“豪华”,场景金碧辉煌,投资高达3.6亿人民币。然而最火爆的新闻点还在于,影片在筹划期间就从银行业巨头渣打手中获得了大笔融资,张艺谋的市场号召力创造了中国内地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