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皮肤、颅骨、肌腱这些重要器官、组织,一旦因创伤导致缺损,通过植入具有生理功能的皮肤、骨头予以修复,这种以往只能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场景已变为现实。在中国,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主要有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形与修复外科曹谊林教授为首的组织工程研发团队。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2005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组织工程(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崔磊博士。  相似文献   

2.
打印血管     
人造器官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组织工程学小组成功地用细胞取代油墨,使用"打印机"创造了有功能的血管和心脏组织,有关论文本月发表在《组织工程学》杂志上。这一工作是首次用打印机生产出有功能的三维生命组织,是实现打印整个器官目标的里程碑。哥伦比亚州密苏里大学的伽柏·福加克斯(Gabor Forgacs)和同事们打印了各种组织结构,包括血管和心脏组织薄片。心脏和血管内皮细胞被打印出来后,经过70个小时,细胞与组织融合在一起,90  相似文献   

3.
用人工方式培育心脏或其他器官,以解除饱受器官衰竭患者的痛苦是医学界的梦想。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运用组织工程学方法致力于新器官的培养,旨在让这一梦想的实现成为可能。当多莉丝·泰勒(Doris Taylor)被人们称为"弗兰肯斯坦博士"(科幻小说《科学怪人》中的主人公,一个疯狂的科学家,用许多碎尸块拼接成一个  相似文献   

4.
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于1月13日发表论文宣布,已经培育出具有机能的肌肉组织,当受到电流或化学刺激时,这些肌肉组织能够收缩。通过将肌细胞祖细胞添加到一个3D硅胶支架中,该研究小组能够利用每50毫克供体组织培育出5克肌肉组织。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实验室制备的肌肉组织将能充当药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平台,从此不再需要将患者置于危险的境地。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副教授内纳德·布尔萨克说:美国杜克大美杜克大通过将肌细胞祖通过将0毫毫克供体组织毫克供体组织的肌肉组织将能的肌肉组织将于危险的  相似文献   

5.
仿生食品工程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仿生食品工程学建立的意义、性质和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仿生食品工程学的需要,引出大食品的概念,并把分形理论引入仿生食品工程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京直立人的原始性状和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遵谔  魏正瑾 《自然杂志》1996,18(5):267-274
1993年3月,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旅游公司在开发雷公山葫芦洞时,挖出一个残直立人颅骨,以后又收集到另一残人类颅骨,在发掘该洞过程中,又发现一颗直立人的牙齿和2000余件动物化石,研究表明,两个颅骨和牙齿的形态都和北京人相似,Ⅰ颅骨纤弱并患有骨病,属于一30岁左右的女性,Ⅱ号颅骨厚重,因挤压而变形,为一35岁左右的男性,动物化石共15种,除剑齿象以外,基本上和北京人动物群一致,铀系法和ESR法测年为距今35万年。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结合正在将医疗行业逐渐转变为一个信息产业,尽管在推进的初始阶段有可能会“打乱”现有的医疗格局,但却能极大地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伤口修复能力对于生存与健康十分重要。皮肤伤口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在时间、空间上有序的相互作用,最终完成皮肤屏障修复与组织内稳态维持。文章总结了伤口修复的主要过程,并重点阐述不同类型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无疤痕修复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崔磊 《世界科学》2006,(7):29-30
自人类诞生以来,因创伤、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就如梦魇一样从始至终伴随着人类。早期人们对此往往束手无策,只有等待残疾或死亡。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组织器官缺损的治疗找到了多种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方法是:(1)自体组织移植将病人自身的组织或器官用手术的方法移植到其自体发生病损的部位,以修复病损部位的组织损伤。但这种治疗手段在修复病损组织的同时也对正常部位造成了新的创伤,而且当病损组织范围过大时(如身体大面积烧伤),往往缺乏足够的供区组织进行修复。(2)异体、异种组织移植由于自体组织移植存在上述的…  相似文献   

10.
许康  劳汉生 《科学》2002,54(3):43-46
所谓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简言之,是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心理学.它以工业企业和其他组织中涉及员工绩效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说是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恐龙峡谷",古生物学家发现了恐龙颅骨化石。这些颅骨化石成为在地球的两极曾经出现恐龙群的有力的证据。事实上,这些颅骨化石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郭位 《自然杂志》2007,29(2):111-114
本文讨论了影响当今工程学教育的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大众希望高等教育具有可衡量性;企业希望工程学学科能更迅速地调整其研究方向和课程内容以适应技术的发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基于历年收集的多种数据公布了美国工程学学科排名。在本文中,通过排名结果分析,证实了量可以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尺度的变量。  相似文献   

13.
易于发生腿部肌肉拉伤的足球运动员现在可从人机工程学家那儿而不是从理疗学家那儿得到益处。人机工程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方法,可用以测定和处理运动员腿部相对较弱的肌肉,从而避免他们在比赛或训练时发生肌肉拉伤。这种方法的发明者之一、英国人机工程学家盖德·加伯特注重于研究运动员踝部因肌肉不平衡而造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人可能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只没有体毛的裸鼠,站在一个透明的圆形培养皿中,它背上竟然长着一个"人类"的耳朵,令人惊叹不已。这是科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小鼠之一,其实也是20多年前一项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希望利用这些裸鼠生产出可供人类利用的耳廓等组织。时至今日,这项"人耳鼠"成果在很多科学家眼里只能算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15.
正常的伤口修复能力对于生存与健康十分重要。皮肤伤口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在时间、空间上有序的相互作用,最终完成皮肤屏障修复与组织内稳态维持。文章总结了伤口修复的主要过程,并重点阐述不同类型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无疤痕修复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组织工程是利用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通过体外培养或构建的方法,实现受损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造,在再生医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作为组织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支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支架或者再生组织移植时,却面临着感染的风险.细菌或真菌感染不但会直接导致组织修复失败,还会增加患者治疗或者二次手术的疼痛和费用.因此,构建具有抗菌性能的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器官衰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美国每年用于这方面的开支约占全年医疗费用的一半。治疗措施包括:器官移植(同种或异种移植)、外科手术、人造假体、机械装置,少数患者还可借助药物治疗。但对那些损伤严重的组织器官而言,上述方法均不能完全修复衰竭的组织器官,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整形外科起源于40年代,抗美援朝以后获得很大的发展,而大多数人则把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联系在一起,甚至干脆将整形外科说成是美容外科、实际上整形和美容在医学中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能等同的医学内涵,美容外科只是整形外科医学中的一小部分。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之广,则是任何一门外科所无法比拟的。它是应用组织移植和各种手术方法,矫治人体各部位的先天性畸形,修复各种创伤或疾病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恢复面部形态及由这些畸形而丧失的原有功能,使畸形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获取整形修复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水凝胶柔软且有弹性,含水量高,其结构、性能与生物组织相似,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输送、创伤敷料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修复材料模仿生物体损伤自愈原理,自行发现损伤和裂纹并通过一定机理自修复愈合,是近年来水凝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自修复物理水凝胶和自修复化学水凝胶等新型高分子水凝胶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总结了其设计与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水凝胶自修复机制,阐述了基于静电作用、疏水作用、氢键作用、主客体作用等物理作用,以及基于酰腙键、亚胺键、二硫键等可逆化学键作用的自修复水凝胶的应激自修复原理和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自修复水凝胶作为潜在生物材料仍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本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李大光 《科学》2006,58(6):55-59
美国《科学与工程学指标》(Science&Engineering Indicators,简称《科工指标》)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每两年发布一次的美国综合科学实力的重要报告。其内容包括:中小学教育,科学与工程学高等教育,科学与工程学人才,研究与开发经费,学术研究与发展.工业、技术与全球市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态度以及国家其他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