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决当前土地利用变化趋快,现有土地利用更新技术难以满足土地实时监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以GIS平台为基础,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发现、变化区域标定并给出了相关算法.可以看出,利用遥感技术和GIS平台更新土地利用数据是比较适合较大范围的土地利用更新技术方法,可以完成土地利用动态更新的大部分工作且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2.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为指导 ,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和 GIS技术 ,完成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快速调查 ,探索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土地详查的技术流程 ,建立了西固区土地资源数据库 ,实现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 .对不同年代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农业用地以每年 0 .34%的速度减少 ,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建设用地以每年 0 .6 4 %的速度上升 ,城市化进程加快 ;盐碱地面积以每年 0 .0 5 %的速度增加 ,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大 ;土地利用结构由不合理逐渐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分析研究不同LUCC景观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及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的生态学指数,探讨了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的统计学特征、多样性特征、异构性特征、复杂性特征.在LUCC理论方法指导下,对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特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总体上稳定性非常强;林地类植被景观、草地类植被景观处于稳定向好状态;耕地类植被景观处于缩减紧凑状态,是退耕还林的结果;湿地类植被景观变化表明神农架地区湿地保护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对案例区的3期TM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相应处理,获得相应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景观特征数据.研究认为案例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特征为:1987—1996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明显,林地和农业用地的破碎化趋势比较突出;1996-1999年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不明显.未利用土地的空间分布呈分散化趋势.13a间案例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过程为土地利用程度由衰退期或调整期转蛮为发展期.十地利用的时间动态特征由怏谏蛮化刭转蛮为愕凉蛮化到.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城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分析--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为指导,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完成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快速调查,探索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土地详查的技术流程,建立了西固区土地资源数据库,实现了西固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对不同年代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用地以每年0.34%的速度减少,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以每年0.64%的速度上升,城市市进程加快;盐碱地面积以每年0.05%的速度增加,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大;土地利用结构由不合理逐渐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以民勤试验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甘肃省民勤县城关镇毗邻的4个乡镇为典型试验区,利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重点监测了近10年来该地区土地利用的具体变化状况。并在地物光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试验区实际情况的遥感波段组合(TM R1B4G6)和分类方法(贝叶斯方法)。对该实验区而言,这种波段组合效果最佳,贝叶斯分类的总精度也达到88.51%。对经制图综合而获得的土地利用专题信息,通过数据转换、软件接口与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扩展的土地动态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湖南长沙市,株州市和湘潭市为实验区,利用1988,1991和1995年内3个时期的TM图像,采用亮度指数和垂直植被指数平面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的提取,通过建立土地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城市扩展的监测和信息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监测对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土地利用监测结果的初步评价。研究表明:RS与GIS相结合的新技术应用为开发区土地利用监测提供了及时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对遥感影像及土地监测对照图的分析,揭示了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由农村居民点向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的转变,将开发区土地利用逐步推向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在用地调整布局上,经济利益与区位、交通优势作为驱动土地转变的主要动力决定了建设用地拓展的区域和方向。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开发区2005-2010年年均创造经济效益占全县GDP的30.28%,为清徐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张诗杨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3-1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生态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新津县为例,借助遥感和GIS软件,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新津县2004-2009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耕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居住用地和河流水域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情况;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变动较大,土地利用结构处于快速调整期。政策制度、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是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3S”集成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S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集成应用,比较了传统方法与3S的利弊,提出了用3S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说明了借助GIS的输出成果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南省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多个计量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多样化、集中化、组合类型、区位意义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模型来进行计算,得出相应数据,再用ArcGIS软件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最后对河南省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分析河南省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河南省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呈现由东向西增加的趋势,集中化程度与多样化相反,受地形影响,农用地分布规律明显.2)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耕地是河南省土地中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组合类型分析结果来看,河南省土地的组合类型仅为4种: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整体功能较差.4)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在全省多数地区具有区位意义,但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2.
豫南杉木萌芽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点试验观测和典型抽样调查,研究了豫南杉木萌芽林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杉木萌芽率随伐桩直径增加而下降,平均萌芽率可达90%以上;萌芽林生长与立地条件和原杉木生长情况有关,山区和丘陵立地条件为10立地指数以上;萌芽林生长前期快于实生林,但其树高、胸径、材积和生长过程与实生林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
14.
罗长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2):74-77
在详细调查与分析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基础上,按照断裂的空间展布规律,划分出江家单斜构造和洞山单斜构造及对应的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圈定出江家单斜水文地质单元的灰岩隐伏区为最佳含水地段,再采用物探技术确定最佳含水位置及井点,成井后单井出水量20m^3/hr. 相似文献
15.
吕连琴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3):280-284
在分析河南省桐柏-大别山旅游区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红绿结合,跨区整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速升级,打造精品"的旅游发展战略和一些重要发展措施,确立了"一心、两带、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和"完善一个中心、力推三个组团、优先发展主轴、积极培育山前"的空间发展思路,旨在指导该区旅游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湿地天然水中的铁细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吉林省西部天然水中分离出Fb1和Fb2两种铁细菌
. Fb1细胞为椭圆形, 细胞成对排列, 有单生、 双生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0 .7~
1.0 μm; Fb2为杆状, 呈多个细胞相互连结, 无鞭毛和芽孢, 细胞大小为(0.4~ 0.7)
μm×(1.5~2.1) μm. 两种菌均为革兰氏阴性, 且都具有荚膜, 菌浓度约为
10 000 000个/mL,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20 h可达到稳定期, 24 h后进入衰退期. 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菌的基本生理生化性质相似.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而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又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农村宅基地为研究对象,在对河南省诸地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出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宅基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宅基地流转的原则及政策措施,以期为宅基地流转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范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572-578
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并引入倍差因子,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测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分析了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及其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能够影响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大小.在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子系统中,投入强度一直低于其他子系统,而且制约着耕地集约利用的内部协调程度和整体水平.在横向研究中,全省各个地级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时期,一些地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出现了剧烈下降,主要由于子系统变弱和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关系共同造成的.随着农业收益的相对落后和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加,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惠农政策以便提高农户对耕地的投入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