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雨辰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0):111-111
应<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的邀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伯切思学院哲学系教授玛嘉丽·米勒于2004年7月26日上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发表了"美国当代哲学的趋向"的主题讲演.  相似文献   

5.
知识论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及其当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和科学哲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在近代认识论的路径中发展并在康德哲学和逻辑经验主义那里重叠、融合.之后,知识论和科学哲学在分析哲学和解释学的转向中从一元辩护走向多元理解,呈现出多视角、多层面、具体化的特点,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并非处于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6.
作为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新哲学,工程哲学不仅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且是一种“哲学实践”。工程哲学话语体系是“本土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其生成经验启示我们,要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话语体系,就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借助工程思维、扎根中国实践、携手实践者,并具有胸怀天下的开放心态。  相似文献   

7.
《发明哲学》是19世纪英国工程师、发明家、技术历史学家德克斯的一部哲学著作,出版于1867年,比卡普的被誉为技术哲学奠基之作的《技术哲学纲要》还早10年,迄今未被技术哲学界所注意、重视。《发明哲学》思想内容既系统又深刻,具体包括:发明的两部类社会结构模型、实用发明的三元活动结构模型和发明的英雄观三个方面。论文对这三方面的思想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方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路径及路径转换现象。文章从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传统、形态、流派、时代烙印、技术发展理论、伦理转向和经验转向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认为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技术哲学发展的脉络、洞察技术哲学研究的概貌、探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以及技术哲学家们的思维触角等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技术哲学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路径及路径转换现象。文章从技术哲学研究中的流派、伦理转向和经验转向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认为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技术哲学发展的脉络、洞察技术哲学研究的概貌、探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以及技术哲学家们的思维触角等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技术哲学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是现代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海德格尔着眼于对技术的形而上的分析,伯格曼和伊德则实现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克努斯和斯蒂格勒在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技术的两条新的路径。有别于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纯粹形而上的追问,当代技术哲学转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利用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从伦理、政治、工程和日常生活等多个角度展开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江西财经大学黄欣荣教授著《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笔者从事西方技术哲学研究20多年所发系列论文的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的。中南大学陈文化教授为书作序,其中指出,"黄欣荣的这本著作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西方技术哲  相似文献   

12.
技术困境及其超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技术困境日渐突出,呈现为技术开发、技术效应、技术风险、对立技术、工具理性等类型,使现代人的自由与主动性丧失、生存压力激增、精神家园衰败。校正技术发展方向,实现技术的科学化、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化,是摆脱技术困境的客观基础;重铸灵魂、教化德行、倡导新禁欲主义、力求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是超越技术困境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正>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胡泽洪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家龙研究员等学者合著的《逻辑哲学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现代逻辑背景下的逻辑哲学问题研究"的完成成果。逻辑哲学是20世纪以来现代逻辑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在"哲学的逻辑化"与"逻辑的哲学化"趋势下产生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在当代西方哲学界与逻辑界没有完全成熟与定型、其研究对象尚未完全确定的新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26-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东北大学、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14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社会的技术批判理论中,超越论者以其理论上的彻底性而倍受关注。以人性为理论支点,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角度,超越论者对现代技术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尽管对技术所持的悲观态度使他们滑向了虚无主义的深渊,但其思想却有合理的内核和有益的忠告。超越论者的技术批判理论是严肃学者们认真思考所得出的学术观点,作为一个学派应当被接纳和研究。本文对超越论者的技术批判理论进行了深度性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7.
有着分析哲学传统的英国科学哲学一直是西方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剑桥是分析哲学的重要发源地,那么牛津的哲学家们就是分析哲学的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笔者结合在牛津大学哲学系学习的体会,从其讲座、讨论课、定期的讨论小组及学术会议、组成成员及其研究领域、代表作等方面介绍了物理学哲学研究在当代英国科学哲学中的突出地位,并对这一现象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家们经历了一个欲通过实施哲学的转变或转向(如逻辑转向、语言转向、历史转向和社会学转向等)实现其复兴,但因始终未能真正摆脱笛卡尔之“我思故我在”的思维藩篱和思想桎梏而最终使哲学面临危机并对此深感无奈的迷茫和彷徨的历程;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们则经历了一个先是依仗哲学之“权威”并因此而自信和自豪,而后  相似文献   

19.
哲学人类学是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之一,以"人是什么"问题为轴心,围绕人在本质上是"工具制作的动物"或"理性、精神的动物"展开争论,形成了"工具论"和"理性论"两大传统。奥特加·加塞特提出人并非天生的"工具动物"或"理性动物",人的本质并非即成的、被给予的,而是需要通过专属于人的技术活动不断获取;人通过技术在建构自身存在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生活。但技术并非人的本质属性,而是生活中"第二性"的创造活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奥特加追问的是"人做什么",而不是"人是什么",由此超越了传统哲学人类学的争论,从人的存在出发思考技术,并面向人类生活建构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从霍克海默到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再到"技术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起点与脉络梳理,认为针对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理论,描绘出"技术社会主义"的概念图式和"社会图绘",并构建出"技术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于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架构来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至关重要。在解析了"技术资本主义"理论及其理论图绘的基础上与"技术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中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对照,构建出一个超越"技术资本主义"的"技术社会主义"的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中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对"技术资本主义"的价值进行批判和"技术社会主义"价值的回归,寻找价值导向上"技术资本主义"的劣势和"技术社会主义"的优势。进而从主体性、表达性、技术性等要素与"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体系的角度构建出"技术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