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n,w,1)等重光正交码被认为是实现光码分多址全光通信的最佳地址码,目前大都局限在特定码长或码重的地址码构造上,采用Matlab提出一种新的构造方法,并建立了计算机模型和码字查询的后台数据库,通过该方法可以容易的构造出任意码长和码重的等重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2.
光正交码是用于光CDMA系统中的一种优选地址码,它是一个二元(0,1)序列族,具有良好的相关特性。文章在复合长度光正交码(Multi-length-OOC)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length-OOC理论的不完全优化光正交码构造算法;借助计算机仿真设计,得到了一组光正交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ulti-length-OOC的构造算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循环差集构造循环对称均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简记CSBIBD) ,从而由CSBIBD构造一类光正交码 (n ,3,1) .当n =6L +n′ ,(1≤n′≤ 6 )时 ,光正交码 (n ,3,1)是优化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4.
多址干扰(MAI)是影响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小MAI的影响,通过对LSOOC码修正,提出了一种适合光谱幅度编码光码分多址(SAC-OCDMA)地址码的构造方法.分析了码字特性,设计了可调谐FBGs编解码器,阐述了编解码原理.分析结果表明,该码字容量大,编解码方法简单,在光源和信道理想条件下可以消除多址干扰.  相似文献   

5.
光正交码(OOC)是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基础,二维光正交码比一维光正交码具有更好的性能。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目前研究结果少。本文利用斜Starter构造了两类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6×v,{3,4},1,(4/5,1/5))-OOC和(6×v,{3,4},1,(2/3,1/3))-OOC,其中第一类是最优的,第二类码字个数比理论上界少3个。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加扩频通信系统的码字数量并且降低系统的多址干扰和符号间干扰,将地址码设计与多用户检测结合,设计了DBL-CDMA(Daoben Lab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互补地址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DBL-CDMA地址码码字的自相关值以及该码字与几个可用码字间的互相关值仅在几个时间偏移处有附峰;该码字与其他可用码字的互相关值有大的零相关窗(zero correlation window,ZCW)。多用户检测只着重对相关有附峰的码字检测,降低了多用户检测的复杂度。相对于同样长度的LS(loosely synchronous)码,DBL-CDMA互补地址码大幅增加了可用的码字数量和每个码字的理想互补码的数目,扩展了码字间的ZCW。  相似文献   

7.
采用码分复用(OCDM)与波分复用(WDM)相结合的技术可以构成多跳网,其关键技术是波长和地址码的转换,但转换中存在着电子瓶颈.提出了一个全光的地址码转换方案,该方案依赖于光硬限幅器技术,适用于时域编码的OCDM系统.分析了影响该方案工作性能的各项因素,并利用Gaussian近似,得到了码字转换差错率的边界与光硬限幅器的阈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光码字转换方案对网络端到端误码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v,k,1)光正交码存在性的几个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组合学的知识及方法解决(v,k,1)光正交码的存在性,并给出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多媒体光码分多址系统能够满足多种服务质量的需求,Yang提出了变重量光正交码.该文给出了几类平衡最优(v,{3,4},(1,2),1)变重量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10.
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提高系统容量需要增大光正交码的长度,从而压缩光脉冲,而超短光脉冲的产生不易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研究光正交码的新方法,采用离散超小波变换对光正交码进行变换,经变换之后得到的新光正交码集仍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与互相关性。由此,对光正交码的研究与构造可转化为对新正交码的研究与构造。且采用该方法构造的光正交码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能有效地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环F2+uF2上1-Lee重量码与2-Lee重量射影码的结构性质,分别给出了一种构造环F2+uF2上1-Lee重量码和2-Lee重量射影码的方法.通过F2+uF2到F2上的Gray映射,得到了两类参数分别为[2m+1-2,m,2m]与[2m-1,m,2m-2]的二元最优线性码(m为正整数),后者等价于二元一阶Reed Muller码RM(1,m-1).
  相似文献   

12.
当F是无限域,K是F的子域,且[ F:K] < n(n - 1) 时,本文给出了GL(n ,k)在GL(n ,F) 中的全部扩群,从而得出GL( n,F) 的一类极大子群  相似文献   

13.
在Avanti Ketkar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给出了有限域上的另一类类似BCH码的经典码,并证明与该经典码相对应的[[N,K,D]]q量子码和[[N+1,K-1,D+1]]q(q≥2)扩展量子码都存在.在二元域上构造扩展量子码的过程主要采用了偶校验,其运算在内积上进行;在非二元域上构造扩展量子码的过程主要采用了使得行向量各个元素相加为0的方法,并借助了有限域上本原元的性质,其运算在Hermitian内积上进行.研究结论扩展了利用经典码构建量子码的范围,证明了扩展量子码的最小距离为D+1,并给出了有关经典非二元码校验位的构造及其相关纯量子码存在的构造性证明方法.分析表明,[[N+1,K-1,D+1]]q扩展量子码比[[N,K,D]]q量子码更适宜于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研究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码的存在性、结构和构造是编码研究的中心问题,为构造量子纠错码开始研究具有特定对偶距离的二元自正交码。研究了码长n满足12≤n≤20的二元不可分解自对偶码B12、D14、E16、F16、H18、I18、J20、K20、L20、M20和S20的两类子码,即对偶距离最优或对偶距离拟最优的子码,以及相应的S-链的构造。依据不可分解自对偶码的生成矩阵,利用组合方法构造出对偶距离为2、3和4的对偶距离最优或拟最优的子码生成矩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些子码构成的子码链,以及由它们的对偶构成的S-链。最后,利用得到的S-链构造出好的量子纠错码,这些量子码都是给定码长和维数时距离达到最大值的量子码。  相似文献   

15.
运用OFDM中的频率正交的概念将CDMA码进行分组,从而大大降低信道均衡的计算复杂度.所建议的正交频率分组(OFDG)码是将长度为 M 的码集分成 N 组,任意两组码在频域上相互正交.同一个组内的码在时域上相互正交.文章介绍了这种码的设计准则,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例,称为梳状频谱(CS)码.CS码利用传统的正交码通过2步操作得到: (1) 循环重复操作; (2) 角度旋转操作.与传统的CP-CDMA相比,CP-CS-CDMA 用于信道均衡的点数减少了 N 倍.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消除短环已成为提高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译码性能的重要措施。基于不含短环的(n,2,k)规则LDPC码,提出了一种更具实用价值的(n,3,k)规则LDPC码的构造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完全消除(n,3,k)规则LDPC码中存在的4-环、6-环及8-环。在AWGN信道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所产生围长为10的码达到了非常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RS(239,255)解码器的FPGA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设F=Q(√d,√-1)为双二次域,K2OF和W(F)分别是F的Tame核和Wild核,本文决定了K2OF/W(F)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300-77K温区内对射频溅射制备的a-Si:F,H薄膜样品作了直流电导测量,结果表明,当T>200K时载流子的传导是以最近邻跳迁传导为主,而在77K<T<140K温区变程跳跃传导点了主要地位,费米能级附近的隙态密度约为10^20cm^-3eV^-1。  相似文献   

20.
研究拟阵族N的分裂子M(K5)。先应用分裂子定理和拟阵的单扩张定理证明:若N={M:M是二元域拟阵且M不含有同构于F*7的拟阵},则F7是N的一个分裂子。据此证明了两个结论:1.若N={M:M是正则拟阵且M不含M(K3,3)-幼阵},则M(K5)是N的一个分裂子;2.M(K5)是EX(U2,4,F7,M(K3,3))和EX(U2,4,F7*,M(K3,3))的分裂子,并得到了这两个拟阵族的正则拟阵分解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