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印刷电路板生产制造流程的特点,充分考虑经济效益与可行性,为其建立一整套SPC控制系统,并介绍了SPC控制系统的建立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技术。以实例阐述了SPC控制系统的参数是如何计算与建立。为公司的电路板生产制造流程建立了科学的制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统计质量控制(SQC).SQC在质量控制图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使质量控制数量化和科学化,从而有效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和控制工序质量.在叙述了SQC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后,用一个简单实例——种有孔零件的生产,演示了SQC在工序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SQC/SPC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简述统计过程控制(SPC)原理后,对半导体分立器件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统计技术进行研究,在基于"计量值常规控制图的前提条件是要求被分析的数据满足IIND(独立同分布)条件"的观点上,探讨应用在半导体行业中的特殊SPC模块与应用在传统工艺中的SPC的区别,体现了特殊SPC模块在现代电子行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特殊SPC模块在半导体分立器件关键工序"磷扩散工序"中的实际应用,对磷扩散工序进行工艺优化确保工序稳定受控,并使其工序能力指数CPK提高了38%,保证产品内部质量的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线制造水平和产品的年供货能力,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是保证预防原则、实现过程控制的科学管理方法,其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工业领域.传统的单变量SPC控制图虽能反映整个过程的变化趋势,但只对较大的偏差敏感,对持续的、较小的偏差反应迟钝.提出了一种加权控制图的优化算法,这种算法能够反映较小偏差的变化,并以-X-R控制图为例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5.
对企业推行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就目前我国企业对SPC的认识以及在推行时存的一些误区进行了分类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汽车零部件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针对传统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依据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PC)介绍了一种自主研制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质量控制系统(CAQC)。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将加工生产线上孤立的、零散的质量信息网络化,实现了从零件加工自动检测、数据处理、质量分析和控制管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本假设为观测值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然而,由于过程中某些不可消除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过程的输出观测值常常是自相关的,而工程过程控制(EPC)可以消除观测值的自相关性.在比较分析SPC与EPC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监测自相关过程的SPC与EPC整合的概念模型,最后运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并给出了整合应用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速线材热连轧时组织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唐钢高速线材厂的生产实际 ,借助于理论与实验模型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高速线材在承受变形时其内部因奥氏体再结晶导致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除粗轧阶段中的强迫咬入道次以动态再结晶为主以外 ,其它道次以亚动态再结晶为主。个别道次仅发生少量的静态再结晶 ,这对组织性能及轧制负荷均有不利影响 ;此外发现 ,对高速线材轧制 ,Z因子对动态、亚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与否影响不大 ,主要影响因素是变形程度的大小。作为将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应用于高速线材生产现场的初步尝试 ,为在实际中控制与预报高速线材的组织性能以及提高轧制负荷的计算精度提供了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唐钢高速线材厂的生产实际,借助于理论与实验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高速线材在承受变形时其内部因奥氏体再结晶导致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粗轧阶段中的强迫咬入道次以动态再结晶为主以外,其它道次以亚动态再结晶为主。个别道次仅发生少量的静态再结晶,这对组织性能及轧制负荷均有不利影响;此外发现,对高速线材轧制,Z因子对动态、亚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与否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变形程度的大小。作为将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应用于高速线材生产现场的初步尝试,为在实际中控制与预报高速线材的组织性能以及提高轧制负荷的计算精度提供了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作为一种科学的质量工具,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将生产中的数据经过统计计算作出控制图,并进一步计算出能力水平.流程能力有别于按比例或按数量统计的基本比较,可以进行科学评价并起到一定的预判作用,便于指导后续流程的改进方向,提升产品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一种集成SPC与EPC的过程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不合格品经常发生在由一种水平过渡到另一种水平的暂态阶段.采用由一阶动态过程和稳态干扰ARMA(1,1)组成的系统模拟制造过程,针对当输入发生阶跃变化时过程出现的暂态阶段,设计了集成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业过程控制(EPC)的过程控制方法.以往,SPC与EPC是减少过程波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而集成控制方法是应用ARMA控制图对制造过程进行监视,同时PI控制器对过程进行调整.模拟结果表明:集成控制方法不但能减少过程输出波动,提升系统性能;并且在调整涉及成本因素时,集成控制方法更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2.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科学进行过程控制的方法,它利用统计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来保证过程稳定性并且改进过程质量和能力.统计过程控制在工业和商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在软件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主要讨论统计过程控制在软件过程度量中的应用,及统计过程控制在过程量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1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统计过程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统计过程控制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将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分为统计质量控制和统计性能监控两部分,统计质量控制包括单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和基于统计回归的软测量技术,统计性能监控方法-包括主元分析、独立元分析等多变量投影技术以及统计控制图。最后指出非高斯过程、非线性过程、故障预报、故障诊断以及自适应算法的研究将是近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的重要性、基本原理、过程能力分析以及实施的步骤和方法.运用SPC技术分析产品质量,以此达到过程失控预警、过程不断改进和过程能力不断提高的目的.以入库一批轴为例,介绍了SPC在入库检验中的应用,并通过SPC技术的控制图对其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对质量变异进行监控,从而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船用柴油机机身孔系镗削工序的质量管控问题,同时考虑到小批量制造模式的特点,本文研究成组技术的理论方法将其运用在判定机身孔系镗削工序的相似性方面,通过应用相对公差法将成组工序的孔系质量特性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标准化数据进行检验,绘制适合机身生产的质量控制图,实现SPC对柴油机机身的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在某型号船用柴油机机身的加工过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禹建丽  周瑞芳  吴知非 《河南科学》2013,(10):1647-1651
自相关过程的质量控制,常采用基于MMSE控制器的SPC/APC整合方法进行监测.而MMSE的设计,依赖于自相关过程预测的精度.对自相关过程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APC过程采用MMSE控制器进行过程调整,最后采用SPC进行过程监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自相关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自相关过程监测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种不同线材在同一生产线、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生产的钢丝钢绞线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分析线材的原始性能、显微组织与制品的强度和塑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线材的质量是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