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助词“得”在长阳方言中用法多样,本文认为长阳方言中的助词“得”来自动词“得”的虚化,并兼有半虚化用法,可以充当能性补语和动相补语.  相似文献   

2.
继王引之《经传释词》注“言归于好”之“言”为“语词”后,各类汉语工具书皆认为此“言”是助词,无实义。结合文献及声韵,认为“言”应为“我 焉”的合音词,有实义,即“我就(从此)”。清代后,“言归于好”之“言”虚化为助词,无义。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见"字的用法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主要探讨古汉语"见"字的用法及其演变、发展。在古汉语中,动词"见"字逐渐演变虚化,发展为助动词、指代性副词和助词。  相似文献   

4.
"个F"色彩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在由量词向助词虚化过程中,表“量”的意义逐渐减弱,表示某种语法的意义却逐渐加强,从而使“个”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原来在典型量词用法中不能产生的色彩意义.随着这些功能的变化而产生一。“个F”的常见色彩意义,有表示强调的色彩意义;有表示微小的、表示轻巧的和表示随便的色彩意义等几种。  相似文献   

5.
也谈助词“来”的语法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者们几乎都认为,动词“来”逐渐演化出事态助词“来”,但是,其具体的演化过程即语法化的过程,目前还缺少充分的认识。虚词“来”有很多的用法,而这些用法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先后谈到或研究过助词“来”的起源和发展的学者先后有太田辰夫(1958/2003)、江蓝生(1995)、曹广顺(1995)、吴福祥(1996)、梁银峰(2004)、龙国富(2005)等。有关助词“来”的具体演变路径虽逐渐清晰,但还可以进一步讨论,现在,我们综合前修时贤的论述,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尝试对动词“来”的语法化过程作出一点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整理出长沙话的结构助词共6个,对其用法作了详细描写,并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对《蒙古秘史》总译助词“着”“了”的用法及意义进行界定和定量统计,描写分析其使用的具体情况,指出总译部分单个助词“着”“了”存在混用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当时的蒙汉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8.
贵港石卡方言助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港石卡方言属于粤语桂南系邕浔片,属于粤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本文以广西贵港石卡方言的助词为研究对象,以揭示石卡方言助词的特殊性,为粤语甚至整个方言学的语法研究提供一点有借鉴作用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语(即彝语北部方言)ko^33本来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动作的地点.后来逐渐语法化,产生了三种语法功能:一是作为结构助词表示句子成分或分句间的结构关系;二是作为体貌标记,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或持续的体貌方式;三是跟动词粘得很紧,有点像动词前缀。这三个方向的语法化过程不是分离的而是连贯进行的,且其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易变的,这也是语法化过程的普遍特征。本文就ko^33的句法功能、虚化的过程及诱因、不同词类间的关系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助动词たら在表示假定条件、既定条件、一般性条件时,在条件的完了性、主体的一致性、时态、主从句的先后顺序、结果等方面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以及たら作为副助词和作为终助词使用时如何根据前接词汇和不同的语境来分析其迥然不同的意义和差别。  相似文献   

11.
动态助词“了”作为实现体的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完成态的语法意义,其自由隐现与句中的时态密切相关,事态助词“了”、连续动作后续小句也皆因此语法意义而不与之共现。依据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原则,综合考察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能为其隐现的诸多形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南方言助词"歇[ζiε31]"是极具广南汉语方言特色的一个虚词,它常常附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性质状态的实现;助词"歇[ζiε31]"的应用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既可以充当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补语,也可以与之结合充当句子的状语.  相似文献   

13.
史凤玉 《科技信息》2010,(20):I0152-I0152
日语中助词"は"和"が"都可以前接体言表示主语.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为了使日语学习者更准确地认识、掌握这两个助词的区别が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宁乡话中的完成体助词有多个.本文描述了这些助词使用的话语范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广州话动态助词“过”有四种含义。以动态助词“过”在共同语的发展为参照,通过三个粤语俗曲文本《花笺记》、《二荷花史》和《粤讴》可以考察动态助词“过”在明清时期粤语中的使用情况。广州话动态助词“过”的形成是动词“过”逐渐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助词“他个”的来源,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双宾语结构“V+他(间接宾语)+(一)个+N(P)(直接宾语)”中“他(一)个”的虚化,笔者认为这一结论还可以商榷。从语言的历时演变来看,助词“他个”的来源其实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即它实际来源于领属性结构、复指性结构和双宾语结构中的“他+一/这/那个”的凝固与虚化。换言之,语气助词“他个”的最终形成实际是这三种结构历时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9.
“与”类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但“与、从、以、会”是先由动词虚化为介词,再虚化为连词,“及”是先由动词虚化为连词再虚化为介词.词汇在虚化的过程中,它们所处的语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虚词的系统性影响着虚词的数量和虚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张岩 《科技咨询导报》2014,(3):213-213,215
在现代日语口语中,经常听到原本应该有助词的地方而助词空缺的句子。日本有很多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助词省略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其特殊的语用功能方面,很少涉及性别的差异。只有牧野在1996年指出"女性助词省略是男性的二倍"。该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NHK日本語講座」和「日本語ジャーナル」语料的实证调查,分析助词省略现象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