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频率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之征 《科学通报》1983,28(5):300-300
油菜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通过油菜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可快速获得纯系,还可用于细胞诱变及细胞工程等的研究。自1975年以来,国外研究和发展了从油菜花药直接诱导花粉胚状体的技术,胚状体的诱导效率(胚状体数/接种花药数)最高达到126%左右。我国过去曾有一些单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诱导油菜花粉植株成功,但尚未见研究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报道。近两年来,我们对培养方法和程序做了较大改进,大幅度提高了胚状体诱导效率(可达800%以上),超过了现已报道过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徐速 《科学通报》1981,26(12):756-756
近年来,我国应用花药离体培养诱导花粉植株,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牧草方面报道极少。我们于1978年开始研究苜蓿花药离体培养,现已成功的获得了苜蓿花粉植株。这为苜蓿育种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由向日葵幼花或胚珠培养出单倍体小植株与胚状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得田 《科学通报》1983,28(22):1399-1399
未传粉子房与胚珠培养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迄今仅有八种植物通过这一方法培育出单倍体小植株。两年来,我们由向日葵幼花与胚珠培养诱导出单倍体小植株与胚状体。  相似文献   

4.
孙洪涛 《科学通报》1979,24(20):948-948
亚麻花药离体培养,虽然国内外有些研究者进行了不少工作,但到目前还未见有成功的报道。我所从1975年开始对亚麻花药进行培养研究,1978年8月获得3株无根花粉植株。1979年3月又获得21株绿色花粉植株(其中已有11株生根)。检查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16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对育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快速选育早熟、抗病、高产的新品种。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们从1971年开始协作进行水稻单倍体育种研究。单倍体育种法就是通过培养杂种一代的花药,诱导花粉形成单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药培养中胚状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桂兰  刘艳芝  尹爱平  李俊波 《科学通报》1998,43(14):1512-1516
对大豆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及萌发成花粉植株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了供试基因型的筛选、花蕾的低温预处理,培养基中激素的组合及不同培养度对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安利佳 《科学通报》1990,35(15):1180-1180
人参(Panax ginseng)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关于它的离体培养研究,已有许多报告。Butenko等(1968)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中的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Jhang等和Chang等对人参进行了组织培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杜令阁等通过花药培养得到了人参花粉植株,并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程强等对人参进行了原生质体培养并获得愈伤组织。关  相似文献   

8.
人参花药和种胚培养中胚状体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国栋 《科学通报》1985,30(13):1038-1038
在含有2,4-D和BA的MS培养基上,人参(Panax ginseng)花药经过1—2个月黑暗培养,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多次继代培养增殖后,降低2,4-D浓度,去除BA,在愈伤组织上渐渐出现少量的黄色颗粒状细胞团。在新鲜培养基上反复继代培养,它们逐渐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黄白色胚状体,密集成团,易和愈伤组织分离,置于水中即可散开。观察表明,胚状体的产生是不同步的,在解剖镜下可以清  相似文献   

9.
黄忠祥 《科学通报》1990,35(21):1679-1679
近年来,随着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已成功地建立了一大批细胞系,同时发现离体培养的细胞系经继代培养后,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与供体植物不同。 我们对水稻、玉米继代的胚性细胞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续,染色体数目有着明显的增加,籼稻871109花粉胚性细胞系继代一年零四个月,  相似文献   

10.
吴克贤 《科学通报》1983,28(15):960-960
离体培养未受粉子房或胚珠以诱导大孢子发育,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大麦、烟草和小麦等少数作物上取得了成功。而木本植物至今尚未见到成功的报道。1964年W.Tulecke曾培养未受精的银杏雌配子体,得到了单倍体愈伤组织,但未分化植株。1977年J-  相似文献   

11.
小麦幼穗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延国 《科学通报》1989,34(9):693-693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一种主要禾谷类粮食作物,其原生质体培养一直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直到最近才有第一篇有关小麦花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原生质体再生成小植株的报道。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已从幼穗切段起始的愈伤组织分离的体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大量胚状体,并进一步分化成了小植株。  相似文献   

12.
谷子幼穗培养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镇澳 《科学通报》1984,29(13):833-833
如何从禾谷类作物的单细胞经离体培养再生植株以及获得再生能力强的细胞系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中十分引入注目的问题.休细胞胚胎发生具备最快速无性繁殖的潜能,并且由于经胚状体途径再生的植株来源于单细胞,因而特别适合于遗传、育种和突变体等研究。在一些禾谷类植物中,胚性细胞系的建立又是制备和培养原生质体的重要前提。谷子(Sctaria itlica)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到目  相似文献   

13.
冯玉生 《科学通报》1981,26(3):180-180
豆科植物花药离体培养,国内外虽有一些研究,但成功的较少。至于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l)花药培养,目前还未见成功的报道。我所1979年开始对紫云英花药培养进行初步研究,当年获得了愈伤组织和花药植株(图1)。  相似文献   

14.
绒毡层乌氏体在Ca2+运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祥红  王建波  利容千 《科学通报》1999,44(24):2640-2643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四分体末期,在绒毡层内表面、药室和花粉的表面均分布的携带Ca^2+的乌氏体,并且乌氏体和花粉的表面相接触,分表面开始有Ca^2+的积累,单核花粉期,其药室内分布有大量携带Ca^2+的乌氏体,花粉表面的Ca^2+境我,成熟花粉时期,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Tirlapur等人的应用荧光标记方法研究了花粉发育过程中花药Ca^2+的分布,认为Ca^  相似文献   

15.
槐树花药培养并获得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喆之 《科学通报》1993,38(3):266-266
近年来,木本植物的花药培养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由于将木本植物的单倍体细胞诱导获得纯系后,可在一两年内完成近百年中难以完成的树种纯化,从而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并将有利于对其遗传特性等基础问题的研究,因此,木本植物的花药培养及单倍体植株的诱导等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至今,已从杨树、橡胶树、枳壳和枸杞等20多个树种中获得了花粉植株.槐树是我国、日本及朝鲜等国的主要行道树种之一,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并可药用,其花药的组织培养及单倍体植株的获得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赖来展 《科学通报》1982,27(21):1334-1334
水稻胚胎离体培养技术是Niles首先提出的,雨宫、明峰和鸟山(1956 a,b)也做了细致的研究。中岛和森岛(1958)、Bouharmont(1961)、Sapre、Iyer和Goliva等将胚培技术应用于育种上。前人都是把授粉后7天以上日龄(简称胚龄,下同)的胚胎或子房培养成苗。在国内还未见有水稻胚培养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
颜昌敬 《科学通报》1985,30(24):1910-1910
用花药培养法从小麦花粉细胞再生成单倍体植株的工作,早已由欧阳闻俊出色地完成了,随后开始把它应用于小麦育种,我国胡道芬等在小麦花药培养育种上作了贡献,得到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国外也报道育成了花培新品系。但据目前报道,小麦花药愈伤组织和绿苗的诱导频率低,限制了它在育种上的广泛应用,因此进一步提高小麦花培绿苗频率和简  相似文献   

18.
自然本身并不创造艺术作品,而是我们人类凭借对艺术特有的诠释能力读懂了它。——[法国]文路尼(ManRay)花粉来自哪里植物的花上有花粉,那是它的雄性生殖细胞。花的雄蕊上有花药,花药由很多花粉囊构成,花粉囊里生产花粉。当花粉粒发育成熟时,  相似文献   

19.
提高小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华 《科学通报》1990,35(9):697-697
自1964年诱导单倍体成功以来,不仅在常规遗传育种方面取得很大成效,而且与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的结合越加紧密。其中花粉培养再生体系,比原生质体培养更适于进行基因转移、诱变,筛选等。 在禾本科,大多数种类的培养效率仍不适应这种趋势,亟待提高。通过增加花药培养的再生频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小麦花药培养的技术已有很大进步,但绿苗产量尚待  相似文献   

20.
郭光沁 《科学通报》1990,35(6):480-480
粮食作物小麦的原生质体培养作为其遗传转化操作的技术基础一直在世界上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三家报道了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再生小植株;但这些报道中再生小植株均是通过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细胞团并继续生长至愈伤组织,进而诱导胚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