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型核火箭 人类在探测太阳系外层行星中总有一天会不满足于仅仅发射快速飞行的小型探测器.我们会设法将航天器发射到环绕这些酷热的庞然大物的轨道上去,让机器人登上它们的卫星,甚至采集岩石和泥土的样品,然后把它带回地球.最后,我们会要求将宇航员送到它们的神奇的卫星上去,这是至少三两个被认为有丰富的液态水的卫星(我们知道,水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日,西班牙科学家研制出一部可以用人的意念来操作的轮椅。 这部轮椅上装备着一部电脑,通过连接着轮椅的激光扫描仪,周围环境将会以三维图像的形式出现在电脑的显示屏上。使用者只要对着屏幕上想去的地方集中精力,头上的电极头盔就能将其想法“翻译”给轮椅,最后将使用者送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5,(3):4-4
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于2005年1月15日成功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也称"泰坦"),并通过它搭乘的美圈"卡西尼"号飞船成功传回拍摄的土卫六照片和其他科学数据。土卫六距离地球12亿公里,是人类探测器登陆过的最遥远的天体。  相似文献   

4.
何常 《世界科学》2001,(12):24-25
小型核火箭人类在探测太阳系外层行星中总有一天会不满足于仅仅发射快速飞行的小型探测器。我们会设法将航天器发射到环绕这些酷热的庞然大物的轨道上去 ,让机器人登上它们的卫星 ,甚至采集岩石和泥土的样品 ,然后把它带回地球。最后 ,我们会要求将宇航员送到它们的神奇的卫星上去 ,这是至少三两个被认为有丰富的液态水的卫星 (我们知道 ,水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完成这样的飞行任务 ,我们需要的不是化学燃料而是以核裂变为动力的火箭。化学火箭曾经为我们工作得很好 ,但是一定质量的化学燃料可提供相对较低的能量 ,使航天器的作用受到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空航天局举世瞩目的木星探索计划正在如期推进。继《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向木星大气层释放一枚探测器完成木星大气层成分和风速测试后,现在正沿木星轨道环绕运行并按预定计划对其云雾笼罩中的17颗卫星进行近地观测。近期空间探测器先后传回一组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毗邻的木卫1,2,3号卫星地形照片.这些空间照片揭示了有关这些卫星地质构造活动一些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线索。1996年8月中旬美国航空航天局向新闻界公开了这组照片,它们是《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为期5年对木星及其卫星科学探索计划期间拍摄和传回地球的首批照片。3颗…  相似文献   

6.
挑战之一:冲向地核 安装一个直通地核的探测器,这个携带通讯系统的探测器能够向地表传送实时感应数据. 说得更直观一点,地球的中心距地表足有6 357 km.我们对地核的一切认识都来自间接证据.我们对地核的认识还不如对火星表面的认识多.  相似文献   

7.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6,(11):12-12
“机遇”号准备“跳火坑,俄罗斯2009年发射“火卫-土壤”探测器,科学家首次发现围绕恒星运转的小型褐矮星,我国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神奇“磁零点”,欧“联盟”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08,(3):12-12
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勘测卫星”探测器(MRO)日前在火星上发现了含量异常丰富的冰资源。叛国国家宇航局的专家们表示,这些冰层的位置距离火星两极相当远。MRO传回的雷达探测数据显示,此次发现的冰层大致位于火星赤道和北极中间。  相似文献   

9.
前沿     
正我国"慧眼"获黑洞等大量数据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目前已在轨运行45个月,获得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大量观测数据。"慧眼"卫星于2017年发射升空,它搭载高能、中能、低能三台X射线望远镜主要在轨探测器,既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视场的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同时也是大视场和大面积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视器。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11):1299-1306
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中广泛存在暗物质,其丰度是普通物质的5倍,占宇宙总能量份额的约1/4.自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通过引力观测发现暗物质以来,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其物理本质至今仍然不为我们所知.另一个世纪谜题是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暗物质的本质和宇宙射线的起源位列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遴选出的21世纪11个宇宙物理学重大科学问题之列.探测暗物质粒子也是世界各国竞争异常激烈的科技热点.我国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其主要的科学目标即通过精确观测高能宇宙射线电子和伽马射线来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作为一个高能粒子探测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观测数据也可用于宇宙射线物理和相关天体物理研究.基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对宇宙射线电子和质子能谱的最为精确的测量,揭示了能谱上的新结构,为限制暗物质粒子属性和理解宇宙射线起源提供了重要数据.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还探测到约250个伽马射线点源以及银河系弥散伽马射线辐射.本文综述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设计、运行和数据分析进展.  相似文献   

11.
石左虎 《世界科学》1999,(12):12-14
于1995年12月2日发射升空的“太阳及日光层天体探测”卫星(soho)朝着太阳中心作了一次令人惊异的旅行。太阳黑点下究竟蕴藏着什么?为什么围绕着太阳的日冕之内层温度远比其表面高?太阳风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磁场是一种什么现象?这些是人们想通过Soho号卫星收集到的最新资料来加以解决的问题。揭开太阳的面纱欧洲人研制的太阳探测器——Soho号卫星配备着极为完备的测量仪。科学家们通过先进的卫星得以探查太阳内部最深处,太阳黑子底下的秘密特被人类揭开。对太阳作深入细致探测已经开始。为推断出太阳内部究竟发生着什么,天文学家们一…  相似文献   

12.
电脑应用的蓬勃发展使得软件占用的磁盘空间越来越庞大,被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过去输入一个文字文档只需要很小的存储空间,而现在文字文档中可以插入图形和表格,动辄上千KB字节,常常用一个软盘连一个几千字的文档也放不下。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在网络上发送一个邮件或者传送一个软件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常常听人说,传送一个文件太慢了,有时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当然这个问题有待于电脑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传送数据的带宽(即增加每秒钟在网络输送线上通过的字节数)。  相似文献   

13.
有句广告格言:“图像就是一切!”随着今年1月欧洲航天局(ESA)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在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上的着陆,这一观念不寻常的转变也随之显现。探测器通过“卡西尼号”飞船传送回来的图像令科学家们激动万分、但却很少能打动公众。彼得·哈特劳伯(PeterH artlaub)在《旧金山纪事报》中不无遗憾的写道:从前孩子们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挤作一团,他们所等待的是像约翰·格林(John G lenn)和尼尔·阿姆斯特朗(N eilArm strong)这样的航天英雄命运的最新消息。与此不同的是,现代航天任务似乎最终都是一样的结果:橙色岩石的模糊照片,还…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0,(9):4-4
天文学家最近报告说,来自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数据显示,土星的巨大卫星泰坦(土卫六)上面正发生着不同寻常的化学过程。首先,从泰坦大气中降下的氢分子在泰坦表面神秘消失;其次,泰坦大气上层由于光化学过程而应该降下的乙炔也从泰坦表面神秘消失。  相似文献   

15.
向公众直接转播电视或声音广播的人造地球卫星叫直播卫星,也叫广播卫星。它是卫星直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空间直播发射台的作用。 卫星通信新概念 直播卫星是由通信卫星发展而来的,但二者又有区别。例如,一般通信卫星的转发器输出功率仅10W左右,发射到地面的信号须用较大的地面站接收,然后传送到电视台再转发给公众。而直播卫星不  相似文献   

16.
潘厚任 《自然杂志》2005,27(5):274-277
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撞探测器"一举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创下了太空打靶的世界新纪录,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对空间科学在导弹、卫星和探测器等发射研究的历史作了回顾,并对这次太空打靶的过程和重要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打扫太空     
正在太空轨道上,每个人造飞行器与太空垃圾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每5~10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这里有一个惊人的数据——从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起,世界各国现在已经发射了5000多个卫星、火箭和探测器等航天器。随着航  相似文献   

18.
时代背景 20世纪中期以后,电脑技术飞速发展,液晶显示技术引人注目,各种传媒相竞开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对世界的生态环境、资源消耗、人口压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之后,对高新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尤其是信息的链接和传送,更成为视野中的聚焦点。  相似文献   

19.
周义 《科学之友》2001,(1):24-25
有人将头盔称为现代战场上的"金钟罩"。目前,各国专家正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新一代高性能头盔以满足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五彩纷呈的军用头盔现代军用头盔经历了从钢盔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头盔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军用头灰主要有"凯夫拉"头盔、尼龙头盔和钢盔3种。"凯夫拉"头盔。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研制出高强度的"凯夫拉"纤维材料,并于1978年制成头盔,1983年大量装备部队。这是头盔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凯夫拉"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的新型聚酰胺有机纤维。具有重量轻、柔软、易成型、防护性能好、抗冲击、抗碎裂扩展和抗震等特点。试验表明,在受到小型弹片攻击时,"凯夫拉"材料吸收弹片动能的平均能力是尼龙材料的1.6倍,是钢材料的2倍以上;多层"凯夫拉"织物对枪弹也具有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和日本对超新星1987A的爆发进行了光学观测.他们用探测器探测到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此两探测器的数据很好符合.数据证明超新星的核心将突然崩塌成一密实的中子星.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