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连轧圆钢成品孔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Φ16 mm圆钢的轧制规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LS-DYNA大变形弹塑性显式分析动力学模块,对终轧机架在分别采用双半径圆弧和切线扩张角两种成品孔型条件下的热连轧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了同一轧件在不同孔型中的金属流动特性和应力应变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吻合;对同样采用30°扩张角的两种孔型而言,轧件在双半径圆弧成品孔型中的表面受力和总体应变分布更为均匀;轧件在成品孔型的圆弧扩张部位受到的应力较大,使轧辊轧槽表面磨损不均;采用材质硬度更高的成品轧辊,可以降低轧槽表面的磨损程度,延长轧辊孔型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周期轧管机组孔型设计原理,针对变断面孔型的形状和尺寸都随着轧辊转动而变化的特点,通过对周期轧机孔型的变形原理、设计过程及参数的选取,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建立了周期轧管机轧辊孔型优化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CARD)技术所编制的软件实现了孔型参数优化、孔型数据管理、孔型图形绘制以及孔型打印等功能.同时,还讨论了CARD系统中复杂曲线图形生成原理及其实现过程,通过数据传递,实现了基于二维CARD系统的轧辊三维造型,依此为基础,加上相应的控制模块,可形成设计、生产的一体化,进而形成更完善的轧辊加工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轧钢孔型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GomputerAidedRouPassDesign)不但提高了孔型设计的可靠性和效率,减少了实际轧制道次;而且能将最优技术应用于孔型设计中,以最小能耗、最大产量、轧辊消耗最低为目标函数,通过CAD系统设计出能量最少、产量最高的最优孔型设计。  相似文献   

4.
轧辊是大直径三辊冷轧管机孔型设计的核心。以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为开发平台,使用C#语言对大直径三辊冷轧管机的轧辊进行参数化设计,阐述参数化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开发过程。该设计对接大直径三辊冷轧管机特有的孔型设计软件,实现轧辊模型的快速设计,缩短孔型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焊管轧辊CAD系统(简称RCAD)的原理和关键技术,该系统以Visual Basic5.0为开发语言,以AutoCAD R14为绘图支撑平台,采用基于焊管轧辊形状特征技术的参数化绘图方法,完成了轧辊孔型设计及轧辊零件参数化绘图。  相似文献   

6.
热轧型钢轧辊孔型样板的CAD\CAM一体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轧辊孔型CAD/CAM一体化系统的意义并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图,分析了在穿孔机与计算机之间引入硬件接口,在3B或4B语言与CARD系统之间引入软件接口的关键技术,详细地介绍了轧辊孔型样板CAD/CAM一体化系统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供钢球轧辊孔型设计初始参数选择的设计咨询专家系统BRES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和功能,并讨论了该系统的知识库和推理机的构造技术。文中给出了BRES结合孔型优化CAD的设计应用实例,表明本系统能面向一般用户,在专家水平上进行复杂的斜轧钢球轧辊的螺旋孔型设计,为提高设计水平,缩短设计计算周期,推广斜轧零件工艺,提供了一个初步智能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Agent的样条有限条法的程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弯型钢是由多架次轧辊轧制而成的,轧制冷弯型钢的轧辊设计依赖于孔型设计,而孔型设计则依赖于材料变形机理。将多Agent技术用于样条有限条法,根据样条有限条法的变形理论进行材料变形机理的研究和信息化改造,建立基于多Agent的样条有限条法的程序模型,将为研究材料辊弯变形理论和优化孔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螺旋孔型针轧的空间轧制状态,引入了孔型畸变的概念,并在理论上推导出孔型畸变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孔型畸变的各种设计及工艺因素,指出了消除或减小孔型崎变的途径。这对于合理确定轧辊设计参数,改善轧件的成型条件,提高产品的精度,有着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轧制过程相似理论为依据,在实验室轧钢机上模拟研究了用2~3个蝶式孔型轧制角钢的变形规律并归纳出轧制工艺要点,以及建立了计算变形量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已经过NO.2.5~7角钢孔型设计的实践检验,证明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生产实际证实:采用2~3个蝶式孔型的孔型系统能实现稳定轧制并获得NO.2.5~7用钢。由最少蝶式孔型组成的孔型系统具有简化轧辊车削、节约轧辊和容易调整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二连式滚模拉拔异型丝新工艺的可行性,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二连式滚模拉拔异型丝的力学特点和变形特点,并得出了实用滚模孔型系统和孔型设计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所述圆锥滚子球面凸轮机构中,滚子锥面的顶点与凸轮球面的球心重合。用球面坐标建立了此种凸轮工作廓面的解析设计方程和压力角公式。为此种凸轮的设计和数控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该凸轮机构具有如下优点:a)凸轮的工作廓面为可展直纹曲面,因而便于加工。b)凸轮与滚子的接触线为直线。c)在整个接触线上,凸轮与滚子之间皆为纯滚动,且压力角都相等。  相似文献   

13.
螺栓强度直接决定滚轮滚针轴承工作载荷。而注油孔结构设计参数是影响螺栓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以螺栓最大应力和变形为优化目标,提出了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强度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滚轮滚针轴承参数化模型;然后,运用有限元方法,提出了滚轮滚针轴承整体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注油孔设计参数对螺栓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以螺栓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滚轮滚针轴承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工程实际,获得了螺栓注油孔孔径的最优化设计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关键位置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均有所改善,验证了所建立的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强度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辊式磨液压系统压力、磨辊与物料的接触面以及磨辊受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辊式磨辊压计算方法——平均曲面辊压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公式推导。通过实例计算,从辊压数值计算大小、磨机主要受力部件的应力应变情况和磨机功率三个角度,将平均曲面辊压方法与传统平均物料辊压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根据推导出的平均曲面辊压计算公式,分析了磨辊结构形式、物料最大粒度、料层厚度以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等设计参数对平均曲面辊压的影响,为辊式磨的设计参数选择以及结构强度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行星滚柱丝杠副载荷分布及刚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以往行星滚柱丝杠副刚度计算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依据赫兹弹性接触理论,以滚柱为研究对象,对3种变形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螺纹和滚柱之间的点接触螺纹槽的赫兹接触变形;丝杠和螺母分别与滚柱接触时的轴向变形;丝杠和螺母分别与滚柱接触时螺牙的变形.在分析行星滚柱丝杠副载荷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刚度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计算程序,得出行星滚柱丝杠副的轴向刚度曲线,并通过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铝带快速铸轧机轧辊强度的有限单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铝带快速铸轧新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开发中,由于铸轧辊工作在高温、高压力、高轧制速度的条件下,而且铸轧辊与铸轧产品质量的各种指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其强度设计是关键技术之一.作者运用有限元软件Al-gor和工程技术语言Matlab幽编程对2套某厂正常使用的铸轧辊以及针对快速铸轧而设计的铸轧辊进行了强度仿真计算和分析,采用将辊套和辊芯之间的热装配应力、扭矩产生的剪应力和轧制力产生的轧制应力三者分别进行预处理后再叠加,然后进行应力场综合分析计算的方法,获得了快速铸轧状态下铸轧辊在热装配预应力、轧制扭矩以及轧制力等多应力场条件下更符合工况的综合应力状态.此外,探讨了改善铸轧辊应力状态的策略及方法,为实现铸轧辊适应铝材快速铸轧工艺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及设计方法,这对改善铸轧辊的强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免耕播种机组合镇压器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小麦垄作免耕播种机,设计与其配套的组合镇压器,能够同时镇压垄沿及播种带.利用压实轮对修垄后垄沿松散的土壤进行压实,增强修垄效果;依靠镇压轮Ⅰ与镇压轮Ⅱ上的圆环结构镇压播种带;使用间隔管在根茬带开缺口,减小玉米根茬的抬升力.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本组合镇压器的工作效果能够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磨粉机磨辊驱动方案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型磨粉机的引进、消化吸收项目实施已有多年,到目前为止,对磨粉机磨辊驱动方案设计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较少。作者从1987年开始参加我国小麦制粉行业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项目,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主传动系统和两种磨辊驱动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计算,指出了各种主传动系统和两种磨辊驱动方案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为新型磨粉机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FMSQ456型磨粉机磨辊传动机构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中型磨粉机快慢辊传动机构的选择与设计,宏观上经历了链传动、齿轮传动、双面同步带传动和步楔复合带传动等发展阶段。目前,在大、中型磨粉机快慢辊传动机构中广泛采用双面同步带传动和步楔复合带传动。而上述两种带传动也先后经历了四轮驱动和三轮驱动两个发展阶段。由于三轮驱动具有结构简单,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被广采用,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FMSQ456"型磨粉机三轮驱动带传动系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改进措施,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