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析了土地革命时期吉安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金融、商业、工业与土地政策,指出有效的经济政策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赣西南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析了土地革命时期吉安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金融、商业、工业与土地政策,指出有效的经济政策打破于敌人的经济封锁,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赣西南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东固会师的原因主要是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东固的地理条件和毛泽东对东固山早有所闻,也是重要原因。东固会师的意义在于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为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促进了红六军、红二十军的诞生,东固成为红六军、红二十军的发祥地;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形成的基地;促进了我军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辉煌;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使东固经验影响到湘赣等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东固会师的原因主要是为安置伤兵计,为我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计,为救援井冈山计,东固的地理条件和毛泽东对东固山早有所闻,也是重要原因。东固会师的意义在于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为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促进了红六军、红二十军的诞生,东固成为红六军、红二十军的发祥地;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形成的基地;促进了我军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辉煌;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使东固经验影响到湘赣等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坳上会议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起点。长期以来党史学界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最初东固地区的共产党人尚未得知中央八七会议的指示精神,而是根据当地农民运动的斗争经验和方志敏在吉安的革命宣传自发组织起来的。经过多方文献查阅和史实考证,可以认为:坳上会议的召开,诚然具有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但同时吉安党组织早在1927年9月中上旬就获得了中央八七会议和江西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在党的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指导下创建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需要军民坚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等百色起义的领导者不仅对理想信念有诸多阐述,而且还身体力行,成为追求革命理想信念的典范。右江党组织、红七军和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军民理想信念的培育。右江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成为培育军民理想信念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南昌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其内涵是丰富的,而“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是“八一精神”最本质的内涵,也是其核心和精髓之所在.南昌起义培育滋养了一大批革命者,李文林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承继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精神,创建了为毛泽东所赞誉的“李文林式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在东固经验的启示下,湘赣边界特委总结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教训,重新检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制定了新的斗争策略,对井冈山后期斗争有着积极意义:一是避免了新的损失,斗争取得新成效;二是促进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周一片白色恐怖。为勾通井冈山前委与湘赣两省委及中央的联系,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党组织建立了“安宁”、“衡宁”、“吉宁”三条秘密交通线。通过这三条交通线,传递了书信文件,护送了人员的往来,传播了革命经验,侦察了敌人情报,采购运送了物资。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中国革命,拿起枪杆组织人民进行英勇争斗,至一九三○年,共建立了大小十五块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尤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根据地不仅进行军事上的"围剿",而且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从物质上保障红军的供给,以及改善群众的生活,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各项必要的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在土地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发动群众,打土豪,建立政权,分配土地及查田运动,大大激发了干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热情,根据地很快掀起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