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行》是《礼记》中的一篇,在礼学研究历史上并不被太多学者重视。因此,它的重要性有待发掘。从历史的角度对《儒行》的年代和作者进行分析,以探讨《儒行》建构的历史背景,并提出《儒行》成书时间大约在前280到前221秦统一前,作者大概是战国末期一个立主综合的儒家学者。通过对《儒行》自身内容的具体分析,发掘《儒行》所蕴含的传统儒学中的另外一种精神气质,为现代社会的人格塑造增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仪礼>学研究史上,李如圭的<仪礼集释>是一部重要的幕集体著作.该书在全文据录郑玄<仪礼注>的同时,又增设"释曰"部分,或是对<仪礼>的某些经文加以阐释,或是对郑玄的某些注语加以笺识,突出反映了李如圭在<仪礼>研究方面的具体创见.通过对这些"释曰"申注类释语的部析,可以发见,无论是在对郑<注>语词的释注方面,还是在郑<注>礼经仪文节度训释的申解补充方面,也无论是在先秦儒家典籍的语料引证申注方面,或者是在郑<注>校勘语料及其语词的释音申注方面,李氏<集释>都形成了自身独到鲜明的申注特色,在整个<仪礼>学史上占据了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箕裘"新解     
"箕裘"典出<礼记·学记>.长期以来,学术界多从唐孔颖达疏之说,将"箕裘"之"裘"错作"皮衣"、"皮袍"解. 文章根据文献资料和冶金史研究所得,对这一典故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唐代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广泛录存了保存在前人经笺传注中的早期异读材料,是一部集汉魏六朝音义学之大成的杰出著作.历来被学者们认为是进行汉语言文字研究的资料宝库.早在北宋,贾昌朝就认识到了<释文>异读材料的重要价值.他不但在讲解经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而且还精心选择其中的异读材科,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最终编成<群经音辨>一书,成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专门辨析音变构词类别义异读的典范性著作.面对<释文>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异读资料,贾昌朝是如何进行择取的,他具体作了哪些整理和分类的工作等等,我们将在本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论述先秦礼制的论文集,《礼记》中包含着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孝道思想,它对我国历代孝道思想发展及实践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在婚姻伦理中,孝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它是婚姻唯一的目的,是古代婚姻制度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则,是夫妻双方婚姻生活的首要义务。  相似文献   

6.
何澜 《科技信息》2007,(31):589
《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文中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师作用等问题都有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欲以古圣先贤的智慧启迪为人之师者,故以《礼记.学记》为据,阐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道之以德、学以明善;敬岗爱业、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生亲徒、诲人不倦;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等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7.
除了《三辅黄图》等,古代关于长安史地的著作还有《汉宫殿疏》类文献,惜学者关注不多.其书名不一,主要称疏、名、簿、记.作为产生于汉魏六朝时期的地理类书籍,此类文献的编纂目的为"尊宸居",对汉长安城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两《唐志》中始见著录,宋代以后散佚.此类文献为汉魏以后很多书籍所引用,并有部分辑佚,存在进一步辑佚、整理的...  相似文献   

8.
《礼记》展现了上古语言的艺术魅力,形成了自己含蓄蕴藉、典雅凝练的文学特征。总体上说,《礼记》的文学特征表现为:含蓄蕴藉、典雅凝练的语言、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录体的表现体式及铺排敷陈的手法、灵活多变的句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伤逝》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著名小说,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批评研究,其中,《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使用的是比较批评,而《<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话语》则使用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批评文本进行批评,以此来对比较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这两种批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世本《缁衣》作为戴圣辑《礼记》中的一篇,其成篇年代、作者及其后的传授情况历来不详。上世纪90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回购了一批楚简,这两批文献中都有《缁衣》篇,证明其成篇年代不晚于战国。传世本、郭店简本、上博简本三者互证,使我们可以对《礼记·缁衣》作一番追本溯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