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一个由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新近发现4亿多年前地球史上出现的首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仅发生在短短20万年之间。这一成果,为人类精确研究大灭绝的成因和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已知地球历史上,共发生过5次全球性的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发生在4亿多年前奥陶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是其中第一次。这次大灭绝重创了海洋生态系  相似文献   

2.
序号文章名称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学科栏目刊期1Effectivetumorvaccinegeneratedbyfusionofhep atoma cellswithactivatedB \|cells 郭亚军等第二军医大学生物Reports 1994 ,2 6 3( 514 6 ) :518- 52 02 Evidenceformonophylyandarthropodaffinityofcambriangiantpredators 陈均远等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古生物Reports 1994 ,2 6 4( 516 3) :130 4 - 130 83Aconductingpolymerfilmstrongerthanaluminum 石高全等南京大学物理Reports 1995,2 6 7( 52 0 0 ) :994 - 9964HeadsegmentationinEarlyCambrianFuxianhuia - Implicationsfo…  相似文献   

3.
“经20多位专家研究初步确认,5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已经具有两方血统。”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穆西南近日披露了这个秘密。他说,南京猿人是在古代长江冰期,从北方来到南方,与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猿人化石不同,“南京人”的鼻梁高耸,估计和西方人有过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
六亿年前的地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瓮安生物群的发现是地球早期生命研究领域的重大事件之一。瓮安生物群是一个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浅海中的、以真核生物为主体的生物群,其中的生物化石都是以立体形式保存在磷块岩之中,该化石生物群是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后和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前真核生物辐射的典型代表。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先后报道了数量众多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红藻和绿藻、单细胞浮游藻类、动物胚胎、腔肠动物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可疑动物化石。日前,我们(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袁训来与美国Virginia州立大学肖书海及Kansas大学T.N.Taylor合作),又在贵…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清明,对于全世界古生物学界来说都是阴沉灰暗的,来自中、美、英等国顶尖的学者汇聚贵州瓮安县北斗山磷矿。有着6亿年前古生物化石的成片山体在机器轰鸣声中倒在巨型挖掘机的机械臂下,接着又被车轮比人还高的重型卡车送往磷肥厂,制成肥施入田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正>娇弱的花朵也能够历经数亿年以化石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日前,英国综合性学术期刊eLife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副研究员傅强领导的中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三国学者组成团队的新发现——距今1.74亿年前绽放于侏罗纪早期的"南京花"。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将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  相似文献   

7.
回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深感到,方向明确、坚持不懈、长期积累是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好的学风和优良传统是研究所的宝贵财富,也是基础研究工作能够得到球断发 重要条件;基础研究必须走向世界。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敢于竞争;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古生物资源优势,瞄准学科前沿,选好研究课题,并给予积极支持,是产生创新成果和重大发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回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深感到,方向明确、坚持不懈、长期积累是古生物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好的学风和优良传统是研究所的宝贵财富,也是基础研究工作能够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基础研究必须走向世界,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敢于竞争;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的古生物资源优势,瞄准学科前沿,选好研究课题,并给予积极支持,是产生创新成果和重大发现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2006年12月24日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宣告成立。该中心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和共建。该中心是为适应国际天文发展的需要,保障我国在南极  相似文献   

10.
正笼脊球化石的发现表明,孵化出动物这只"小鸡"的"蛋",在6.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对于动物究竟何时并如何起源,人们抱有天然的好奇心。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趣味的话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该所副研究员殷宗军和研究员朱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科学院(CAGS)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全院11个研究所,5000名职工,在职职工28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8人,高级研究人员933人,博士117人,硕士310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其发展的43年历史中一直保持基础研究的优势,在大地构造、地质力学、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岩溶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沉积地质学家、沉积矿床学家叶连俊先生是我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投身地质事业的老地质工作者之一。1937年他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便考入当时在南京的地质调查所,在祖国地质工作战线上工作了整整70年。旧中国时期的野外调查十分艰苦,不但要忍受常年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础科学》2001,(5):54-55
吴和宇,男,1966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1994年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1995年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作钫问学者.1997年回国,现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4):12-12
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 International)授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韩恩厚研究员会士(Fellow)称号。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成立于1943年,总部设在美国休斯顿,目前拥有100多个国家的2万余名会员,在美洲、欧洲、亚洲等设有多个分部,直属300多个专业委员会。到目前为止,NACE International共有163位会士。  相似文献   

15.
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成立暨揭牌仪式于2001年9月4日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来自德中两国的30余名官员和专家出席了仪式。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刘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局长兼中德中心主任韩建国、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F0002-F0002
依托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在高淳县阳江镇狮树水产项目渔场选择4个河蟹养殖池塘、1条尾水排放河道及1个生态净化塘构建河蟹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17.
2017年,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宣布,将2017年维加奖授予中科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以表彰其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而做出的贡献.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理学科学家进行海选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姚檀栋也成为该奖项设立136年来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荣誉的首位亚洲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14日,经中国土壤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苏彦华研究员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该奖项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设立,面向全国不超过40周岁的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苏彦华获此殊荣,充分肯定了他的科研成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格致论坛是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面向国内外青年学子的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遗址大型饱水木构件原址保护技术研究"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参加此课题研究的单位有:中国文物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及武汉现代工业技术研究院.课题组负责人为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