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补充空间”在利用城中村本身价值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补给城市的必要性空间,使城市的这部分功能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就目前从城中村的改造实践来看,城中村作为城市“补充空间”在居住、商业、文化三种类型上补充了城市的功能空间.通过对实例的探讨,提出适应城市发展的、立足发挥城中村城市补充功能和城中村自身特色的、多元方向的城中村改造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全国各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开发热潮,结合福州北京金山小区设计和建设,提出"社区交往空间"的意义所在,并探讨"社区交往空间"的一些实现方式"通过理性优化的总平面规划结构,营造出连续的开放的室外公共空间:对于空间界面不同尺度的区分,以及居住者使用行为的研究,用当代的建筑和环境设计语言实现人性的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3.
王萍 《科技信息》2007,(36):265-265
《围城》是一部描写文人的小说,亦是一座思想的宝库,是现代小说中的精品。《围城》是通过空间环境的不断转换更好地展现方鸿渐这个"精神流浪者"以及"精神迷失者"的心理"真相"。这便是"流浪汉体"特有的"开放空间"给《围城》带来的最大好处。而在《围城》的"开放空间"的环境格局中,依然包括了一个个"封闭空间",正是在苏文纨家的客厅、三闾大学、方鸿渐在上海的旧式家庭和方鸿渐的新家的"封闭空间"中,一群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人性弱点得到醒目的展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形态中的人类行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空间的创造,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优化的生活环境,人类的各种行为也同时塑造了城市空间,城市是建筑与文化的集成,建筑个性的多样化应融入城市环境的整体性之中,才能保证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和生活环境的认知,把握和使用,因此,只有加深对人的认识,将城市的空间形态与人的行为模式统一起来加以研究,才能推动和完成城市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5.
江海涛 《科技信息》2009,(29):170-170,169
只有了解空间,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公共环境雕塑,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共环境雕塑的视觉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环境雕塑与建筑的综合性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人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6.
21世纪,"Interaction"成为设计各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空间设计应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与设计理论来建构其交互体验设计理论和方法,以认知科学、环境心理学为工具,分析人对空间的需求与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设计师以此为基础,分割和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创造不仅能够容纳人的行为而且能够与人的自我认同相契合的空间,从而让空间绽现人自身的感觉、情感和经验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物理学是1957年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近50年来,空间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四环境,其重要性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初,空间物理学与空间应用的密切结合产生了专门研究和预报空间环境中灾害性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轻或防止空间灾害并为人类活动服务的空间天气学。文章简要总结了国外及国内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探测的历程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未来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探测发展规划和探测路线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为例,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民通勤距离,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空间滞后模型, 以交通分析小区(TAZ)为分析单元, 从中观层面分析城中村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城中村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大城市职住空间融合, 这与城中村规模大、分布散和租期灵活等因素有关; 土地利用混合度高、建成环境多样和可达性高等建成环境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小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 居住地社会经济环境好会提升居民平均通勤距离。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双重作用之下的发展策略,延续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为“城市型”古村落公共空间营造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流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模型,并基于"精英空间"分析了城市新的空间极化产生的机理和结果.以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样本数据进行区位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探讨了信息时代新的城市空间极化现象.研究表明:流动空间通过精英空间来影响城市空间极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集聚,是人力资本、财富和科技知识的空间集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环境是航天器的运行环境,直接关系到航天员和航天器的安全。监测、研究和预报空间环境,是保障航天员、航天器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国内外载人航天工程逐步开展了辐射剂量、带电粒子、轨道大气、等离子体、空间碎片等空间环境参数探测。结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和阶段,着重介绍了中国神舟飞船、目标飞行器的空间环境探测研究情况,提出了后续空间站空间环境探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维数值优化问题的空间分割微粒群算法。该算法通过将整个搜索空间分割成若干子空间,在这些子空间上利用嵌入零搜索算子的微粒群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微粒群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维数值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口的空间分异是区域差异的客观反映,探讨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规律是产业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的理论基础,也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该文将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相结合,深入探讨了西藏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西藏人口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模式,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而更深入地探索、分析、处理和解释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与空间关联,为进一步研究空间模式的发生尺度和塑造该模式的空间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图书馆的读者到馆率与借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析了图书馆空间重构的理念,并对现有的图书馆空间、环境调整与改进以及学习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扩大进行了阐述,并以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图书馆为例,详细说明了具体的实施办法,证明读者对图书馆空间及环境的要求也是提高读者到馆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初学建筑者对空间感到难以理解,本文就建筑中有关空间的几个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空间就是一种对环境的体验,灰空间就是两种不同环境体验的过渡和缓冲,空间的交流与对话就是两种不同环境体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会展空间导向设计的系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作为一门空间与场地的规划技术,是联系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展品之间的互动形式。文章从会展总体设计的思路出发,突出会展的时效性特征,以人体工程学为依托,参照建筑空间导向的内容,针对目前会展导向设计的实际,面向现代会展发展的要求,就会展"空间尺度"、"空间时序"、"空间动线"及"无障碍导向"进行系统性分析,论证梳理了会展功能与空间导向设计的关系,明晰会展空间的概念,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探讨统摄全局的会展空间导向设计的内涵及思路。  相似文献   

17.
"缝合"理念是把城市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通过一定的城市设计技术手段进行"缝合",形成旧城区与城市环境的互动与协调.位于吉林省边境的集安市,是以高句丽民族第二代都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中心发展起来的历史名城.对于集安市来说,古城与现代城市的连接处是城市缝合的主要地区,而城门作为古城与城市的连接节点,既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连接现代城市与古城的空间纽带.将交通作为引导城市空间组织的手段,运用空间句法的分析比较,对古城与城市的连接空间进行缝合,从而对城市进行空间重构,以达到古城与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客观、量化且能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目标约束下,设计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多智能体遗传进化算法,构建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MOSOLUA(Multi obiective spati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land use allocation)模型;以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为例,进行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OSOLUA模型得到的优化后的土地利用格局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程度较优化前有明显提高;MOSOLUA模型的收敛速度较普通遗传算法模型的快,实证应用所花时间由8.57 h减少到3.31 h,运行效率提高61.38%;模型的总体适应度与采用普通遗传算法的优化配置模型相比提高了12.57%.  相似文献   

19.
刘国平  廖日红 《江西科学》2021,39(5):909-914
以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地是不同生态系统空间的综合保护利用,因此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以县级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研究为案例,探讨了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自然保护地整理优化技术方法.研究认为:通过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可以提高生产空间的利用度、增强生活空间的舒适度、促进生态空间的多样性,对更好地推进相关地区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派生索引空间连接查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连接查询是最耗时、最重要的空间查询。针对空间多路连接中一方有R树索引,另一方是连接或选择的中间结果,因而无索引的情况,提出派生索引连接方法。这一方法基于父母索引为中间结果建立派生索引,以用于随后的空间连接,分析其查询花费,用于多路连接的查询优化。最后用实验结果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