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影响因子是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对同类期刊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影响力越强。全国土建工程类期刊149种,10年前本刊是零居末位,2011年本刊居第38位,2012年上升到第32位,2013年上升到第28位,首次跻身全国前30强。30强中绝大部分都是国家级协(学)会、住建部、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有影响的刊物。  相似文献   

2.
《工程与建设》2013,(6):730-730
影响因子是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对同类期刊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影响力越强。全国土建工程类期刊149种,10年前本刊是零居末位,2011年本刊居38位,2012年上升到32位,2013年上升到28位,首次跻身全国前30强。30强中绝大部分都是国家级协(学)会、住建部、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有影响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工程与建设》2013,(4):495
影响因子是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对同类期刊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影响力越强。全国土建工程类期刊149种,10年前本刊是零居末位,2011年本刊居38位,2012年上升到32位。本刊渴望跻身前30强,前30强基本上都是北京(或上海)地区出版的全国有影响的刊物,本刊将努力争取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工程与建设》2013,(3):333
影响因子是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对同类期刊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影响力越强。全国土建工程类期刊149种,10年前本刊是零居末位,2011年本刊居38位,2012年上升到32位。  相似文献   

5.
影响因子是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对同类期刊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影响力越强。全国土建工程类期刊149种,10年前本刊是零居末位,2011年本刊居38位,2012年上升到32位。本刊渴望跻身前30强,前30强基本上都是北京(或上海)地区出版的全国有影响的刊物,本刊将努力争取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工程与建设》2011,(2):187
近年来,本刊评价指标上升迅速,进步显著。例如,影响因子:2006年为0.08,2007年为0.151,2008年为0.253,2009年为0.352。2008年0.253在全国建筑科学类133种期刊中列第41位,2009年0.352列第31  相似文献   

7.
《工程与建设》2012,26(2):270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近年来,本刊评价指标上升迅速,进步显著。例如,2008~2010年,本刊的影响因子:0.253→0.352→0.447,在全国建筑科学类140多种期刊中已跻身第一方阵。在安徽地区出版的建筑类以及相近建筑类期刊  相似文献   

8.
《工程与建设》2013,(3):358
2012年《工程与建设》出版6期,发表论文307篇,其中各类基金论文23篇,占7.5%。2012年共引用参考文献3 241篇,篇均10.6篇。论文覆盖安徽、江苏、广东等22个省市自治区,安徽以外的论文占23%。2012年本刊影响因子0.410,在全国149种土建工程类期刊中,居32位,比2011年前进6位,其他评价指标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
《工程与建设》2011,25(6):801-801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近年来,本刊评价指标一路走高,上升迅速,进步显著。近5年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见表1所列。  相似文献   

10.
以SCI期刊引用报告JCR最新网络版(2006年)为依据,对其收录的88种微生物科学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88种期刊由16个国家、用3种语言出版,主要出版国为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日本,主要语言是英语;平均年载文量164篇,平均被引频次5226.64次;影响因子、即时指标和被引半衰期的平均值为3.265,0.578和6年。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列出20种微生物科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了2015年高校获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名和至2015年底高校有效发明专利量前50名名单,河海大学排名均进入全国50强,创历史最好成绩。2015年河海大学发明专利授权575件,居全国高校第18位,较2014年的第29位上升了11位,连续4年进入前50强;至2015年底河海大学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 384件,居全国高校第30位,首次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为0.694,在全国综合性高校学报中排名第2位;在综合类科技期刊中排名第5位;在中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274位.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的影响因子大幅上升为0.694,期刊排名大大上升,在中国科技期刊排名中,第一次进入300名以内,表明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素娟  樊锁海  王景周 《江西科学》2012,30(2):240-243,251
特征因子是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在2009年发布的《期刊引用报告》增强版中推出的期刊评价新指标,包括特征因子值和论文影响值。介绍了特征因子的思想、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阐述了特征因子与其它期刊评价指标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综述了特征因子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行的、定量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指标,但由于不同学科的期刊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和文献利用规律,直接将影响因子用于不同学科期刊的比较有失公允;为此研究者提出相对影响因子的概念,认为是较合理和可比性强的期刊评价指标。通过对相对影响因子概念的引申,以《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分析对象,探讨了相对影响因子在高校学报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据2015年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和排名再创新高。《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99,在422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27名,比2014年上升11位;《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27,在422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43名,比2014年上升22位。  相似文献   

16.
正据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年《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和排名再创新高。《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99,在422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27名,比2014年上升11位;《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27,在422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43名,比2014年上升22位。  相似文献   

17.
正据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年《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和排名再创新高。《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99,在422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27名,比2014年上升11位;《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27,在422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43名,比2014年上升22位。  相似文献   

18.
影响因子中的期刊自引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年影响因子的定义,推导出了影响因子与期刊前2年自引年度分数之和的关系式,发现影响因子与期刊前2年自引年度分数之和呈正相关.期刊自引文献在不同年份的分布是随机的,期刊自引年度分数与时间因子非线性相关,其峰值可出现在2年影响因子的计算周期内,用期刊他引率与影响因子之积(定义为表观他引影响因子)无法合理消除期刊自引的干扰.抽样调查20种样刊的自引情况,发现表观影响因子排序与他引影响因子(完全排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排序差别较大,统计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推断是正确的.建议国内外的期刊引证报告中应补充期刊自引半衰期指标或期刊累计自引年度分数,客观反映期刊自引文献的时间分布,以提高对期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9.
<正>据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和排名再创新高。《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99,在422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27名,比2014年上升11位;《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27,在422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43名,比2014年上升22位。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16日,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据该会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版),《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和排名均达到历史新高。《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853,在403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38名,比2013年上升28位。《河北工业科技》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701,继2013年由第274名上升到第166名后,再次上升101名进入前百,跃居第65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