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持续创新跻身全球3D生物打印前列成立11年来,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普再生医学)紧抓生物3D打印这一国际领先技术埋首创新,不仅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化基地,获得中国、韩国医疗器械GMP认证和国际ISO13485质量体系认证,还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对生物材料或活细胞进行3D打印,可构建复杂生物三维结构如个性化植入体、可再生人工骨、体外细胞三维结构体、人工器官等,因而基于生物3D打印在个性化定制及复杂结构调控制造上的独特优势,综述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基本工艺、应用领域与研究进展.重点针对3D打印生物材料这一研究热点,全面讨论了喷墨打印和注射挤出打印两种路径,分析总结了3D打印相关生物材料并应用于体外模型、医疗器械和植入体的制造以及可降解组织支架、细胞三维结构体的构建,最后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前,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已能打印出生物的生理功能与结构简单、不具备完整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体外组织/器官,要实现打印出具有可供移植、具备生物活性和完整生理功能的器官,还需要攻克打印技术和策略、血管和微观通道构建、仿生结构、打印墨水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对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一项于2019年8月1日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介绍了一种名为"FRESH"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克服现有3D生物打印方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以胶原蛋白和心肌细胞为原料打印出心脏组织。在人体中,有一种叫"细胞外基质"的生物支架会将特定的细胞连接在一起,组成器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生物制造方法能重建这一复杂的网络结构。最大的问题在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是可流动的液体,难以在空间中立体打印。  相似文献   

5.
企业     
正生物3D打印脑膜:可修复大脑破损用一张"膏药"一样的膜,贴在大脑脑膜的受损处,令脑细胞自动生长延伸,连接成新生组织。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如今通过生物3D打印技术变成了现实。而该技术就是由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据介绍,人的大脑与头骨之间有个保护层叫脑膜,目前做开颅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结尾都需要在大脑创面上"贴"一层人工脑膜后再封闭颅骨。以往这层人工脑膜是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造的,会一直存  相似文献   

6.
正全世界每天约有18个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器官移植而死亡。未来,这种局面有望改善,人们或许可以通过3D打印获得移植器官近年来,3D打印技术毫无疑问已成为科技热词。而对医疗界而言,这更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造物新纪元,它预示着一场医学新革命或将来临。从仿真医疗模型、生物医疗器械,到更具个性化的移植组织或气管、更具潜力的生物高分子材料,都将聚拢于3D打印麾下。  相似文献   

7.
潘慧 《广东科技》2014,(15):12-15
去年,本刊记者采访了杨永强教授,撰写了《广东抢占3D打印产业发展先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专访》和《华南理工大学:金属3D打印技术领域的翘楚》两篇文章,作为《“3D打印”走进广东》专题的核心文章刊登在本刊(2013年第19期)上。这两篇文章介绍了3D打印的发展前景及广东3D打印技术产业化的优势和制约因素,阐明了杨永强教授对广东进一步推进3D打印技术产业化、抢占3D打印技术产业高地的建议,同时报道了华南理工大学在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发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实现产业化等成果。今天,我们再次邀请杨永强教授接受采访,为我们揭开3D打印的神秘面纱,展示热潮背后的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常把3D打印技术又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但事实上,二者还是有少许区别的——快速成型技术主要是指3D打印技术的形状打印功能,即“制造模型”——这也是目前3D打印技术应用得最多的领域。而3D打印技术的概念却不止于此,3D打印的概念涵盖了制造产品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和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为材料制备3D打印血管支撑补片(又称支架),用于动物模型腹壁缺损的修复.优化了3D打印可植入补片的设计和实验工艺条件.对制备的3D打印补片的机械强度、表面形态、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测试,并与猪小肠黏膜下层(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PSIS)补片和PLA补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3D打印补片的缝合载荷、抗拉强度、亲水性和降解率均显著高于PSIS补片和PLA补片.同时,对3D打印补片的细胞相容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表明细胞活力好且无毒.以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对3D打印补片的生物相容性和腹壁重建效果进行体内评价.结果表明,缺损区域修复良好,无明显感染、血清肿、血肿等情况发生.综上,证明了所制备的3D打印ADM-PLA-ADM补片比PSIS补片和PLA补片具有更好的组织再生性能, 3D打印补片可实现腹壁缺损的无张力闭合.因此, 3D打印ADM-PLA-ADM补片有望应用于腹壁重建.  相似文献   

10.
科技界声音     
正相对于单纯的影像学诊断,3D打印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医生可直接在打印出来的实物模型上进行诊断,制定手术方案,还可根据患者需要设计、制造个性化器械,甚至打印人体器官等。目前打印的器官是静态和没有生命的,将来如果需要打印出有生命的器官,需要用不同组织通过3D打印配合在一起。期待3D打印出真正"有生命的器官"。——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名誉主任那彦群人民网[2014-07-22]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曾经多次采访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杨永强,撰写了《广东抢占3D打印产业发展先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专访》《华南理工大学:金属3D打印技术领域的翘楚》和《杨永强:冷眼看3D打印热潮》3篇文章。这3篇文章介绍了3D打印的发展前景及广东3D打印技术产业化的优势和制约因素,阐明了杨永强教授对广东进一步推进3D打印技术产业化、抢占3D打印技术产业高地的建议;报道了华南理工大学在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发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实现产业化等成果;揭开3D打印的神秘面纱,展示热潮背后的冷静思考。今天,我们再次邀请杨永强教授介绍了近年增材制造产业扶持政策、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的工作及进一步推动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同时,作为我国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重要专家、学者,杨永强教授还介绍了金属增材制造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模仿和制造的生物仿生结构越来越多样化.简单介绍了现有的3D打印技术,并从结构、功能、医用和智能材料等方面综述了3D打印技术结合仿生领域的研究成果,如贝壳珍珠层、龙虾螯棒、鲨鱼皮、荷叶、血管网络和义肢等;最后讨论了3D打印技术在仿生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制造技术是当前制造领域中重点的基础性技术,如何更好地运用3D打印制造技术,打造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和新环境已经成为核心性的问题。该研究以3D打印制造技术的制造业应用作为平台,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3D打印制造技术的概念,阐述了制造业转型过程中3D打印制造技术的重要功能,提供了新时期推进3D打印制造技术在制造业全面应用,更好发挥3D打印制造技术价值与功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慧 《广东科技》2014,(15):19-22
2014年1月24日,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完成了世界首例采用3D打印技术于腹腔镜辅助下髋臼骨折整复内固定术。这标志着广东医学3D打印发展跃上了新台阶。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广东医学3D打印发展的现状,本刊记者采访了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金大地教授,并向其请教了广东在医学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3D打印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据生物学理论,以3D打印技术为研究对象,从物种概念及形成机理入手,具体围绕3D打印技术物种特性、物种形成的内外因及形成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清晰追溯3D打印技术的形成过程,理清3D打印技术物种形成的内部机理,为后续开展3D打印技术演化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技术作为前沿、先导性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3D打印技术在模具加工和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生物医疗、建筑工程、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的关注.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行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该文介绍了3D打印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其优点与不足,以实例阐述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可行性及其相较于传统建筑方式的优势,并进而展望了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若能解决该技术现存的一些问题,并与建筑行业特性联系,充分地与建筑行业相融合,必将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成功为1名骨科脊索瘤患者切除五节段脊椎肿瘤,并利用世界首个3D 打印多节段胸腰椎植入物完成长达19 cm大跨度椎体重建手术。清华大学徐弢教授在接受《科技导报》采访时说,这是鼓舞人心的进展,展示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实用性和价值,但未来要打印活体组织,用于临床实践,还需要业界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制备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开始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个性化定制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牙科、骨科、气血管支架、皮肤、药片和生物打印等植入式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总结了3D打印市场的发展进程,分析并描绘了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的中的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于上世纪80年代诞生于美国,学名是"快速成型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将设计好的物体转化为三维设计图,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打印真实物体.其工作原理与传统打印原理类似,只不过3D打印机不用纸与墨,而是用塑料、金属、陶瓷、沙子等材料做成粉状后充当"墨水"进行打印.3D打印不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和机床就可以打造出任意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