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挠度为摄动参数,采用摄动法研究了四边简支反对称角铺设层合板在面内双向压缩作用下的屈曲和后屈曲性态.本文同时讨论了铺设角、镝层数、载荷比及初始几何缺陷对层合板屈曲和后屈曲性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弹性结构的屈曲和初始后屈曲性态的Koiter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结构的屈曲和初始后屈曲的一般理论,最近十多年来巳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1,2]。本文作为该领域的综述回顾,首先介绍该理论的两种叙述方法:能量法和虚功法,然后用虚功法讨论了静水外压作用下无柱壳的弹性屈曲和初始后屈曲性态,给出了具有微小波形缺陷元柱壳的临界压力曲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塑性流动理论,利用 Hutchinson 的塑性初始后屈曲方法,研究了无缺陷圆柱壳在均匀外压作用下的弹塑性后屈曲性态.壳体材料为任意幂次强化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直径厚度比 D/t<40的一类壳体,必须要考虑塑性变形,而且由此表现出来的后屈曲性态和弹性情况完全不同,它存在有压力极限值,对几何缺陷的敏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圆柱壳的初始后屈曲及其对局部缺陷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初始后屈曲理论研究圆柱壳在轴区及侧压同时作用时后屈曲性态及其对 非对称周期性缺陷和局部“点坑”缺陷的敏感性.得到了临界载荷因子与缺陷大小的关 系曲线。结果表明,后屈曲对于非对称周期性缺陷敏感性高于对于局部“点坑”缺陷的 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层合板的压剪稳定性及其后屈曲性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考虑横向剪切变形的三角形拟协调罚函数单元,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压 剪载荷作用下的初始屈曲及其后屈曲特性。数值计算表明:该单元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和较高的精度;横向剪切对层合板后屈曲路径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还讨论了 边界等件、加载方式、剪切力的方向及初始缺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用应力函数F和挠度函数W表示的钢衬壳后屈曲非线性控制方程,假设位移函数W的屈曲模态,用Galerkin方法导出带有参数T的非线性方程组,采用伪弧长法追踪钢衬壳的后屈曲平衡路径。具体计算了四点铆固钢衬壳模型在完善和有初始缺陷情形下的后屈曲性态。结果表明:钢衬壳具有屈曲跳跃性和后屈曲稳定性的性态;极值屈曲临界载荷对钢衬壳的初始缺陷是敏感的,并给出了敏感度。给出了铆钉布局对屈曲临界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中安全壳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轧制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的弹塑性后屈曲行为。分析表明,薄板的弹塑性后屈曲具有与弹性后屈曲不同的性态特征,存在最大承载,当外荷载超过最大荷载时,薄板的横向位移将发生失稳扩展;而且板越厚,长宽比越小,产生弹塑性屈曲以后越容易发生弹塑性失稳。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对称正交铺层剪切圆柱壳广义大挠度Donnel方程.采用位移型摄动技术构造出计及横向剪切圆柱壳的屈曲和后屈曲渐近级数解,运用奇异摄动技术研究了圆柱壳两端部狭窄区内的边界层效应,并构造了与边界条件匹配的边界层一致有效渐近解.应用获得的当前解计算了在侧向外压作用下三层正交铺设圆柱壳的屈曲载荷并与实验值作了比较,两者十分接近.讨论了Batdorf数和初始几何缺陷对圆柱壳屈曲与后屈曲性态的影响.给出的载荷-挠度关系式表明,对称正交铺层剪切圆柱壳的初始后屈曲具有弱稳定分支点.  相似文献   

9.
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圆柱薄壳轴压下的屈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比强度大,材料性能可设计等优点,由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制成的薄壳广泛地应用于海洋、航空和军工工业之中,根据边界层理论,采用奇异摄动法,考虑非线性前屈曲、大挠度和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分析在两端固支条件下,各向异性层合圆柱壳在轴压下的屈曲和后屈曲性态,以挠度为摄动参数,求后屈曲平衡方程的渐进解并导出后屈曲平衡路径的四级表达式,同时给出了确定临界荷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抗挤毁性能是油套管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椭圆度和厚不均是存在于不同套管中的初始微小身体缺陷,运用Koiter初始后屈服理论分析承受均匀外压力的长薄油套管的后屈曲性态及其缺陷敏感性,得出承受均匀外压力的长薄壁油磁管具有后屈曲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空间薄壁CFRP豆荚杆工作时处于悬臂状态,为掌握其悬臂受力性能,分别以截面2个对称轴为中性轴对豆荚杆悬臂梁进行末端加载试验,得到了屈曲荷载及屈曲特性.利用ABAQUS进行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并引入特征值屈曲模态作为初始几何缺陷进行非线性屈曲模拟,得到豆荚杆悬臂梁屈曲临界载荷及非线性屈曲特性.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初始几何缺陷对豆荚杆悬臂梁屈曲临界载荷影响显著,给理想豆荚杆植入适当的初始几何缺陷可有效模拟实际豆荚杆屈曲.基于试验和模拟分析,进一步对豆荚杆壁厚、铺层和杆件长细比进行参数分析,得到各参数对豆荚杆悬臂梁屈曲临界载荷的影响,对悬臂薄壁CFRP豆荚杆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伸长梁的几何非线性理论和打靶法 ,研究了两端不可移简支弹性梁在横向线性变化非均匀升温下的热弹性过屈曲响应 .重点分析了横向变化的升温对过屈曲平衡路径的影响 ,给出了相应的特性曲线 .结果表明 ,由于横向变化升温会产生热弯曲内力 ,因此平衡路径与有初始缺陷梁的过屈曲平衡路径类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义变分原理得到的磁力公式,采用磁场摄动技术,给出了横向磁场作用下铁磁梁式板的磁力摄动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横向均匀磁场下,具有几何初缺陷铁磁粱式板的磁弹塑性静力屈曲失稳特征,探讨了塑性变形对铁磁梁式板的失稳临界磁场值等力学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塑性变形对铁磁梁式板屈曲失稳临界磁场是敏感的,几何初缺陷对结构的变形特征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ABAQUS软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混凝土梁中钢板屈曲特性受不同屈曲限制措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压钢板屈曲特性对初始几何缺陷不敏感;增大钢板厚度能提高试件屈曲承载力;减小钢板受压区螺栓间距和配置截面更大的纵向加劲肋不仅能有效提高屈曲承载力,还能有效约束侧向起拱;配置横向加劲肋对提高屈曲承载力无明显效果;纵向加劲肋对屈曲承载力的加强效果可分解为加劲肋自身屈服承载力及其对受压钢板的屈曲约束两部分,并可通过拟合公式较准确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稳定性研究是南瓜型超压气球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南瓜球非线性屈曲过程,对含初始缺陷南瓜球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南瓜球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到前8阶屈曲模态及线性屈曲临界载荷。然后,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模态构型给出初始缺陷分布,进一步利用非线性有限元中的弧长法分别计算临界缺陷模态和组合缺陷模态下对应的屈曲临界载荷。结果表明,南瓜球对初始缺陷较敏感,缺陷的幅值和分布形式对承压能力和失稳形态均有影响,承压能力随缺陷幅值增大而降低,说明提高南瓜球稳定性需要提高气球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已失稳南瓜球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失稳状态下南瓜球高应力区的应力水平远高于相同载荷下未失稳南瓜球的应力水平。可见,失稳现象极大降低了气球的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撑杆钢柱具有稳定性能好、承载能力高等优点.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中心柱截面为箱形的预应力撑杆钢柱进行了数值分析,并通过理论公式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考察撑杆长度、撑杆截面尺寸以及初始缺陷大小等因素对这类结构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屈曲模态为对称屈曲时,增加撑杆长度可以有效提升箱形预应力撑杆钢柱的承载能力;同样地,撑杆截面尺寸对这类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也与其屈曲模态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具初始缺陷两端扭转弹性约束压杆的蠕变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夹层模型.对具初始缺陷扭转弹性支承压杆的稳定性及非线性蠕变屈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端点弯矩、压杆挠度及蠕变发展方程。讨论了不同边界条件、初始缺陷及载荷对压杆蠕变屈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钢构件高温下局部稳定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对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板件宽厚比、初始几何缺陷、腹板和翼缘相互作用等因素对H形截面轴心受压钢构件局部屈曲应力的影响,提出了Q235钢和Q4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高温下的局部稳定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和高温下防止局部屈曲的翼缘宽厚比和腹板高厚比限值。研究表明:当板件宽厚比较小时,构件的局部屈曲应力随宽厚比的增大迅速减小,宽厚比较大时,构件屈曲应力降低不明显;初始几何缺陷对构件局部屈曲应力影响较小;高温下翼缘对腹板屈曲的约束作用比常温下明显;高温下防止局部屈曲的宽厚比限值与常温下宽厚比限值不同。  相似文献   

19.
采用奇异摄动法研究各向同性充气支撑管的充气压力与轴压屈曲荷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屈曲荷载和后屈曲平衡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压力可以弥补材料的几何缺陷,明显提高充气管的屈曲载荷。该结论为充气结构在空间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钢顶管直径和顶进距离的不断增大,复杂受力条件下的钢顶管屈曲破坏成为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隐患.通过简化长径比超过100的钢顶管受力模型,探讨了长钢顶管稳定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进行钢顶管管道的特征值屈曲计算,得到管道的一阶屈曲模态.再将一阶模态作为初始缺陷引入到钢管,进行弹塑性屈曲极限分析.通过算例分析了钢顶管在各种基本荷载及不同组合荷载下的屈曲模态,并探讨了其弹塑性稳定极限荷载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反映了钢顶管屈曲工程案例现象,并建议通过控制注浆效果和顶进措施来提高管道的稳定安全性,对于高围压下的钢顶管尤其需要注重顶力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