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兰州市城区冬半年低空风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和兰州市气象站冬半年5年(1988~1992年)的大气污染自动监测资料和相应的低空风观测资料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边界层内冬半年各月不同层次的盛行风向,平均风速及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上搞清了不同方位的风频,不同层次的平均风速和污染系数分别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及累积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1999年和2000年的监测资料结合随机游走大气扩散模式分析北京地区PM10和SO2浓度的时空变化、城区污染排放对整个区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污染物在区域内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1) 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具有以城区为中心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季、日变化规律。(2) 城区和清洁对照点的污染物浓度平均日变化具有显著差异,城区基本呈双峰分布,清洁对照点定陵则基本为单峰分布。(3) 由扩散模拟的情况对定陵站的监测浓度进行条件性统计分析,结果明确反映了城区污染扩散对定陵站浓度的影响。(4) 北京冬季从城区排放的污染物在当地累积的情况明显,累积的时间周期大致为2~5d;输送扩散因子在污染物局地累积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济南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济南城区代表性样点的降雨径流水样,分析了济南城区道路和屋面雨水径流中的COD、SS及TN等污染指标的浓度及输出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济南城区雨水径流污染负荷水平较高,初期径流污染严重,主要是有机污染物污染和悬浮物固体污染,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呈现规律性变化,并随下垫面以及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掌握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对合理开展径流污染控制和有效利用城区雨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兰州城区冬季空气污染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兰州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1988 ̄1991年冬季(11月、12月、1月)监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和同期的天气图资料,在分析天气型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关系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一批气象要素因子,采用双重检验的逐步回归方案,建立了兰州城区冬季24h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方案,经检验,该方案对兰州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拟合率及预报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可应用于日常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业务中,为兰州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5.
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局地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0年12月10~l7日在兰州市城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等,通过山谷内市区污染物浓度变化与山谷外对照点的比较,研究了兰州市城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对应时期兰州市山谷气候环境因子和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大气中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温与白天大气逆温层之间有明显的正反馈机制,而且这种反馈机制在白天大气逆温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讨论了兰州市山谷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大气逆温、水平风速、Froude数和边界层稳定度参数之间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2007年汉中市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分析了汉中市城区空气质量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期的地面、高空气象要素与空气污染物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汉中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77%,主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物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远远高于夏季;(2)冬季空气质最主要受地面气象要素影响;夏季既受地面要素影响又受高空要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8年2月7日至11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合肥市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气污染过程,市辖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污染.选取4个固定观测点进行全天候环境组网监测,同时安排1辆"大气环境污染移动监测车"进行全天候走航观测,实时监测合肥市区污染物空间分布、立体空间传输及空间沉降与扩散状态.本次合肥市环境组网监测使用了RaySound系列便携式高能高频激光雷达,采用了固定垂直监测、平面扫描监测和移动走航监测"地空天三位一体"的模式,获得了垂直空间边界层特征,污染物容量和污染物输入等特征,分析了城区空间颗粒分布情况,得出了精准污染来源和走势,验证了激光雷达监测污染源排放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城区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与水体水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以杭州市为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并对地表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规律,污染物的事件平均质量浓度(EMC),以及污染物负荷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径流初期5~20min,地表径流污染物质量浓度大多达到较高值,随着降雨历时的延续,污染物质量浓度呈波浪状降低,直至趋于平稳,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年负荷量在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高低顺序为: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郑州市城区及各监测区域1996-2000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主要污染物(SO2、NOX、TSP、降尘)的年度变化趋势,并用模糊综合评判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统计分析2014-2015年宁德市中心城区PM2.5监测情况及气象资料,了解、掌握宁德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PM2.5浓度的变化规律及产生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污染物浓度设计值和相对响应因子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 评估最近5年年际气象条件差异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筛选出最接近5年平均气象条件的一年作为基准年, 将该基准年气象场和各排放情景作为输入进行空气质量模拟, 降低气象条件年际差异对未来污染物浓度水平预测的影响。然后, 基于基准情景和控制情景在不同排放水平的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 将控制情景相对于基准情景的污染物模拟浓度的变化比例(相对响应因子)与污染物浓度设计值相结合, 进行控制情景的空气质量水平预测和达标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围绕相关减排政策, 设计多个虚拟控制情景, 对全省城市未来空气质量进行情景预测和达标分析, 为“十四五”空气质量规划落地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兰州城市八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兰州市1983年以来的几次大规模的大气污染监测试验数据,采用偏度和峰度系数法进行了分布类型检验与统计分析,揭示了8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类型及其冬、夏两季平均浓度变化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呼和浩特大气污染防治效果,选取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数据,对污染物浓度的年、月变化、浓度比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对2020年3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呈上升趋势。各污染物浓度年变化特征明显,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除O3均呈“U”形分布。PM2.5、PM10污染是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主要研究对象,PM2.5/PM10的值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5月份为全年最低值。PM2.5和PM10高度相关性,而NO2和SO2与PM2.5、PM10均呈现正相关性。受气象要素影响,PM2.5和PM10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为夏低冬高,7、8月降雨量大,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降水可带走、稀释更多的污染物。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得4条气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浙江省空气质量变化特征,选取浙江省2014—2019 年的空气质量指数月度数据和6项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月度数据进行研究。首先,将空气质量指数数据和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拟合为函数曲线;然后,为了发掘浙江省空气质量指数和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对空气质量指数曲线族的主成分基系数进行了K-means聚类,并对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曲线族进行了多元Funclust聚类;最后,借助ArcGIS绘制浙江省聚类结果空间分布图,并探索了浙江省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可以划分为4类区域,呈现出由南至北逐渐变差的趋势;在时间上,浙江省空气质量指数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SO2浓度下降明显,其他5项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显著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地区的PM2.5、SO2、NO2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最优空间插值得到该地区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图,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京津冀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城市群空气污染空间关联密切,PM2.5热点集中在北京南部、天津、石家庄和保定等地,SO2热点集中在保定、天津、唐山和石家庄等地,NO2热点集中在北京-天津-唐山片区和保定-石家庄-邢台片区;不同时段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差异显著,APEC会议前及期间,在冷空气活动与减排措施的双重作用下,污染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高密度热点区均逐渐向中、低密度区转化,而APEC会议后,受冷空气影响良好空气质量得以短期维持,但污染反弹现象较快出现,高密度热点区污染迅速加强并扩展。  相似文献   

16.
用CFD方法模拟了空调卧室内制冷制热运行时3种不同的住宅空调模式(包括普通窗式空调器、分体机及具有引入新风的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分别位于高位置和低位置时室内空气温度及流速、有机污染物(甲醛)浓度及CO2的分布,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调器的类型、位置及新风量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大.夏季制冷运行时,带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置于低位置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室内流场分布,稀释和携带走室内的CO2和污染物;而该装置置于高处时,流场结构不合理;其它空调模式下由于没有引入新风,产生室内污染物堆积.冬季制热运行与夏季制冷运行时的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改进方向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区域复合污染现象突出, 现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制度安排无法反映这种污染形势的变化。现行的传统污染控制策略的局限性可以概括为: 单纯以主要污染物减排量作为最终控制目标缺乏有效性; 单一指标控制和属地管理模式使得区域总体和长期控制成本高昂。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在大气污染控制决策过程中应尽快把目标从减少污染物排放转变为减少环境损害(或提高环境质量效益); 污染控制应从单一污染物控制转向多种污染物控制; 应该基于共同发展、区域联防联控的原则, 建立基于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SO2、NO2及PM10的浓度逐日监测数据,以及风速、风向、降水、水平能见度及太阳总辐射量等资料,分别对拉萨市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冬夏气候特点,分析了夏半年、冬半年拉萨市NO2污染物浓度与太阳总辐射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拉萨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水平;三种污染物浓度与降水强度呈显著负相关;SO2和NO2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与风向变化不大,而PM10与风速、能见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干(冬)季时,NO2的浓度值要比湿季时略高,且NO2浓度值与太阳总辐射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兰州城区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特征与街道峡谷风场、几何结构及两侧建筑物对称性这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街道峡谷特殊地形和当地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影响之下,峡谷内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涡旋流场,其强度随着街道两侧建筑物屋顶来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浓度的高层建筑物背风面及街道地面产生堆积,形成高浓度区,随着建筑物屋顶来流风速的增大,涡旋强度增大,湍流混合加强,大气扩散速率增大,峡谷内污染物浓度相对减小。  相似文献   

20.
植物对氟和硫的积累及其评价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对于一定范围的大气污染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而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本文对焦作市主要街道两侧绿色植物体内的氟化物和硫化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绿色植物对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作用,秋季叶片中硫和氟污染物的含量高于春季,且与污染强度相吻合.研究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是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