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中肠多角体病毒在五十年代仅见到8种昆虫的中肠细胞中有本病毒的侵入,现在已发现100种以上的鳞翅目昆虫受到中肠多角体病毒(CPV)的侵染,此外,在少数脉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中也发生本病,它们之间是否完全不同、对家蚕能否感染尚不了解。病毒在侵染细胞内形成多角体,是这类病毒的特征,对家蚕来说有在中肠细胞质内形成多角体的,叫做质型病毒,其在核内形成多角体的,叫做核型病毒,后者尚属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3种昆虫病毒(BpNPV、DtGV、DpCPV)对人类体细胞的致突变作用,以细胞遗传学方法来评价3种昆虫病毒的“潜在性危害”。结果表明,3种昆虫病毒对人类体细胞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昆虫杆状病毒(Baculovirus)为载体、昆虫虫体和昆虫细胞为受体的基因工程,是目前正在开拓的富有前途的新领域之一.杆状病毒载体系统的优点在于:对外源基因的容量大;病毒基因组能提供一个可插入外源基因而对病毒复制本身不受影响的非必需区(多角体基因),同时提供一个极强的启动子,使植入的外源基因能高效表达;能大规模低成本地饲养寄主昆虫,从而有可能大量获得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外源基因表达产  相似文献   

4.
GrNPV多角体蛋白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GrNPV)是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首次分离发现和命名的一种昆虫病毒,现已用GrNPV研制成一种复合的病毒杀虫剂,研究GrNPV的分子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工作,我们已研究了GrNPV包涵体的SERS谱,这里是研究GrNPV多角体蛋白的SERS谱.GrNPV多角体蛋白的荧光背底强,未能得到较好的常规拉曼谱,但我们在pH3·5下获得了具有一增强效果的SERS谱,并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一种昆虫病毒只能防控一种害虫,广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 MNPV)杀虫剂的开发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该体病毒杀虫剂可防治32种以上鳞翅目害虫,尤其对我国重要抗性农业害虫小菜蛾、地老虎、甜菜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甘蓝夜蛾、粘虫等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广谱昆虫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并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千吨级昆虫病毒杀虫剂生产线,年产制剂超过600吨。在全国21个省(市、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控制抗性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重要农业害虫,年应用面积超过600万亩,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年产量和年应用面积最大的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病毒微生物农药生产的新工艺,即应用昆虫培养细胞产生病毒微生物农药。同时还介绍了昆虫细胞培养基、培养方法和核多角体病毒生产的工艺过程。也指出应用昆虫培养细胞生产病毒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垂直传播方式、诱发因素、生物防治应用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用微核测定法,检测3种昆虫病毒包涵体及其降解物对小白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程度。证明对脊椎动物体细胞是否具有致突变性。结果表明,3种昆虫病毒对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没有损伤作用。可以认为3种昆虫病毒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昆虫是指有六条腿,或可有1-2对翅的节肢动物而言.这是当今世界上为数最多的动物.据大英博物馆昆虫部1988年的报告称,全世界已经描述的昆虫有90万种,约占已知动物种数60%.可以说人类是在各类昆虫的包围之中,而且人类生活中经常与昆虫发生各种关系.如蜂蜜之甜、丝绸之美,是由蜂和蚕为人类丰富了衣食之源,蝉鸣蟀笛增添了环境的意趣,蝶飞蜓翔不仅孩童喜爱,成人也常为其美姿所动.如果说丝绸之路是经济,外交的历史见证,甜如蜜又是幸福美满的象征,那蚕和蜂的功绩就古今卓著了.当然这类有功于人者毕竟只是一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不能成功感染同属甜菜夜蛾(S. exigua,Se)昆虫,为深入研究SpltNPV在离体Se301细胞中的感染进程以及病毒感染失败的原因,对感染后Se301细胞进行DNA复制、病毒基因转录以及病毒蛋白表达等检测。结果显示被感染的Se301细胞中病毒完成了DNA的复制和病毒早、晚期基因转录,但检测不到极晚期基因多角体基因(polyhedrin)的表达,病毒的蛋白表达受阻从而影响了病毒完成复制周期。 研究发现病毒蛋白表达受阻是SpltNPV在Se301细胞中无法形成子代病毒,完成整个病毒复制的主要原因,这为深入研究其感染失败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校生物系严芝学教授等与测试中心电镜室协作,历时四年,完成了“山东省昆虫病毒资源调查研究”的科研项目,并于1989年12月由省教委组织进行了通信鉴定.该项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分离鉴定了15种害虫病毒.从我省30余县农林害虫中采集到18种病毒,已鉴定15种.其中属国内外首次报道的有6种,即侧柏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endrolimus suffuscus NPV 混合包埋型),灰斑古毒蛾核多角体病毒(Org-  相似文献   

12.
Bergold(1963)综合地报导了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性质;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核酸也陆续进行了研究;我国沈思祥等对家蚕核多角体病毒核酸(DNA)进行了研究,并报导其分子量为1.6×10~7。我们对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斜纹夜蛾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核酸进行分离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毒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媒介昆虫造成影响,它既可以感染媒介昆虫从而改变昆虫的生理生化性质,也可以通过侵染寄主植物并改变植物营养成分来影响媒介昆虫.被影响的媒介昆虫表现出某些生物学特性(包括发育、寿命、繁殖力、表现型等)的变化.该文综述了同翅目蚜虫、飞虱和粉虱等媒介昆虫所传播的植物病毒、昆虫对病毒的获取、传播和保留等特性以及媒介昆虫的传毒机制.  相似文献   

14.
昆虫病毒包涵体在银溶胶中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研究*刘新民鲍培谛(物理系)黄天荃(分析测试中心)伍铁桥(生物工程系)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工作已有很大的进展,但对昆虫病毒的研究截至1991年都未见报道[1].我们从199...  相似文献   

15.
在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医学昆虫家族中,有一个种类庞杂的类群,这就是吸血双翅目昆虫.这类昆虫虽体型大小各异,但均生有一对善于飞翔的翅,雌性成虫又都有一尖长的喙,可以藉此刺入人畜肌肤吸血,故而通称为吸血双翅目昆虫.它们传播疾病,是医学昆虫中重要的传病媒介类群.吸血双翅目昆虫究竟有哪些?按照昆虫的分类系统,吸血双翅日昆虫是由节肢动物纲中双翅目(Diptera)所隶属的5个科组成.其中包括蚊科(Culicidae)近350种,白蛉科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做害虫?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回答.会吃庄稼、果树、蔬菜和储藏物的,会咬人的,会传播植物和人畜疾病的,都是害虫.如果我们问另外一些问题,比方说,为什么有的昆虫是重要害虫?有的昆虫是次要害虫?有的昆虫不是害虫?难道重要害虫是天生的吗?这些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说上面那些昆虫都是害虫,那是因为它们与人类的利益有矛盾.但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才有三百万年,而昆虫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17.
治虫浅说     
昆虫是地球上分布极广的动物类群,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南极洲到北极圈,处处都有它们的足迹。昆虫和人类长期共同生活在一个自然空间里,对人类有益也有害,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那些有益昆虫而消灭那些有害昆虫。在消灭有害昆虫方面,人类与害虫已进行了几个世  相似文献   

18.
可食用的昆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昆虫,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害虫作恶多端,给人类带来重重灾难,一种厌恶感油然而生.要说以昆虫为食,甚至作为主要食品,可能更多的人会感到不可思议,少数人可能还会有恶心感.当然,对于那些曾经品尝过烧烤蝗虫美味的人来说,情景并非如此.其实,只要翻开人类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自古以来昆虫在人类食谱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许多地方的许多民族,很早就有吃昆虫的习惯.据巴登哈马尔报导:《动物历史》这本书中有  相似文献   

19.
昆虫细胞(Sf 9)无血清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细胞培养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动物细胞培养工程中的一个新领域.本文简述了通过对Sf9昆虫细胞有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进行比较,对Sf9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生长条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成功.通过昆虫细胞的体外培养大量表达病毒携带的外源基因,从而为生产许多具有重要生物学价值的重组蛋白提供了相当有吸引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将果蝇肌动蛋白基因5Cactin克隆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以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为亲本病毒,在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棉铃虫细胞,空斑纯化得到重组病毒,以深入研究棉铃虫病毒在入侵、复制及装配过程中,宿主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对病毒复制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