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4月29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了关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座谈会,参加这个座谈会的有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生化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冶金陶瓷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师范学院、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十四个单位五十九位自然科学工作者.会议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主任王仲良同志主持的. 王仲良同志说明了召开座谈会的目的.他指出,许多科学家在个人的红专规划中都订有  相似文献   

2.
1963年10月18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曾举行扩大会议讨论科学方法论问题。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席伊利切夫作了题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报告。报告共分四部分: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和专门科学;二、自然科学的方法论问题;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问题;四、几点结论。这里发表的是第二部分的全文;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全文《外国学术资料》1964年第二期已译载。伊利切夫在报告中从哲学上为苏共纲领和苏共的修正主义路綫吹嘘,攻击马克思主义者(他称为“教条主义者”),全盘否定斯大材。在报告中也提出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方法论问题,但是把方法论的研究归结为首先要消除“个人迷信”的影响。这篇东西,对于我们观察和了解苏联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方面的思想动向,是一个有用的材料。与此同时,我们还刊载会议上对该报告的讨论(与自然科学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和苏联科学院院长凯尔迪什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编后记     
近数十年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本刊将办成为一个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同时也刊载有关科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跨界的学科以及综合性的科技与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文章。这样,本刊将成为我国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交流思想的场所,也是有待大家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4.
对“‘有限而无边’是否就‘不可超越’?”一文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笔者曾与其他四位同志一起,在《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上发表了“对查汝强同志两篇文章中一些自然科学问题的商榷”一文,指出了查汝强同志两篇文章中的十六条科学性错误。此文的目的即在于严肃学风,使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立足于更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当然,它并未穷尽查文中的所有自然科学错误。此后,查汝强同志随即在同年的《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上发表了“对刘兵等五同志《商槿》的答辩”,就这十六个问题一一为自己辩护。随着争论的展开,查汝强同志后来甚至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有关文章中说,“我自己丝毫没有缺乏自然科学根据的感觉。”针对查汝强  相似文献   

5.
论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深入探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目标、研究对象等方面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根据,阐述了自然科学方法向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的途径和机制,并指出了方法移植的限度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连续性论题已成为一般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共同关注的话题。哲学与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连续性建构,在当代自然主义观念的影响下,表现出深刻的自然主义发展趋势。因此,以"自然化"的方式,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所构建的连续性,不仅为人类行为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而且扩大了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论域,同时也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自然主义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三十周年,《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于1986年5月13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题为“贯彻‘双百方针’,促进学术繁荣”座谈会。来自自然科学第一线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家和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理论探讨的理论工作者共四十多人出席了这次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不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收到罗庆文同志的《宇观过程的本质——与戴文赛同志商榷》一稿,对戴文赛同志的两篇文章《宇观的物质过程》(原载《哲学研究》1962年第4期)、《宇观过程的特征》[原载《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8卷第1期(1964年)]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为一门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科学,进而跨入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交融的广阔领域。自然辩证法起初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份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其标志是在上一世纪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一直是我喜爱和敬重的杂志之一。但《通讯》也和其它自然辩证法类杂志一样,处在“大口袋”的困惑之中。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杂志的副标题上,例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有副标题:“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副标题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通讯》的副标题则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为纪念恩格斯诞生16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已经有将近五十年的历史了。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出版了它的第一个中译本。三十年代中,在白色恐怖统治下的上海,一群革命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组成自然科学研究会,在进行革命的政治活动的同时,开始了关于自然辩证法问题的学习和讨论。一九四○年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研究会发表《宣言》,以“开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问题的研究”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科学哲学方面国外学者长期以来已作了大量工作,大卫·帕皮尼奥(David Papineau)的论著《为社会科学中的科学辩护》(For Science in the Social Sciences,Macmillan Press,1978)就是其中之一。《为社会科学中的科学辩护》共分七章,每一章都探讨一个相对独立、自足的课题。但是有一条隐含的线索贯穿全书,这就是为社会科学应该采纳自然科学所创立的标准这一观点作辩护。作者认为这一观点目前并不流行,社会科学中的“实证主义”传统时下正处于最低潮。《辩护》一书也并不想完全脱离这一大趋势,因为该书作者认为确实有许多以模仿自然科学为目标的社会科学工作是不成功的、误入歧途的。但是,作者认为不应把这些失败归诸于目标本身,也就是说,社会科学应该仿效它的自然科学同伴这一想法本身并无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探讨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推动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与普及,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1986年7月29日至8月11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与华北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在河北省承德市联合举办了“科学与社会”讲习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五十余名自然辩证法、哲学、科技工作者,听取了国内18位学者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有益的交流。这次会议的报告人以中青年学者为主,报告内容是他们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其中心议题为“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中现代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思想斗争的历史经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同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及其他单位的一些同志协作,正在组织编译《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思想动向的历史资料》。这部资料着重反映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工作的领导思想动向。拟选入苏联学术界领导人物的有关言论;苏联重要报刊的有关社论和编辑部文章;全苏性有关会议(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召开的指导性会议、专门讨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全苏会议、涉及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科学院会议等)的重要决议、报告及会议报道;有关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若干争论、事件及其他动态;以及其他反映思想动向的重要论文等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哲学社会科学走上由国家主导的"规划科学"模式的道路。但受政治运动冲击、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制定的各项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大都形同虚设,只有1956年制定的《自然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十二年(1956-1967)研究规划草案》幸运地成为集中体现并延续上述"规划科学"模式的一个成功特例。虽然草案本身还只是一个不完善的学术性工作计划,但它依然充分发挥了"规划科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旗》杂志今年第六期刊载了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并加了编者按语,希望我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重视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5月12日、6月17日,《红旗》编辑部哲学组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邀请了北京的一部分物理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举行了两次座谈会,围绕在物理学研究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 9月 2 9日 ,由北京市委组织成立的“北京市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在北京市科学活动中心举行了首次会议。会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同志、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同志、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教授、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等领导、专家到会并讲了话。受聘为联席会议专家顾问的 4 8位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会议通过了“北京市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关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联盟的宣言书 ,决定每年分别由北京…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2):F0004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为月刊,每期112页,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交叉、跨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性学术刊物。学术论文涉猎面广,学术信息量大,反映自然辩证法界的最新成果和学术活动全貌。设有以下栏目: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自然科学和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等,同时通过“论坛”和“专题研究”聚焦热点问题。本杂志依托学科和人才优势,重点加大对前沿问题研究和对国外最新理论进行评介的组稿力度,欢迎真正有个性和特色的原创性成果,是理…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8月24-26日于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科技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1年8月24—26日于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科技伦理学、科学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