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清代治藏军事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和论述了清代关于历次对西藏的用兵、治藏军事制度的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和特点、治藏的军事思想以及它的历史影响等问题。认为清代治藏军事是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重要制度,是清朝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清代通过用兵西藏,维持了西藏地方安宁,加强边境巡防,抵御外敌入侵,巩固国防,捍卫祖国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在各民族心目中的威望,推进了西藏地方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相互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友好往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深入分析了从清朝中央政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固始汗,到任命西藏地方世俗贵族为噶伦,再到设置驻藏大臣的历史过程,重新考证了驻藏大臣设置的具体时间,阐明了从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固始汗,到设置驻藏大臣,是清朝中央政府根据西藏地方的局势变化而不断尝试和精心策划后采取的措施,是环环相扣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必须要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才能稳定西藏地方的局势,从而更好地治理西藏地方。由于驻藏大臣的设置,使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统治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自1888年英帝国主义对我国西藏发动第一次武装侵略后,以通商为主要手段,开始了对西藏地方长时间的经济侵略。后来英印政府又策划对中国西藏进行“直接交往”的阴谋遭到失败后,发动了第二次武装入侵西藏的战争。这一时期恰好是有泰担任驻藏大臣并在西藏地方主持政务的时期。面对英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驻藏大臣有泰不顾清朝中央政府命他即刻赴边谈判的旨意,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最终使西藏地方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拉萨条约》。  相似文献   

4.
1875年以后,英帝国主义根据《烟台条约》中的有关条款,不断派人以游历、通商的名义,欲染指我国西藏地方。1886年,为阻止英国人入侵,西藏地方军队在隆吐山设卡,但英帝国主义诬称藏军越界设卡,挑起战端。为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西藏僧俗民众万众一心、奋起抵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抗英斗争。隆吐山战役虽以失败告终,但对近代以来西藏地方和与中央政府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扎什伦布寺格西安钦呼图克图在内地倡办并参与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前往汉地佛教团体和寺院讲授格鲁派历史与显密经典,后经由汉地僧侣和居士弟子翻译刊行,传承影响至今;与太虚法师共同参与组建佛教同愿会,推进汉藏两地佛学交流研究与文化联系。安钦呼图克图先后两次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商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转告中央政府的涉藏政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立场,国民政府封授其“普静禅师”名号。安钦呼图克图以非官方身份弘法讲经沟通汉藏文化,为汉藏双方意见立场的直接表达奔走往返两地之间,成为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依托的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6.
1939年10月,国民政府派吴忠信赴藏,代表中央举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进而商讨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并在拉萨设立了驻藏办事处。吴忠信是民国时期中央派往西藏的最高官员,其使藏表明西藏最高政教大权属于中央政府,密切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巩固了抗战的后方基地。  相似文献   

7.
藏兵营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藏军的发展和西藏地方的稳定,因此在清代西藏地方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藏兵营制经过乾隆(1736—1795)末年福康安的建立和道光年间(1821—1850)琦善的进一步变革后成为清廷治藏的基本制度之一,为藏军的日常运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规范。藏兵营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构成了清代治藏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大加强了清代中央政府维护西藏地方稳定和安全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分析西藏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历史过程以及战略观点,未来西藏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应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注重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涵、战略目标、实施基础、优先重点建设领域以及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应采取的不同发展模式,为中央政府及西藏地方政府确立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钦定西藏章程>是乾隆朝大力整饬西藏政治、宗教制度的产物,也是清朝中央政府针对西藏地方制定的第一个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文件,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清政府在西藏的施政措施已经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它深深地影响着清代及其以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  相似文献   

10.
1940年4月,孔庆宗就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后,为了恢复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主权和加强双方的关系,首先着手积极完善办事处的人事设置。在他实际负责处长一职的近五年间(1940年4月-1944年7月),由于各种原因,在处内形成比较复杂的人事矛盾,引起处内多位职员要求内调,影响了他对于藏事的办理成效,并最终到了他自身无法调和和控制的程度,只得辞去办事处处长一职,呈会内调。文章利用相关档案材料和新发现的驻藏办事处戴新三科长《拉萨日记》,对办事处内部人事设置和纷争进行梳理,并进行简要分析,以求在复原办事处人事设置与纷争的历史的同时,深入了解民国中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演变的另一个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民国初期,西藏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处于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况下,西藏在内地供职的佛教僧人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双方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和渠道。民国时期曾经在北京、南京供职并来往于拉萨与北京、南京之间的贡觉仲尼,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和突出代表。在一些民国藏事档案中留下了一些关于他的活动的记载,解读这些档案,对于认识及研究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刘曼卿少年求学、主动入藏宣传抗日的过程,述其事迹著述,议其功德精神,展现了她为西藏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所作的特殊贡献。并力图通过深入探讨这位不为世人所关注的人物及其史实,分析西藏地方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对中央政策的反应及其原因,使人们对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的演变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巴黎和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巴黎和会的研究呈现出一个明显倾向,更多地注重对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的研究,充分肯定代表团的积极作用,而对北洋政府的评价褒贬不一,基本上以贬为主。文章通过对相关档案和史实的分析,认为,除了积贫积弱的国情、军事力量薄弱和国际地位较低等现实问题外,在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北洋政府还存在三大“软肋”,这些客观存在的外部因素制约了北洋政府外交。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从一个侧面批驳了国外敌对势力和藏独集团编造的“民国西藏独立”谬论。  相似文献   

15.
陈崇凯  刘淼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1):24-29,34
文章以新发现的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预算西藏省岁入岁出等报表为依据,结合民国历史档案,分析总结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投入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同时论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发展金融货币、交通、贸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坚持维护了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从一个侧面批驳了国外敌对势力和藏独集团编造的“民国西藏独立”谬论。  相似文献   

16.
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进行了地理、气象、地质、考古、环境、民族、社会等调查,历时半年,后赴新疆.主要依据中方团长徐旭生的《西游日记》(1930)和部分相关史料,简述该团的宗旨、中方团长和团员、这半年的西行路线和科学活动,回顾白云鄂博铁矿、恐龙化石和居延汉简三项发现,讨论其八十多年来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哲元与韩复榘同出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原大战后,两人相继成为华北的两大地方实力派。抗战爆发前,他们主政的平津、山东对国民政府都处于半独立状态。20世纪30年代宋哲元与韩复榘的对日态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人对日态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抗战进程,也决定了他们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8.
1919~1949年湖南炼锑技术的发展有两个时期,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5年炼锑技术的模仿时期,炼厂按照其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来对原有的炼锑技术进行模仿,形成一套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土法炼技术;1936~1949年为锑业的统制时期,国民政府成立锑业管理处,以统一对贸易为基础,组织生产,并进行锑技术的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