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的寓意双关多见于人物之间矛盾斗争的对话尤其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 爱情纠葛中.其特点是具有层次性、情理性与典性型.其中层次性是指双关语既出,因听者年龄、经历、身份、教养等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效应.如果把普通的双关比喻为"一箭双雕"的话,则<红楼梦>的这种多层次的寓意双关可以称之为"一箭多雕"了.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与卦爻辞的产生时代大致衔接.<周易>卦爻辞象征艺术的三大特点鲜明性、典型性、含蓄性,已初见"比"、"兴"之端倪,对<诗经>"比"、"兴"表现手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二者又不可等而视之.卦爻辞的"象征"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思维),而<诗>之"比"、"兴"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张季鸾是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很具光彩的一页.其报业思想、活动对后人来说都有值得研究之处,而独立报人思想则是其办报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新记<大公报>在张季鸾任总编辑时期的言论和新闻为线索,探讨其"四不"思想的涵义;同时,通过其在新记<大公报>于现代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中的言论进行分析,对其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言论的差异性加以甄别研究,探讨其差异性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虽同时运用于<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之中,但彼此之间则经历了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的比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原始诗歌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最终使得诗歌审美意识趋向文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周易@说卦传>中的"帝出乎震"一段,是古人观测星象与考察物候相结合的结果,是古人触类旁通对宇宙的思考."帝出乎震"的原型是春分时节斗柄指向东方.其中"帝"是天帝,其原型及标志是北辰中的帝星.  相似文献   

6.
从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或者说"气质"入手来描述上海的历史,是王安忆最近两个长篇<长恨歌>与<富萍>的写作主旨所在,也是其在上海谱系的作品中的特色所在.从作品的内在逻辑来看,<富萍>的产生可以看作是王安忆对<长恨歌>第二部文字的充实.  相似文献   

7.
明代诗学对"真诗在民间"这一命题都表示了热情的肯定,但各家的理论前提显然不同.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包含了多方面的意蕴.首先,"真诗乃在民间"的理论前提是诗、乐一体说.其二,这一命题含有扬<风>诗而抑<雅>、<颂>的意味.而李开先、冯梦龙则从为民歌俗曲争地位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袁宏道从倡导"性灵之真"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亦各具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雅·生民>讲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话故事,在<诗经>实属绝无仅有.但人们却总是按着"人道"与"常理"去解说它,因而总是不得通其肯綮,使其一直成为一个未被读懂的神话故事.笔者发现,只要沿着诗歌文本的"神话"思路去解读,一切便都豁然开朗、涣然冰释.实际上,后稷的真正出生,是在"鸟乃去矣"之时!"鸟覆翼之"的过程,其实就是鸟孵化的过程!姜嫄"居然生子"时所生之"子",仅仅是一个"卵"或者说"蛋"!上帝不安宁,不享受姜嫄的祭祀,竟然让她生下这么一个蛋!所以反复地要将其抛弃.我们可以还<生民>前三章以神话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一部记述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共同编纂.该书记述了孟子关于政治、哲学、道德修养和文艺批评方法等方面的言论,其中有许多言行是"三"的运用,当然其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取"中"而体现着的"三";求"正"而意味着的"三";确定实在的"三";"三"的倍数;三层次;三要点;等.所有这些运用都对我们有所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主要介绍各种戒律制定的缘由、经过,作为佛家"律法",其语言与经、论不同--其中所用语词有大量训释.文中主要对其中训释性语句的释义作用作一个简单分析,以揭示<摩诃僧祗律>对佛经语词训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水浒传>和<金瓶梅词话>中的"谷树皮"即"榖树皮",是写武大郎皮肤粗糙的,本文认为"谷树皮"是"骨搐皮"一词的近似记写,其义不是"粗糙",而是指皮肤松缩干皱.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红高粱》与“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言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莫言的写作突破了当代文学的传统规范,具有一种革命性的意义.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既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终结,也被视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起源和代表作品.<红高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与当时有关人物性格复杂性的理论探讨有着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当代典型理论的重要变化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规范的崩溃及其对于创作的影响.<红高粱>和"新历史小说"的潮流与20世纪50年代<红旗谱>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强大规范构成了明显的对话关系,其"情欲化的历史"和"迷宫般的历史"鲜明地体现了对"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颠覆和重写.同时,<红高粱>的解读和"新历史小说"现象的命名与阐释本身也是一个在阐释中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释"面"     
"面"字的甲骨文的形体为人头的左向侧面状,所以仅见其一只眼睛.<说文>"面"的小篆形体已有讹变,故<说文>对"面"形体的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与《创业史》的“互文”关系及其意义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鹿原>中的叙述隐约地暗示,其主人公白嘉轩与<创业史>中的姚士杰是基于同一个生活原型.这表明出现在不同语境中的两部经典作品存在着"互文"关系.这种"互文性"在故事之外构成了一个新的意义阐释空间.通过两组人物白嘉轩/姚士杰和小娥/素芳的对比,可以阐释前者对后者有意"误读"所产生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16.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以反映江湖武林权力斗争为主要题材的一部武侠著作.本文试从辟邪剑谱与令狐冲这样两个对立元素加以分析、阐释,得出"一统"与"笑傲"两种对江湖权力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邪不压正,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主题畅然其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攫示孔尚任著<桃花扇>之"史心".从其恪守<春秋>史笔之"家法",并佐证以孔氏有关诗文,认为<桃>剧意在挞伐门户之争与"党祸",旨趣乃在鉴借"遗事"以警时世.  相似文献   

20.
“试”有一个不太常见的意思自擅、专擅(就是自作主张、自行其是的意思).<汉书*五行志下>颜师古注“试,用也,自擅意也.”是其证.<韩非子*扬权>“用试其上”,同书<外储说左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都是“试”作自擅解的例子.“试”作自擅解当是由“试”的“使用”、“运用”这一词义引申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