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市县域综合实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40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SPSS软件包与mapinfo技术,对重庆40个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特征.认为形成重庆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水平、人口素质、交通条件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因素,而不单单是经济因素.从空间上看,重庆区域综合实力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化的格局,全重庆县域综合发展可分为高度发展型、中高发展型、中等发展型、低级发展型和整体滞后型.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粤、闽、浙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运用钻石模型对湖北省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可以选择跨产业发展型、高新园区推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型、县域承接型等模式来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并提出了相关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定区根据比较优势.坚持用市场经济理念狠抓马铃薯产业,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导模式.马铃薯产业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性产业。今后五年,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安定区要乘势而上,在产业富民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县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转变,努力实现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由稳定解决温饱向初级型小康迈进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遵循全面性、主导型、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南四湖流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求出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南四湖流域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借助SPSS17.0软件对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并据此将南四湖流域分为4个等级.结果表明:经济指数与社会生活指数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人口指数、经济指数、社会生活指数与城镇化发展指数大体呈正相关关系;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行政等级性.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城镇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纽带,它拉动着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回顾,提出一些我省可行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再就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2000~2012年徐州都市圈工业发展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县域工业发展的相对差异呈波动性缩小之势,而各县域之间呈现正空间相关性且集聚态势有加强趋势,但空间集聚程度不高;该都市圈县域工业集聚程度呈以徐州市区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且近年来沿东陇海线向沿海延展的轴线发展格局初现,而南部、西部地区的工业边缘化现象明显.根据相邻县域间的关系,将徐州都市圈各县域分为扩散发展型、极化发展型、过渡发展型和落后均衡型.  相似文献   

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县域划分为第一产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型等乡村发展类型;并以之为基础,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产出率、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高速公路密度、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同类及不同类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工矿业主导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仅有3个区,乡村性显著的有2个区县;均衡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居中县域有4个,乡村性强和显著的也有4个县;第一产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强或显著,可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乡村性总体较强。最后,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方向,一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现代化水平和乡村文明水平;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使乡村和农民依靠自身拥有的资源要素增值致富,增强乡村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琳  李有琴 《科技信息》2007,(16):318-319
县域经济发展对四川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经济必须转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直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抉择。本文阐述了在县域经济解决好五个问题基础上,提出四川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县域乡村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划分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服务主导和均衡发展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理论公式,对2000~2012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性及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和服务主导的县域分别占总地域面积的13.79%、18.96%及12.06%,而均衡发展型的县域占到55.19%;农业型乡村分布在苏中、舟台地区,工业型乡村分布在苏锡常地区,而服务型乡村主要分布在宁甬杭地区;长三角县域RI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乡村性空间格局与乡村类型划分具有较高关联性,苏中、舟台地区乡村发展农业主导,乡村性总体高值集聚,而苏锡常乡村发展工业主导,乡村性总体低值集聚,并且工业、服务主导型乡村性RI低于农业主导和均衡发展型;最后,提出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发展相关的重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模式与启示.分析了国内外四种典型的科技金融结合模式,包括资本市场主导型模式、银行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和社会主导型模式,并比较其优劣,借鉴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金融的策略建议,即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体;就西方的发展理论来看,人们对发展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经济视角到社会整体视角再到人的视角的转换过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构成发展内涵的三个基本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哲学研究是在时代要求推动下的一种追求,是以哲学的方式来解答时代向人们提出的发展主客体间的特殊矛盾性问题,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是时代产物。发展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观和方法论,它包括发展真理、发展价值、发展规律等三个重要内容。发展哲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世界发展眼光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同时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既要吸取发展理论的营养,又要采撷现代科学,特别是当代发展实践的丰硕成果.因而发展哲学的体系、内容和研究方法更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集古今中外发展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特别是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发展观之间存在着既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的关系。探索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有助于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它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准确把握和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部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发展已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它关系到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正确认识环境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能促使我们探寻环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发展的重要性,接着析了环境发展的迫切性,最后提出了环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软件开发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开发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前后经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后者比前者的需求分析更接近问题域,而且可维护性、可重用性等软件质量指标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然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可重用度还不够,借鉴硬件的发展,软件能否也朝着组装模式发展呢?这就是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自亚当.斯密的历史巨著《国富论》问世以来,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理论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从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角度,把经济增长理论依次划分为“资本决定论”、“技术进步论”、“人力资本论”、“分工—专业化理论”、“结构效应理论”和“制度决定理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探索性的发展观、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的全面发展观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当前,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这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开发新产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全社会公众的整体、长远、根本利益负责任,努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能片面地为了应付竞争和迎合部分顾客的奢侈性、炫耀性消费等不良需求而过度地、不适当地开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