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2,(2):78-84
杜甫创作于玄宗天宝八载(公元749年)的《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的主旨是历代注家争论的焦点。该诗主旨应为似颂实讽,杜甫通过对洛阳老子庙中景象的铺写委婉地讽刺了玄宗对道教的过分尊崇。但诗人对玄宗崇道的批判主要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考虑的。实际上,终其一生杜甫都与道家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道家思想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均有较深的影响,杜甫“奉儒守官”的儒家思想和对道家的兴趣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对他的认识是一个带有鲜明主观性的历史接受过程。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杜甫的两项影响深远的誉称即“诗圣”、“诗史”说具体的来源、内涵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彼此的关联。这两项誉称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唐宋时期,“诗圣”称颂的是杜甫的诗歌艺术,“诗史”肯定的是他的人格情操,而明清时期以现代之理解恰恰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3.
杜甫《雕赋》是其求仕的最后一试。其诉求建立在两个支点上,一是光荣的家世,一是非凡的才能。重点在明志。该赋由是摆脱“乞怜之态”。雕的意象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的象征,关键是敢于直言廷诤,致君尧舜。因此该赋属“为情造文”的“诗人之赋”。在语体上则注重多视角、多层次铺叙的赋法及其语词的双指向,并由两组不同指向的语词造成依附性与野性间的张力。雕意象的二重性深刻地体现了杜甫人格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张忠纲 《漳州师院学报》2002,16(2):31-39,54
萧涤非先生是著名的杜甫研究专家。他的《杜甫研究》是试图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一部力作,代表了当时杜甫研究的最高成就,对新杜学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一些主要论点如“人民诗人”、“主导思想”等问题,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充分表现了先生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唯真求实的学者风范。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对他的认识是一个带有鲜明主观性的历史接受过程。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杜甫的两项影响深远的誉称即“诗圣”、“诗史”说具体的来源、内涵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彼此的关联。这两项誉称的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唐宋时期,“诗圣”称颂的是杜甫的诗歌艺术,“诗史”肯定的是他的人格情操,而明清时期以及现代之理解恰恰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2,(2):71-77
杜甫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诗篇,而亲情诗在其整体诗歌创作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诗歌中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诗经》早已有之,至杜甫则将诗歌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亲情诗中尤为突出,主要以日常语的运用与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来展现。随着宋代诗人对杜甫的推崇,使得这种写法对有宋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加注重日常生活题材的书写。  相似文献   

7.
杜甫号称“诗史”,除在诗歌内容上“推陈时事”外,叙事手法上也深受唐前史传文学影响。一是内容上杜诗中的叙事有强烈的立传特征;二是杜诗中的叙事手法对史家笔法的明显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作家的作品要深入解读,离不开对其生平事迹交往的掌握,正如孟子在《万章下》所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人论世”。要理解一部作品,首先要对作者有所了解,然后方能准确解读文本。对杜甫这样的大家而言,我们更应对杜甫的生存环境、人生际遇、以及交游和亲眷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杜甫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关于机会成本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地利学派弗·冯·维塞尔在其《自然价值》中,通过对成本定律的分析,将效用与成本联系起来,独创了“机会成本”这一概念①。维塞尔指出:“在生产财物能够做为许多种不同的使用的场合,……在这里必须注意选择那些无论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能证明是经济最有效率的使用。”③这就是说,对一种要素资源的使用,必须在多种不同的使用机会中寻求最优者。而这种最优的使用,作为经济的最有效率,就不仅包括了要素资源使用者的收益的最大化,还包括要素资源在社会配置上的最有效率,使用的社会效益也最佳。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陆机的“繁缛”诗风,古人早有定谳,但如何来揭橥这种“繁缛”诗风的内涵,却还没有一个最终的解释。情繁、辞繁固然是“繁缛”诗风的应有之义,但声音效果上的“繁”也是陆机“繁缛”诗风的一个重要内涵,长久以来,这一点却一直为学界所忽略。今将陆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比照,考其诗作中声音效果之“繁”,大略表现在节奏的繁复多变以及对楚音“讹韵”(楚音中特有的换韵、韵部合用以及声调通押)的自觉运用上。  相似文献   

11.
颜延之和谢灵运是“元嘉”时期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分别选择了应制诗和山水诗两种诗歌题材,诗风上呈现出“初发芙蓉”和“铺锦列绣”的不同风貌。门第家族对六朝文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出身于高门趋时大族和守旧次等礼法士族的不同。形成了颜、谢在知识结构、审美观和创作心态上的不同,由此对二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书是同光体闽派的重要诗人,是闽派中最早倡导写“同光体”的诗人,作为“同光体”闽派诗歌的倡导、实践对同光体闽派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22,(2):85-91
《秋怀》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组七律,在意象、结构方面对杜甫的《秋兴八首》明显有所继承。因李梦阳自身遭际、出使边塞的经历及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秋怀》在继承《秋兴八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意象群,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写作结构。与弘正诸子中其他模拟《秋兴八首》进行创作的诗人相比,李梦阳的《秋怀》艺术水平较高,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4.
杜甫早年执著于通过参与政治而跻身精英阶层以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在至德二年(757)春到乾元二年(759)秋的两年多时间里,整个社会态势的恶化和个人机遇的一再丧失,使杜甫放弃了自我实现的目标,转而回归于在乱世中远祸全身的人生本位,以与世推移的态度应对现实.他在成都用托迹官府、寄食友人的方式获得了暂时的安定,但生计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持久安定的渴望和对生活前景的迷惘糅合为沉重的抑郁感,笼罩着杜甫弃官后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除在历史、语言学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外,他的旧体诗也写得很有特色。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上,他与杜甫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借鉴不仅限于形式上的学习,更多的是得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杜甫的时空意识对陈寅恪的影响,铸就了陈寅恪诗歌深邃阔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表现出他对美学与艺术的深层思考。《屈原研究》重点分析、揭示屈原的高尚人格与悲剧精神;《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主要着眼于陶潜真实自然的个性;《情圣杜甫》突出肯定杜诗爱民的炽热情感以及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它们表现出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新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正逐渐得到肯定,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贯彻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措施之一。缺乏美育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畸形教育。但现实中却存在着相当的教育者对美育及其意义、地位没能较充分了解或不了解,美育的实施不能到位的现象。美育,通常指“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文艺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而广义的美育指“审美效有”,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生命教育。不仅要通过艺术教育,也要通过心理教育、伦理教育,还要借助社会生活,大自然中的许多现实美的形象对人们进行感染教育,…  相似文献   

18.
魏晋玄学着眼于“人伦”关系,向往建立符合“自然”的“名教”社会,在现实中虚构着美妙的人生理想;佛教禅学则着眼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强调自性自度,并努力调和佛法与各教的关系,将虚幻的人生理想融入现实之中。玄禅在社会人生观上的差异都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接融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对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之必要性及其路径,无论在学术界还是高职教育界,都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究,也基本形成共识。然而,如何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主阵地,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宣讲,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一阮籍《咏怀》诗①与汉魏诗一样,直取自然又极富感发力。我们不必削定适履,极力探求它所牵涉的人物事件。当然,诗是现实的产物,汉魏诗更是如此。但现实性并不等于现实中的人物事件,就象马不等于白马一样。《咏怀》诗的现实性正表现在诗人对现实的否定之中。席勒说:"感伤诗人,除少数时刻外,总是对现实生活感到厌恶,这是因为他的观念的无限性性质把我们心灵扩大到超过它的自然规模.所以现实中所有任何东西都不能把它充填起来。"②阮籍正是如此。他是基于对人生永恒和完美观念的执着而走向对现实人生的否定的。《咏怀》诗体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