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铁夫的词学活动包括词体创作、词学交游与词学研究等三个紧密勾连的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在师出名门基础上的梦窗词研究这条主线贯串起来。杨氏深受朱祖谋影响,所作极力摹习梦窗,是他肆力梦窗词研究的主要内在缘由。又借助与当代词宗的亲密师弟关系,快速融入主流词坛,抓住词界热点细致研讨,是其得以推出梦窗词研究方面标志性成果的重要外在推力。杨铁夫以梦窗词研究为中心的一系列词学活动,为近世广东乃至整个国内词学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具有独特的词史价值和词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南宋词坛大宗的吴文英,其《梦窗词》当时即享有盛名。尹焕——这位与吴文英兄长翁逢龙同榜进士的名流,在《梦窗词》序中称:“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黄升《花庵词选》续集卷十)吴文英的另一位密友周密所辑《绝妙好词》——被《四库总目》誉为“词选中最为善本”,收吴作十六首,远在自石、稼轩之上。  相似文献   

3.
晚清梦窗词风大盛,不善学者流于晦涩饾饤。为了挽救这种弊病,朱祖谋以“融苏入吴”为药石,用东坡的“疏”来调节梦窗的“密”。他通过校编《东坡乐府》和《宋词三百首》来揄扬东坡词,自作词也能做到疏密并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研究朱祖谋对东坡的接受,无论是对认清朱彊村个人的词学审美理想,还是对于理解当时词风和词学路径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吴英词在章法结构上具有梦幻构思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结构上多以梦幻与与实对比,既有上下片的总体对比,又有上下片内部的错综对比;又常以“梦”统领、绾结或收束全篇。梦幻构思在梦窗词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形成词独特独特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构思,又显然是受其梦幻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耆旧遗音     
赠赵丹同志二十韵邓拓赵丹自昔多才艺,侠骨豪情志不移。银灯照耀三十载,声誉飞扬中外知。抗战救亡历艰苦,解放翻身始展眉。频年足迹满天下,探险寻幽取景奇;山川形胜开怀抱,乘兴挥毫学画师。万壑千岩成顷刻,云烟浩渺竟无涯。尝闻早岁攻绘事,已擅生花笔一枝。我爱阿丹画,时时惹梦  相似文献   

6.
李雯是云间词派著名词人,对清词中兴有开启之功。他的《蓼斋词》主要有三大主题。一是艳情。李雯暗恋柳如是,《蓼斋词》中多春闺风雨之艳词,抒发了他对柳如是的刻骨相思,感伤而凄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钩索柳如是在云间的情感经历,主要考证了她与李待问、宋徵舆、陈子龙的恋情,而忽略了她与李雯的情感,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二是悲秋。《蓼斋词》自伤身世,流露出文人悲秋的凄寒心态。三是易代之悲与仕清失节的愧悔。《蓼斋词》在艺术上能糅合明代传奇叙事之精神,抒情中蕴含戏曲之结构。李雯主要取径于南唐北宋词,又得李清照词之神韵。  相似文献   

7.
浙派中期词人厉鹗对南宋婉约词十分推重:在接受南宋婉约词清空词风时,厉鹗把张炎“清空”兼重的理论重心转移到“清”,创作上也尚清避妍,形成独特的清幽词风;在接受醇雅旨趣时则弱化词中的比兴内涵,追求有无之间的寄托境界;同时也通过谨慎择调体现出对音律传统的重视。厉鹗的创作体现出学人之词的鲜明特点,不仅影响和带动了整个中期浙派的创作取向,也成为有清一代学习南宋婉约词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即官石柱题名提唐代六部郎官的任职记录。唐代即官,即郎中,员外郎,地位非常重要,是一般官员们竞争的目标。按唐代尚书省的设置,分左司、右司。左司统吏部、户部、礼部,每部四司,右司统兵部、刑部、工部,每部亦四司,共二十六司。任官者都要在厅壁记上题写自己的姓名。后由在司即中杨慎余创议,改为石刻。石柱题名左右司各一,但后来,仅存左司石柱。至清代,对于石刻研究的风气很盛,而石柱题名就成为热门课题。著名的有王机未彝尊、赵镇三家著录.且间有考证。而考证成就最大的是赵销、劳格的《唐尚书省即官石柱题名考》二十六卷…  相似文献   

9.
“的”字是现代汉语中的高频词.“的”字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构成短语,我们称之为“的”字短语,它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短语.“的”字短语造成了汉语句子中丰富的层次和复杂的语义结构.汉语句子中很多的歧义结构也是由“的”字短语引起的.因此正确地分析“的”字短语的结构对于汉语句法分析和汉语理解是很重要的.要分析“的”字短语的语义结构必须首先识别出句子中的“的”字短语.当然,当“的”字以词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中时,这个句子中就出现了一个“的”字短语.可是这个“的”字短语的右边界在那里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正确地识别出它的右边界呢?这个问题却迄今未见有文献涉及.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研究交提出了识别“的”字短语边界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刘磊 《漳州师院学报》2010,24(1):127-130
猜词是英语阅读中的重要策略,是提高读者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众多读者却因为对其可行性与必要性认识上的不足,而使得这一策略没有在英语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通过对英语阅读猜词必要性与可行性性的探讨,消除读者对英语阅读猜词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怀疑,并通过猜词研究的成果坚定读者对阅读猜词必要性与可行性的信心,对英语阅读猜词策略的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纳兰词的评价使其达到了整个清代的顶峰,然而还原到晚清王国维之前,通过对纳兰词刊本和相关选本的分析,可以看到,纳兰词在清中叶已经淡出词坛视野。通过分析纳兰词在晚清词学理论和词创作中的接受情况,可以发现晚清词坛是建构纳兰词文学史地位的关键时期,建构的方式是创作和理论并行。同时,纳兰词也影响了晚清词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连续汉语音流中声韵母切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连续汉语语音中声韵母自动切分的新算法.根据音素单元结构确定HMM模型中的状态数,利用HMM模型进行音素切分,再对切分结果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的声韵母子词单元.通过实验验证了子词单元产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这两方面均达到了较好的性能,且与话者无关.  相似文献   

13.
<正> 高新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建筑设计本身不仅仅是创作而需依靠高新科技实现其功能。下面介绍几项住宅中高新科技的应用事例。 一、高科技给窗户带来革命性变化 1.既是玻璃窗,也是电视天线。日本某公司与某玻璃公司合作开发出具有电视天线功能的玻璃窗,称为玻璃电视天线。玻璃电视天线的内表面印有天线窗案,并覆盖铝合金层。它是通过同轴电缆、插头与电视  相似文献   

14.
稼轩词句,好事用典,词风多样,意境广阔,深沉宛曲,独具特色。举凡古句,经史子集,无不含藏;典故运用,自然流露,贴切得体。清人刘熙载说:"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其词体制纷呈,光彩绚烂,美不胜收,而用典技巧,更匠心独运,喜托古喻今,使人读后妙趣盎然,有浑然天成之感。  相似文献   

15.
被新词取代了的旧词在典雅语体中继续沿用,主要变化有:句法功能非范畴化,单用时的自由度受限,仅出现在特定格式中;篇章功能具体化,侧重于描述;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等附属义在语境中凸显出来,藉以表达叙述者的情感或感受.言语者在典雅语体中对旧词的选择,体现了旧词在语言系统中的存在价值,旧词使用的社会变异延续了旧词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以传统的以诗论词的形式,评骘词人之创作,实可视为一部论述自唐代敦煌词到晚清词之源流正变的简明词史。从中也可窥见夏氏作为词史研究者与词人的词学观。夏氏以敦煌曲子词为词的起源,强调词的民间起源;同时将词与国风的传统连接起来,明确地体现出诗词一脉的词学观。在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也更强调前者,认为对词作之高下的评判,当以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度和广度为标准,并以此来贯穿整个词史。这一观念,就词学史而言,体现出一种革命性。实际上是沿着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思路,但持论更加谨慎有据,且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境界,不同于常州派主要着眼于兴寄的表现方法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近两年来美元/人民币的日汇率样本作为广义事件窗中的样本信息,以2005年7月21日这一日期为时间分界点.分别研究人民币升值前后即广义事件窗中该汇率的各种统计特性,利用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的方法,分别对汇率的收益率序列建立合适的模型,用以分析人民币升值前后汇率风险水平的变化,即汇率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中文事件触发词抽取任务中,基于词的模型会受到分词带来的错误,而基于字符的模型则难以捕获触发词的结构信息和上下文语义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度回归的触发词抽取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句子中特定长度的字符子序列(跨度)可能构成一个事件触发词,用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的预训练语言模型获取句子的特征表示,进而生成触发词候选跨度;然后用一个分类器过滤低置信度的候选跨度,通过回归调整候选跨度的边界来准确定位触发词;最后对调整后的候选跨度进行分类得到抽取结果。在ACE2005中文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跨度回归的方法对触发词识别任务的F1值为73.20%,对触发词分类任务的F1值为71.60%,优于现有模型;并与仅基于跨度的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对跨度边界进行回归调整可以提高事件触发词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在况周颐的词论中有一些与女性及其词作相关的内容,他不仅提出了应"别用一种眼光"来评女性词的观点,而且对于女性词的特点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况周颐在具体评论女性词时有时亦以对男性词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20.
"孙无言归黄山"作为一热门话题在清初引发了大江南北文人的大量赠和,成为继王渔洋《秋柳》诗之后并总量超越《秋柳》的又一次遍及全国的题和高峰。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获得了一千七百馀首的赠和之后,孙无言并未履行诺言,最终未归。这对当时的诗坛构成一场巨大嘲讽。孙无言不归的原因是他以此作为谋资策略的失败,几乎所有的旧交新贵赠以诗文而无人慷慨解囊,这成为无言不归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