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其朋辈的赞誉及《红楼梦》自身来看,曹雪芹具有深厚的诗学素养,这恰促成了他借小说以“传诗”的创作意识。具体而言,曹雪芹常常借小说人物之口来表达他的诗学见解,并通过他们的诗歌创作来践行其诗歌理论主张,可以说良好的诗学素养已成为曹雪芹小说创作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曹雪芹对《沧浪诗话》、《原诗》等诗歌理论著作及《唐诗品汇》、《后村千家诗》及《千家诗》等诗歌选本的深入研读与借鉴。同时,他对唐寅的诗作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云间诗派全盘否定宋诗,暴露出诗学上的盲点。明末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与随之而来的天崩地陷的易代之变,又促使云间诗人扬弃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诗学上呈现较大新变,主要体现在:写真尚实,刺讥当时;英美雄美,合之双美。  相似文献   

3.
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的为诗方法;诗学认识论层面,受严羽“学诗者以识为主”、“自家实证实悟”、“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等强调主体诗学审美判断力思想影响,朱庭珍提出“以我运法”观点,认为“诗中有我,乃可谓之真诗”,强调要“别铸真我”;诗学审美创造论层面,他的“诗以超妙为贵”、“妙合自然”、“化境神工”说是对严羽“诗而入神”、“诗有别趣”、尚“意兴”、追求“自然本色”等美学旨趣的发扬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河岳英灵集》选评李白诗,一方面表明殷璠对李诗思想艺术成就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极高的鉴赏力,同时还表现出殷璠顺应时代潮流的诗学观及选学观。但殷璠在选李白等人诗的数量以及《河岳英灵集》纂集排序方式等方面不甚讲求的做法却甚易招致误解,对此,学术界应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四人界定为“律诗之祖”,显示出其独到的律诗史观;通过具体的律诗批点,方回总结出“律诗之祖”们的创作共性与独特个性;方回“律诗之祖”诗学批评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学杜甫之所学,昭示学者一条有效的学杜门径;此外,方回还通过此批点,对宋元之际的“晚唐”诗弊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6.
“文化诗学”在学理上有多种思想来源,较难对它进行理论定位.可如从其批评实践上,则能看出它有三个要义:一是注重大众性情;二是注重话语权力;三是注重震颤效果.对历史现实的关注是其批评观的重要表现,循着知识话语的权力走向,瓦解历史与文本的界限,产生了各种撼动常识层的功效.“文化诗学”在学术系谱上多种倚靠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灵活性,在表层上似乎适合中国语境,可实质上由于中国文化没有能产生真正结构力量的知识生产主体,“文化诗学”的操作观仅有启发作用.但以这种启发过程为契机,其牵动的思想方法特别是追溯话语权力的走向却又能告诉中国学人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基础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诗言志”向“诗缘情”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结合具体的文学语境来考察。先秦时,受儒家推崇的《诗》成为权威的话语资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志”深化了其内涵。两汉诗论中介入“情”的因素,出现里程碑式的诗学理论《诗大序》,使走向“诗缘情”成为可能。亚魏晋时对诗歌本有了更清晰的把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概念,最终完成向“诗缘情”的过渡,从中也可以找寻到诗论发生变异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五七言诗的起源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且至今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古代学者多为“诗骚派”,现代学者多为“民歌派”。但从文化背景来考察,《楚辞》、“骚体诗”、《楚歌》是促成其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休闲观,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直接指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人所组成的群体和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其自身生命和精神的和谐三个维度。这三方面和谐的统一与最终归宿,就是人在一个现实社会中生存的和谐,也就是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泛灵论”意识状态下的原始先民对以太阳为核心的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崇拜构成了原始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太阳崇拜是原始人类自然崇拜的核心。屈原《天问》之“天式纵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中的“阳离”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及的日中神鸟,其原型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太阳黑子”这种自然界天文现象的幻想性解释。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阳离爰死”神话反映了古代神话英雄的征日行为,寓含了南楚民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诗学的"文化"是人不断培育自己的"文化"过程,不仅是文化成果。以"文化"本身作为立论依据是文化诗学的主要特征。由此人与诗、文学与现实、各种文化形式之间是相互建构的,因而"相互建构"是文化诗学的主要课题。将人作为艺术品来建构,是文化诗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文化诗学的神韵所在。  相似文献   

12.
明人普遍存在尊唐黜宋的诗学观,受此影响,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宋诗选本《宋艺圃集》也难免得失参半:首先,编者李蓘在时人冷落宋诗的学术背景下编选宋诗选本,宣传、鼓吹宋诗,其题下注或尾注能考辨所选诗歌重出、误收的现象,能考释诗中所涉人物生平事迹,有些地方能保存宋诗原作者的自注;其次,编者以“离远于宋”、“近附于唐”的标准选宋诗,故所选没有很好地体现宋诗的特征与面貌,不能反映诗人的成就与地位,又随意删削或漏抄原诗,编排顺序也较杂乱,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瑕疵。  相似文献   

13.
论黄庭坚诗学实践的基本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诗学实践课题”这一概念,并论述其内涵。文章认为黄庭坚诗学实践的重要特点是面对诗史、自觉地寻找诗歌发展史中的课题。这种自觉的课题意识使黄庭坚能够于中唐以降各派诗学取其所长并矫正偏差,达到了新的融合,使诗歌发展史复归本位。  相似文献   

14.
与台湾其它女性作家相比,廖辉奖作品具有明显的反浪漫倾向。她的作品贴近现实,直面人生,以女性命运和生存相态的刻画而倍受读者青睐,而不是靠构筑一个个粉红色的幻梦,引领读者的亲近。作为一个新生代作家,廖辉英尤长于对台湾女性生存困境的观察,对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工业文明缺憾和现代人生存危机也有深刻顿悟。小米(《失去的月色》)和黎欣欣(红尘劫》)对个体生存的荒谬与虚无的参悟,正是作家浓厚的现代意识感的反映。一廖辉英的女性关注视野是开阔的,思考也是多侧面的。油麻菜籽命的妇人们“坚韧、宽厚而绵远的处世”引发读者悠…  相似文献   

15.
胡应麟品评历代诗歌的著作《诗薮》中涉及对楚骚的认识与评价,胡置楚辞于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大格局中予以审视,认为“体的代变”、“格的代降”、“以古为尚”。并从体、用、格、词四个方面对楚辞风格特色作了高度概括。《诗薮》还论及宋玉作品的真伪,其独到的眼光和系统的诗歌发展观反映了明代诗学的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修辞艺术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的杰出著作,也是当今世界的"兵学圣典",它已被英、日、法等十多个国家所译读。本文特从(-)条分缕析,简练朴实;(二)排比奇妙,贴切自然;(三)一语破的,警策有力;(四)设譬生动,活灵活现;(五)反义映衬,对比益彰等五个方面,探索其修辞艺术,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选本是从事学研究、宣传学主张的一种重要方式。清人所编的重要宋诗总集均大量选录苏诗,且多选七言古诗,少选政治诗,可见其推崇苏诗的共同倾向。然从各自不同的诗学主张出发,他们对苏诗内容、体裁与风格的取舍又同中有异,表现出清人审美趣味与接受宋诗的差异性,另外,囿于某些狭隘的诗学观,其选录苏诗往往有失误、失眼处。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一个政治经济、思想观念激剧变革的时代,社会的转型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型。随着“西学东渐”,文学领域中新旧观念的斗争更为激烈。就词坛而言,虽没有“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那般的狂飚,但也同样存在着守旧与变新两股潮流。况周颐和王国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字夔签,号惠风,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出生官宦人家,其父周询,官至河南按察使。况周颐于光绪五年中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晚年避居上海,最后贫病而终。况周颐毕生治词学,为‘清末四大词人”之一,著述颇丰,有词论著作多种,…  相似文献   

19.
曲面积分法求解双曲线控轴对称拔制赵德文,王国栋,钟军,董希俭(东北大学)(沈阳线材厂)关键词双曲线模,棒材拉拔,曲面积分雄形模拔制,人响tzurgy出下达解一式中,A,RZ为入、出口半径,。为模半角,人。)是。的函数.本文研究双曲线模拉拔棒材,与锥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散文所用的“文言”是一种“吟诵性”的书面语言,故而特别富于音乐美,形成其特有的气势、风神。古代散文三种特殊的语言功能为:(一)可以朴素直陈而不会失去文学感染力的功能;(二)由语言的倾泻听形成的气势雄伟的功能;(三)由语言的音节所形成的风神跌宕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