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妇女命运一直是重大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最关注的核心。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关心妇女命运并为之抗争是她小说的第一大主题,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人生经验来观照生活。她的这种女性经验源自何处,本文试从此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2.
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文本里的边缘角色出发论述其创作的边缘色彩——杜拉斯从边缘中来,她早期的童年/东方生活让她对主流文化有着本能的排斥,对人生的边缘体验和文化身份的边缘性直接导致了“边缘思想”,这使得杜拉斯自觉主动地在她的文本世界中关注具有边缘人身份的女性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于是她的文学视角与立场便自然地与女性文学的立场趋于一致,自觉地呈现出了一个边缘对中心、亚文化对文化的对抗姿态。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作家在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的表现。但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生活才是对文学起最终决定意义的核心因素,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依赖生活才产生的。伍尔夫曾在《奥兰多》中说:"一个作家的灵魂的每一个秘密,他生命中的每一次体验,他精神的每一种品质,都赫然大写在他的著作中。"通过伍尔夫的作品去理解她和她作品中的女性,能够体验意识流小说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4.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05-107
冰心和庐隐是“五四”时期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在她们的创作中大量抒写了女性之间的同性情谊,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一个崭新领域。本文从她们笔下的女性情谊所蕴涵的内质及艺术表现二个层面,对她们同一题材的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位创作风格独特,极具个性魅力的女作家。她凭着高超的文学天赋、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怀着深切的悲悯情怀,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在作品中书写着自己对旧中国北方底层社会女性生活的悲剧性审视和对人性、对灵魂的深层扣问,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观照和对苦涩人生的悲悯与忧伤,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彭雅琴 《科技资讯》2010,(36):220-220,222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话语意识的形成受到创作主体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及审美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张爱玲这位女性主义作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她对人生的特殊感悟以及对新旧时代交叠下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马金莲是出生于80后的宁夏回族女作家,近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影响力.她的创作以精细的笔墨如实呈现了西海固这片土地上回族人凡俗的日常生活,并着力挖掘着“苦土”之上人们生存的美好与温情.在细致朴实的叙事中,作家始终关注着西部乡村回族女性的生活命运,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回族女性形象.她的笔下,浮沉在岁月长河中的乡人们的生命尊贵而丰饶,即使死亡,亦有一种肃穆宁静的风度.马金莲的创作扎实、厚重,是优秀的文学永远来自于大地与泥土的最佳证明.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涌现出大量描写战争中女性生活及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对战争女性形象的描写,打破了传统的对女性世界的描写,开拓了女性创作的新空间,但也有雄化、失落、淡化等遗憾.  相似文献   

9.
表现女性人格现象是五四女性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是五四女作家笔下人格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五四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格现象与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的关系及意义,为多角度认识五四时期女性创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端木蕻良是一个有着独特生命历程的作家,复杂的心理历程形成了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端木蕻良擅长描写女性,通过对女性不同生存状态的展示,在理解同情妇女悲剧命运的同时,揭示批判了封建家庭和部分都市女性甘当男性附庸的不自立生活态度,歌颂赞美了山野女子善良柔美而又自主刚强的生活价值取向,体现出"柔中有刚"的女性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1.
陈染作为当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体验,透视现代知识女性的孤寂处境。这一方面是她对外在生存状态的抗争,另一方面是女性世界内部及其内在心理的挣扎,且这两都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2.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后人誉为词中皇后。李清照词是从其切身的生活感受出发,进行艰苦的艺术构思,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融合是李清照词用以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由此可以感悟作者的心与志。  相似文献   

14.
关于毕飞宇小说《玉米》,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权利意识、女性意识等角度上去探讨玉米的悲剧性人生。实际上,玉米呈现出的这种人生状态只是源于个人选择,而非权力意识、女性意识束缚和压抑下的必然结局,她的命运是非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15.
韦懿贞是清代广西本土壮族女性文人,是清末粤西女性作家群中作品存世最多的一位,她所有的诗词创作被后人收录于《倚松居烬存草》,此书的序跋有韦懿贞生平事迹的介绍和后人对她的诗词创作的好评,她的诗词内容丰富风趣,感情真挚动人,风格清丽婉约,最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词中蕴涵着她独特的生命经历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不断探求生命本质和不懈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她超越了传统文化和传统礼教的束缚。用她独有的艺术才情和精妙表述,展现其敏锐的审美感受和匠心独运的审美视角。用真性情吟唱出一曲女性心底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7.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在首次涉笔性爱,使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由社会层面发展到性别自觉阶段,达到了第一次飞跃和突破之后,其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书写和挖掘上,而是进一步上升到对文本形式的改造和利用上。王安忆在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这奠定了她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的坚实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以草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和四部代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草明作品中女性话语与主流话语的关系。认为草明的早期作品呈现出女性话语对主流话语的寻找,从进城的农村女儿的视角描写她们物质的贫穷和对生存出路的寻求;后期作品呈现出女性话语与主流话语的重合,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角塑造符合主流期待的社会主义新女性。两种话语关系的转换是时代潮流和草明个人选择的结果,尽管女性话语和个人视角的匮乏使草明的作品在新时期遇冷,但终生为工人阶级写作成就了草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  相似文献   

20.
清代满族女词人顾太清的词作在文坛上久负盛名。尽管她的词没有突破闺怨题材的局限,但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和灵动笔触,且不失豪迈洒脱的气度,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柔美蕴藉。纵观她的词,其沉着深挚的气格、别出心裁的意象与生机勃发的女性意识,让人领略到一种独具特色的个性之美,从而产生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