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我国技术市场活动规律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市场这一名词1985年首次出现在国务院的文件中。不过,技术是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交换的理论,可以追溯到1978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之时。对于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产物,多年来人们在认识上还是不够统一。一些人认为技术市场只不过是科技管理的一项内容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和学会“用市场配置科技资源”这种市场经济背景下科技管理的新本领。进入新世纪,国际技术市场的迅猛发展渗透、影响和冲击着我国的技术市场,党的十三大把技术市场定位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市场,今天,我们应该对它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2.
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是党的十三大提出来的。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应当包括资金、劳务、技术、信息和高产等生产要素市场.单一的商品市场不可能很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了“我们必须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这表明党的十三大已把法制建设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十三大的政治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地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这两个基本点,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个基本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经济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呢?本文拟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求与经济理论界的同志共同探讨。一、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依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这个历史阶段的实际状况,是我们制定和执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依据。从总体上说,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起来,现在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曾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视市场经济为洪水猛兽,生怕在经济中市场因素多了,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副主编吉尼尔时指出,说市场经济仅限于资本主义,这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的体制,但当时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两回事,承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不承认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是中性的,可以姓  相似文献   

8.
批判唯心史观,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坚持用生产力标准看待和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加深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科学理解,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认识,坚定地把改革推向前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还曾经长期把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推到次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还‘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同志认为:“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而“四人帮”的破坏,则更使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盛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中国建设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思想,为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全面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继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又一重大突破。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而社会主要矛盾又是这个论断的核心,因此研究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对于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确定中心任务,制定基本路线,以及建设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生产力的现状和生产力运动的特点决定的。首先,生产力运动的继承性决定了在我们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我们知道:任何社会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并且不断发展自身赖以巩固的那个物质技术基础。然而,原有基础的状况不能不给予这种发展进程以重大影响。如  相似文献   

12.
时间推移到了1999年,中国书商的法律地位的问题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需要认真地加以解决了。尽管非国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份。而且中国自党的十五大后,更明确了要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存在着这样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强大的、生机勃勃的、能量巨大、自成体系的书商阶层,人们习惯地把他们称为对应于国营"主渠道"的"二渠道"。按理说,中国的私有经济、集体经济等非国有经济的存在,其合法性早已不成问题,这早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上已得到解决,国有制经济将逐步从竞争性领域撤出,并将国有制经济从占国民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需要将许多应兴应革的事情,用法律或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形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新规范。这是党的十三大对加强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渊源体系的问题,与这种法律化、制度化的要求有着密切关系,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这条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否正确理解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抓住两个基本点不放,是关系到是否真正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大问题,因而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顾名思义,就是回答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目前正在广泛开展的“国情和社会主义教育”中,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认识上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和企业群体、企业集团的兴起,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在深化改革中继续加以推进。”(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28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打破“条块”分割和大而全、小而全的旧的管理体制的束缚,出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网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企业模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到社会主义实践的今天。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根本依据。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曾经把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概括为一个公式:“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3卷第62页)据此,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党十三大的加快和深化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政治体制改革也提到了党的议事日程上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也都根据十三大路线精神规划各自的改革宏图,准备迎接新的胜利。作为教育领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如何更新观念,加快改革步伐,以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呢?下面就此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在新的条件下,教育将如何适应,首先是如何增强自身的实力、活力和动力,这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扭转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超越自身落后的障碍。教育与经济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党的十三大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这是对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理论思维的飞跃,明确了教育的生产性,肯定了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