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单性利他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性别比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得到有着性别差异的的人口公式中利他主义进化的充分条件,从而说明雌性利他主义在利他主义的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调查记者《人体交易》的作者斯科特·卡尼指出:"代孕市场就跟其他人体组织交易市场一样,把利他主义和人道捐赠的观点融合进了医疗盈利。"这就是商业代孕的道德观令人迷惑的地方。在印度古吉拉特邦阿南德县的一个乡村小镇,一条灰尘弥漫的后街住着100多位孕妇。她们生下的宝宝,会被送到世界各地的夫妻那里。这里的工作都是由内娜·帕特尔(Nayna Patel)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08,(Z2):4-4
在一份作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官方报告组成部分的奥运会术语汇编中,第一次给出了奥运志愿者的清晰定义:"奥运志愿者是一个在奥运会这个组织里,对集体作出个人和利他承诺的人,他/她承诺将尽其所能完成交与他/她的任务,并且不接受金钱或奖品等类似性质的奖赏。"即,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她的行动是建立在个人自由决定的基础上,并且这一决定是在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原则驱动下做出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尝试从负面口碑传播动机的角度研究不同的服务补救维度对网购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口碑传播动机对服务补救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情感释放动机对精神补偿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关系的正向影响明显大于物质补偿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利他主义动机对服务补救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有负面影响;报复商家动机对物质补偿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战国初期,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提出了"兼爱"为核心的理想社会方案。他主张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原则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墨子认为"兼爱"是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和总纲领,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和经济政治目标。"兼爱"要求视人如己,平等地爱一切人,树立公德心和利他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职业精神评估与医德建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如何制定适应各高校医学生自身特点的职业精神教育与医德建设方案。方法:以福建中医药大学3所附属医院的中医学专业(包括5年制和7年制)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生自评、带教评价等方式填写医学生职业精神行为评估表格,统计分析与医学职业精神相关的7要素。结果:医学生职业精神与荣誉感与正直、尊重他人、尽职尽责、追求卓越与精益求精、领导能力等5要素高度相关,与利他主义、关怀仁爱之心善于交流2要素中度相关。结论:通过建立医学生职业精神评估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职业精神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总体上判断职业精神教育的初步效果,为学校制定合理的职业精神教育与医德建设计划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因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多元化分布,成就动机、利他主义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都有比较客观的定位。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鉴于此种情况,当前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就业机构的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该文总结了目前世界上关于无偿献血者行为的六种主要研究,分别是关于献血者的计划行为、利他主义和义务、参与献血的情感反应、献血者在血液收集中心积极和消极的体验、献血者的职业阶段和人口特点。针对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在我国提升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对策,包括:血液工作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提升血液采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要求、献血的宣传和教育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靳江波  杨继平  顾倩 《山西科技》2005,(3):61-62,69
职业价值观是反映人们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职业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是人们对于职业目标、职业生活意义、职业等级等问题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择业态度和行为,是决定人们职业行为的心理基础。为了研究山西人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00名山西人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山西人职业价值观居前五位的是同事关系、利他主义、独立性、成就、经济报酬。具体的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