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建光 《科技资讯》2010,(27):99-99
粘胶短纤作为天然可再生纤维素纤维是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粘胶短纤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服用性能,其基本原料为植物的纤维素,具有巨大的再生性和贮备量,在当前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采用可再生可循环的农林资源为原料生产粘胶短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粘胶短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三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成为制约粘胶短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针对粘胶短纤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污染,介绍一些控制措施和回收方法,并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友亮  康林萍  熊惠民  刘桂霞 《江西科学》2005,23(6):788-789,801
化纤生产行业的粘胶,经过装在组合花板上的喷丝头在酸浴里形成化学纤维。粘胶为碱性物质,酸浴的化学成份为稀硫酸、磷酸,酸浴温度为57℃左右,组合花板内压力为10kg/cm^2,要求组合花板材料在有足够的强度下,具有高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聚乙烯醇冻胶纺初生纤维及其拉伸纤维的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凝固浴条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低的凝固浴温度和经筛选的凝固浴介质有利于形成结构性能更佳的初生冻胶丝及其拉伸纤维。用乙醇代替甲醇作凝固浴介质可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甲壳质、壳聚糖成形、加工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甲壳质纤维可由凝固再生法、甲酸溶液法制备,而壳聚糖纤维可在铜—氨凝固浴、氢氧化钠—乙醇凝固浴以及酸性凝固浴中制备。由壳聚糖制得的薄膜可作为透析膜、RO膜、UF膜、PV膜、催化机能膜使用。而壳聚糖空芯颗粒可作为固定化载体、色谱用载体以及作为医学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5.
对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横截面呈扁平状、哑铃形或腰圆形,有皮芯结构,并且在横截面上有细小的微孔,纵向表面不光滑,有不规则的沟槽和海岛状的凹凸;纤维的强伸度较粘胶纤维稍低,力学性能及变化多与粘胶类似;纤维的体积质量为1.48~1.50 g/cm3,与粘胶相近;纤维的回潮率为14.2%,仅次于羊毛纤维,比粘胶纤维高;纤维的质量比电阻的对数(lgpm)为7.0,与粘胶纤维接近,而远远小于大豆蛋白/PVA共混纤维、羊毛、雏纶等纤维;纤维的双折射率为0.009,比粘胶和维纶低,和羊毛纤维接近;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为95.218℃,无明显软化点温度,起始分解温度为306.551℃;耐目光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粘胶短纤维是我国化纤行业中仅次于涤纶的一个重要品种,在其生产中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并且富含锌盐和硫化物,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文章在阐述粘胶短纤维特点基础上,对某公司粘胶短纤维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科华素三原色系列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性能进行了系统实验,旨在探索大豆纤维碱性浴和变性浴染色的基本染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碱性浴理想染色温度为60℃,中色染色的纯碱用量为5~6g/L。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活性染料较佳的酸性浴染色pH值为3~4,续染时间为40min。对大豆蛋白纤维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的染色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湿法纺丝制备琼胶纤维,扫描电镜(SEM)观察纤维的表面形态,并且测试了纤维的拉伸性能和吸水性能。结果表明用二甲基亚砜(DMSO)做溶剂,50%无水乙醇做凝固浴,纺丝原液的溶度为12%,可制得纤维性能良好的琼胶纤维,而且纤维的拉伸强度达到了5.52 cN/tex,在蒸馏水中的膨胀度为114%,在0.9%的盐溶液中为111%。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次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两种方法,对棉/粘胶混纺纱纤维截面的各特征值进行选择和纤维识别。试验数据表明,对于棉/粘胶混纺纱线,波动强度指标较好地反映了两种纤维间的截面差异;模糊C-均值聚类法较层次聚类法更准确地将纤维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的新型复合溶剂通过湿法纺丝成功地制备出纤维素纤维,探讨了凝固浴浓度及温度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固浴浓度的增大,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晶区及非晶区取向因子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纤维的断裂强度及初始模量呈现相同的趋势;而随着凝固浴温度的升高,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晶区及非晶区取向因子均呈减小的趋势,纤维的断裂强度及初始模量也呈现减小的趋势.当凝固浴浓度为15%、凝固浴温度为25℃时,得到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性能较好,纤维素取向度较高、结晶比较完善,有利于减少凝固过程中纤维微孔及微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硅烷偶联剂改善阻燃粘胶纤维耐水洗性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传统共混工艺制备的阻燃粘胶纤维的耐水洗性,通过在阻燃粘胶液中加入自制硅烷偶联剂,间接地将纤维素和阻燃剂结合起来,减少水洗过程中阻燃剂的流失,考察了偶联剂用量、成膜温度及成膜时间对水洗后阻燃粘胶膜的极限氧指数(LOI)的影响.极限氧指数测试和能谱分析表明,硅烷偶联剂的适量加入有效减缓了阻燃粘胶膜LOI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AM60镁合金上两种化学镀镍方法及镀层耐蚀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在AM60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硫酸镍为主盐的溶液中和在碱式碳酸镍为主盐的溶液中,在AM60镁合金表面均可沉积出化学镀镍层.从硫酸镍溶液中沉积出的Ni-P合金镀层与从碱式碳酸镍溶液中沉积的镀层相比,磷含量更高,晶粒更为细小,镀层更均匀致密.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镀层自腐蚀电位均接近-0.4V(SCE),硫酸镍体系化学镀镍层钝化区间更为明显,耐蚀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在单元液流流出喷丝头,丝条成形过程断头的诸多原因;单元纤维的凝固速度和成形过程的稳定性与酸浴浓度的关系。研究丝条断头原因和如何防止此现象发生一直是粘纤厂比较紧迫的课题。生产中丝条断头会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纺丝溶液损失,增加更换喷丝头次数,恶化凝固浴,降低设备生产能力,在此有必要对纺丝断头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生物法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厌氧生物处理法,通过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产生的硫化氢作为沉淀剂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用含锌的化纤废水进行试验,锌的浓度可降低到1mg/L以下,同时还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断电流、短路电流、恒电位阳极溶解电流等实验,阐述了添加剂硫代锑酸钠及铜离子在锌粉净化除钴过程中的活化机理和钴返溶的原因。测得锌粉置换除钴过程的活化能为113.7kJ·mol~(-1),表明其控制步骤为化学步骤。  相似文献   

16.
对花马鬃尾剥色漂白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用硫酸亚铁先处理再经双氧水氧化的一浴二步剥色漂白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圆盘旋转技术,研究了锌液流速对Fe-B合金耐锌液冲蚀性能和冲蚀界面形貌的影响。在锌液温度和冲蚀角度一定时,随锌液冲蚀速度的增加,与316L不锈钢相比,Fe-3.5B (质量分数,%)合金的冲刷腐蚀率呈现较为缓慢的线性增加趋势,表现出低的锌液冲蚀率。在较低的锌液冲蚀速度下,Fe-B合金的冲蚀率仅为316L不锈钢的1/3,传质过程主要通过锌液在Fe2 B网状间隙中的物理流动而进行;而在较高的锌液冲蚀速度下,Fe-B合金的冲蚀率远低于不锈钢,表现出更优异的抗锌液冲蚀性能,此时的传质方式主要是铁、锌原子在界面前沿直接的扩散反应。界面形貌分析表明,Fe-B合金良好的抗锌液冲蚀性能得益于冲蚀初期基体快速腐蚀所产生的界面前沿裸露、密集Fe2 B抗蚀骨架对流动锌液良好的隔离、阻挡效应。  相似文献   

18.
镉离子对硫酸锌溶液除钴的影响及机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子探针分析硫酸锌溶液净化渣,试图证实从硫酸锌溶液中除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d2 对除钴是很有益的,所以,在除钴之前把Cd2 完全除去是不完全正确的,应该把Cd2 作为除钴的一种添加剂。镉可以起到阻止碱式硫酸锌或氢氧化锌吸附在锌粉表面的作用。欲加速钴的置换和提高置换效率,必须形成锌-钴合金或锌-镉合金。锌-钴合金和锌-镉合金的共同形成比单独锌-钴合金的效果要好。锌-铜合金的形成,可能对提高除钴置换效率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通过硫化锌精矿与软锰矿同槽浸出,制取活性氧化锌和重质碳酸锰.新工艺包括同槽浸出及除铁、深度净化、锌锰分离、酸溶制取活性氧化锌、重质碳酸锰的合成5个部分.通过试验着重分析了锌锰分离、重质碳酸锰的合成2个工序主要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时间、温度、氨水过量系数α(NH3)3个因素在锌锰分离中的控制条件,硫酸锰浓度、溶液pH值以及时间3个因素在重质碳酸锰的合成中的最佳技术参数,所得产品都达到了工业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耐蚀性锌镍合金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氯化钾镀液中,选用xA-88A光亮剂,应用正交试验优选出一种耐蚀性较高的锌镍合金镀层的最佳工艺配方,并对镀液性能和镀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NaCl的腐蚀环境中,Zn-Ni合金的耐蚀性能优于锌镀层;同时对电流密度、温度等因素对合金成分与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