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分离技术在生化产品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超滤、纳滤和微滤等几种膜分离技术在生化产品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现状,以及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生化产品制备现存的问题。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物质分离浓缩技术,分离纯化生化产品效果较好,选用更佳的膜材料以及多种膜分离技术连用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陶瓷膜以其优良的材料性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膜品种的定型化,使膜应用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面向应用过程来设计最优化性能陶瓷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提出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设计基本研究框架基础上,以颗粒体系为对象,建立起包含膜结构的微滤模型,考察膜孔径、厚度,孔隙率等结构参数微波性能的影响,从而从理论上建立颗粒体系微波过程中最优膜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硫酸法生产钛白过程中TiO2的回收与分离为应用背景,研究离子强度、pH值对陶瓷膜微滤过程的影响,并结合陶瓷膜表面性质、颗粒表面性质以及颗粒粒径变化等测定,试图从陶瓷膜和颗粒表面性质两方面分析有关现象.结果表明,离子强度、pH值对TiO2悬浮体系的陶瓷膜微滤过程的影响与颗粒电性质变化引起的分散状态改变有关,同时也与陶瓷膜表面性质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液体分离膜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体分离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电渗析等.膜分离性能通常表示为透过通量和截留率,操作模式则分为浓缩和渗滤两种.我国约有300多家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研究机构及工程公司,综述了上述膜技术在海水、苦咸水淡化及软化、饮用和医用纯水制备,半导体及微电子工业超纯水制备,电泳涂装和电镀废水处理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了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基础上 ,分析了膜微滤的优缺点 ,并对提高膜通量、降低膜污染的外旋流强化管式膜微滤过程 ,给出了其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陶瓷膜微滤澄清黄芩提取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无机陶瓷膜微滤黄芩提取液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考察了膜的清洗方法;测定了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无机陶瓷微滤膜进行黄芩提取液的澄清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无机膜集成反应器中,以CaCO3微粉为分离对象。文章研究了无机膜微滤过程中反冲压力、时间和周期等对渗透通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反冲条件为:反冲压力0.6 MPa,反冲时间3 s,反冲周期10 min;比较了有无反冲存在下膜分离操作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同时并考察了反冲过程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混凝—微滤在饮用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膜污染的特征和膜清洗的方法,讨论了粒度分维在混凝—微滤工艺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稀释结合匀浆的方法以降低咸鸭蛋蛋清的粘度,再利用微滤法对其进行脱盐淡化处理.以咸鸭蛋蛋清液粘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咸鸭蛋蛋清脱盐淡化前处理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匀浆时间120 s,匀浆转速12000 r/min,在此条件下,咸鸭蛋蛋清混合液粘度为9 m Pa·s,粒度为24μm.以微滤脱盐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微滤压差0.12 MPa,微滤4次,微滤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咸鸭蛋蛋清脱盐率达92.43%,蛋白质截留率78.5%.  相似文献   

10.
陶瓷微滤膜过滤亚微米级悬浮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采用陶瓷微滤膜新技术 ,分离微米、亚微米级 Al(OH) 3和 Zr(OH) 4 悬浮液 ,实验结果表明其固液分离效率与操作性能均明显优于目前工业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各种传统分离技术 ,为陶瓷微滤膜在化学液相反应制备超细陶瓷微粉生产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陶瓷分离膜的应用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武 《安徽科技》2006,(5):48-49
本文综述了陶瓷分离膜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并分类介绍了陶瓷分离膜在我国工业液体分离和气体分离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使用死端型微滤去除金枪鱼脾脏提取物中悬浮大颗粒过程中的膜污染机理.膜孔堵塞阻力以及膜表面滤饼层阻力.膜孔堵塞是引起膜通量降低的主要污染机理.而膜表面的滤饼层则决定微滤过程的持续时间.改变膜孔径和透膜压力可影响不同膜污染机理间的转化,从而改变了不同污染机理的持续时间.微滤前离心和预过滤去除了金枪鱼脾脏提取物中的部分悬浮颗粒,改变了其中颗粒尺寸分布从而影响了微滤过程中污染机制.观察发现,颗粒尺寸分布是膜污染机制中较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对TiC陶瓷的性能及其制备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HS/PHIP技术制备了致密的TiC-TiB2复相陶瓷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切割加工成型和清洗,得到和所需滤片形状相同的TiC-TiB2复相陶瓷片,然后再根据TiC和TiB2化学性能的差异,用王水的强腐蚀性溶解其中的TiB2陶瓷相从而得到孔隙大小均匀的、性能优异的TiC陶瓷滤片.用该方法制备的TiC陶瓷滤片,孔隙的直径范围在2~3μm,分布均匀,可以在任何性质的液体中使用,也可用于熔融金属液的过滤.  相似文献   

14.
厢式压滤机的滤板失效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厢式压滤机滤板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损坏和改进,论证了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才能够满足高浓度料浆快速分离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5.
采用陶瓷膜技术过滤粗葛根素溶液,渗透通量为200~350 L.h-1.m-2。采用GH4040型超滤膜处理微滤渗透液,在37℃和1.50 MPa下超滤渗透通量可以达到13.02 L.h-1.m-2,葛根素的截留率约为87%。采用膜技术分离纯化葛根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微透析取样技术的特点,近年来的发展,微透析探针的结构、原理以及微透析与分离及检测技术联用等情况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电絮凝-微滤法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絮凝-微滤组合工艺技术去除水中过量的腐殖酸,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pH值对去除腐殖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微滤组合技术去除腐殖酸效果明显,电絮凝反应器的最佳工作参数为电流密度=3.17 A.m-2,极板间距=1.0 cm,pH值在酸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解雷雷  张传忠  艾光富  盖涛  黄梅玲 《科技信息》2010,(35):J0055-J0056
对滤带式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原理进行了阐述,对某滤带固液分离装置进行了设计计算,包括压榨辊、机身、张紧装置、调偏装置等的设计。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并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建立了滤带式固液分离装置的机构模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凝沉淀—微滤—纳滤组合工艺对气田废水进行处理。比较了PFS PAM,PFS PHAM,PFS PAM PHAM三种复合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压力、流速对微滤、纳滤渗透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并在最优操作条件下考察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絮凝剂中,PFS PAM PHAM絮凝剂对气田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在微滤压力0.1MPa流速4.6m/s,纳滤压力2MPa,清洗间隔时间60min的最优操作条件下,三种水样的出水COD均小于60mg/L,含油量均小于1.3mg/L,氯离子含量均小于103mg/L,还原性硫化物几乎完全去除,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0.
葡聚糖微球自开发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培养、蛋白分离纯化等方面.其既可以作为药物的控释载体,又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扩增培养的载体.目前,在生物制药领域下游分离纯化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作为柱层析凝胶和分离层析介质的葡聚糖微球也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青睐.文章对葡聚糖微球自研究以来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及当代科学前沿的应用成果加以总结和介绍,着重介绍了葡聚糖微球在医药、疫苗开发、凝胶层析三个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