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该地区1987年及2000年TM影象图解译数据为原始数据源,对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坨甸景观结构、破碎化程度及形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指标计算,分析了其特征变化特征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研究区1987年及2000年TM影象图进行了系统解译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并以空间叠加法得出了研究区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和推测了科尔沁沙地东南部坨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趋势,揭示了其内在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淄博市为研究对象,在Erdas软件支持下对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及预处理,获取了其土地利用情况.使用ArcView软件对时间序列上的土地利用进行交叉列表统计,得到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矩阵,并应用空间分析模块从图像中提取各斑块信息,计算了各种景观格局参数.利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2个层次对淄博市1990—2005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各景观类型(水域、草地除外)的平均斑块分离度总体来说增加,景观多样性较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景观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不同LUCC景观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及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的生态学指数,探讨了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的统计学特征、多样性特征、异构性特征、复杂性特征.在LUCC理论方法指导下,对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特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总体上稳定性非常强;林地类植被景观、草地类植被景观处于稳定向好状态;耕地类植被景观处于缩减紧凑状态,是退耕还林的结果;湿地类植被景观变化表明神农架地区湿地保护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景观概念的发展历史,根据景观的学科发展,将景观的研究分为景观地理学、景观美学、景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并探讨了其理论和方法.未来景观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增强专家、政府、普通民众三者之间的交流;重视景观"美"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在景观研究中的应用;景观地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地区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区1999年和2006年两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获取了研究区景观类型数据,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此基础上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景观分离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等主要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通过分析各景观指数变化反映研究区1999年至2006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趋势演进,景观空间格局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增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富阳市各乡镇110 000林相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富阳市5个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乡镇(新义乡、环山乡、大源乡、受降镇、高桥镇)的森林景观格局与各乡镇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绘制了景观类型格局图,然后分别比较总体景观指数和类型景观指数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富阳市各乡镇森林景观格局的共同特点是景观格局的基质,是松林景观,这是松材线虫病在富阳市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总体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和松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均强烈地影响着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破碎化程度越高发病程度越大;(3)森林景观的异质性也影响着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异质性程度越高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越大;(4)森林景观、松林景观聚集度高、连通性好的乡镇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低.  相似文献   

9.
王晶 《甘肃科技》2012,28(15):47-50
利用ERDAS、ArcGIS、Fragstats等软件,以玛曲1995年、2000年和2006年三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从定性与定量结合上研究了玛曲县的景观格局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6年玛曲县的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特征是居民地面积不断扩张,沼泽面积不断退化,河流、积雪面积不断减少,裸地面积持续增加.1995-2006年,玛曲景观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各景观类型间的分维数差值缩小,景观形状逐渐趋于简单和规则化.研究结果对玛曲景观生态环境的优化、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GIS和统计分析相结合,以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基础,选取了斑块面积等8种景观指标,通过计算景观指标分析了拉市海流域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作为流域内景观基质,由于人为影响其斑块形状较复杂;耕地分布均匀,聚合度连接度都较高;水域分布空间差异性明显,且多以大斑块团聚分布;草地和建筑用地分布零碎但连接度良好;未利用地集中分布于个别村.研究区内景观类型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因人类活动影响减弱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应用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绘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多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维数及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总体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农林牧景观镶嵌体,其西北部平原区在人类漫长的垦殖及放牧活动干扰下,表现出明显地高度的人类管理景观特征,而东南部的丘陵沟壑、低山区则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然景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突出表现在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和水体景观减少、景观破碎和离散化等,由此引起了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导致降雨径流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水体质量下降.通过对城市景观水环境响应及景观调控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得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1)城市景观水环境影响研究尚不深入,基于实际的城市水环境过程的景观格局及其表征指标研究较少,缺乏城市非点源输出过程及其影响的尺度效应研究;2)城市景观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方法单一,尚少见基于城市景观格局的水环境机制模型;3)现有景观调控方法缺乏系统研究,不同尺度同时开展景观调控的研究较少,缺乏基于水环境保护的城市景观动态调控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探究景观变化的机理,可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及调整人类活动的强度和方式提供立论依据.通过对1995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7 ETM 影像的对比,结合研究区及其附近的水文、气象台站监测资料以及研究区统计年鉴的资料,以GIS为基本的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的两个时段的景观状态,得出景观变化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自然地理结构、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及气候等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在遥感影像变化和变化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景观变化的内因为景观结构与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只是景观变化的诱发因子,它通过干扰自然地理过程来诱发景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设生态脆弱区旅游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安全建设格局。方法运用景观结构、系统论等理论方法。结果研究区旅游景观被详细分为基质、斑块和廊道。其自然景观有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有遗址景观、建筑与设施等。结论研究区的旅游景观应划分为"一心十区"的基本旅游格局,景观生态安全建设格局的构建要从水生态系统恢复、严格管理开山采石、景区容量控制与预警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景观结构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1990年~2010年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并通过Markov模型预测了2020年~2050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a间灌木林地显著增加、耕地尤其是水田大量减少.②20a间研究区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斑块由零散分布逐渐连成片;耕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提高,且形状越趋复杂.③1990年~2010年间研究区内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空间连接性下降,多样性增加,破碎化程度提高,斑块的空间镶嵌趋向复杂,景观组分趋向均匀分布.④通过预测可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大,斑块的空间镶嵌更加趋向复杂,景观组分进一步呈均匀化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向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利用1996年和2004年的数字化土地利用图,应用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从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景观空间结构分析了区域LUCC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各景观要素破碎度变大,连通性变差;景观类型分散性加强;耕地、林地、草地等明显较少,工矿业和居民用地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要素的干扰程度加大,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到太原市的工农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伐既是影响森林景观结构特征的关键因子,又是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控制采伐格局能构造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的、和谐的森林景观格局.采伐格局与森林景观的关系始终受到林学家和景观生态学家的特别关注.从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方法入手,总结了国内外在景观尺度上研究森林采伐影响的现状,针对国内外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今后森林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数量化分析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进一步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它可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课题以福建省德化县作为研究区域,使用G1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德化地区的景观格局和空间差异性,并从物种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对当前地类分布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基于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斑块面积、斑块数量等),定量分析并研究了1997~2004年大沽夹河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年至2004年期间,大沽夹河湿地面积呈减小趋势,斑块数量增加,并且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优势度指数降低.多样性指数上升,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因此,加强对大沽夹河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7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4期多伦县TM影像,结合RS与GIS技术手段,运用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多伦县近23年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87~2010年,多伦县除了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外,耕地、林地、草地、居民点、水域面积均有所增加,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度在2005~2010年最大,2000~2005年次之,1987~2000年最小;多伦县景观基质为草地景观,各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重要变化,林地明显增加,未利用地呈明显减少;除了人居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呈增强趋势外,其他各类土地利用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均呈下降趋势;景观异质性上升,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在整个研究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向同类型分散、不同类型间邻近、各类型间彼此混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