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区域,稳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有效供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区域发展的现状,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素4个角度,研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1949-1995年共47年粮食生产的动态分析,并与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黄土高原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进行了比较,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的波动性有了新的认识,并计算出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潜势与粮田现实生产力。根据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4条建议,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指导区域国土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徘徊期、增长期三个阶段,分析了粮食发展的趋势,预测了2000-2023年七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 (1949~ 196 4年 )、徘徊期 (196 5~ 1983年 )、增长期(1984~ 1997年 ) 3个阶段 ,分析了粮食发展趋势 ,预测了 2 0 0 0~ 2 0 30年 7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 ,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 ,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9年以来,我国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城务工,并逐渐形成"民工潮".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并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深刻影响.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农业部门资本积累、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积累和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从政策层面、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稳定农业及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虚拟水战略背景下区域粮食生产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会产生相应变化。湖南作为水土资源条件优越的省份,将面临粮价上升和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的新机遇。因此,应该立足其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将其打造成我国虚拟水输出大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福建省粮食生产现状、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及类型差异,并分析了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析和预测了福建省粮食需求情况,并对粮食需求消费影响因子进行探讨。再次,采用灰色预测法从粮食供给总产量、消费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并评价了福建省粮食安全形势。最后,在构建和完善福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与任务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包括:严格保护生产资源,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粮食流通、储备能力;落实粮食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21世纪粮食生产地区结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阶段及其区域变化1.我国粮食生产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跨上了三个半台阶4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粮食生产分为四个阶段,大约经过了三个半台阶,即2亿吨台阶、3亿吨台阶、4亿吨台阶和4.5亿吨台阶图1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1949~1958年为第一台阶,粮食产量达2亿吨,这一阶段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由于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增施有机肥料和良种推广等措施所致。1958~1978年为第二台阶,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这一阶段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的主要动力是绿色革命成果的全面引入和推广。1978~…  相似文献   

9.
立足主产区粮食资源优势,以品牌为龙头,以联合为动力,以订单为基础,以管理为保证,走出一条"粮食品种优质化、生产基地规模化、产购加销一体化"的新路子,逐步形成粮食产业化经营格局,是加快粮食结构调整,实现农企"双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一、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分析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以来河南粮食生产效率变化,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实证结果显示,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大的是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变化,而制约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因素是河南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未得到提升,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加大技术推动应用和优化种植规模仍具有较大潜力。因此,加快河南省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04—2013年这10年中,河南粮食连年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河南粮食生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种粮成本上升的幅度超过粮食生产效益上升的幅度,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接近极限,增产压力较大;粮食主产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基本上还是靠天收粮;土地流转总量不大,粮食生产规模效益偏低,等等。对此,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农资涨价幅度,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建立现代规模化、集约化粮食生产体系。总之,只有充分利用粮食生产这一大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河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河南省省级、地级市和县域尺度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贡献,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开展1980-2010年间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 1) 在省域尺度上, 河南省粮食产量增加5437.1万 t, 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的贡献分别为-175.4万、1165.7万、-573.4万和2871.6万t; 2) 从地级市看, 粮食单产效应和复种指数效应全部为正值, 耕地面积效应和粮作比例效应基本为负值, 地级市间各分解因素效应的差异显著; 3) 县域粮食生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 4个因素贡献的县域差异显著, 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促使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的显著增加。防止耕地快速“非农化”与非粮化以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面积比例, 同时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粮食生产要素投入优化策略, 是提升河南省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具有巨大的投资效应,为了定量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以河南省为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选取2012年河南省139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和高速铁路投资数据,研究京广高速铁路建设对河南省相关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劳动报酬、税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京广高速铁路建设为河南省带来约2408.98亿元的总产出,745亿元增加值,326.80亿元劳动报酬,117.16亿元税收,拉动作用明显。京广高速铁路建设对河南省第二产业的总产出、增加值、劳动报酬、税收的作用最为突出,其次是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拉动作用不明显。京广高速铁路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河南省应该加快米字型高速铁路建设,利用高速铁路建设这一契机,促进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刺激消费,利用消费拉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高温平菇菌株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宁  张世敏  徐淑霞  吴坤 《河南科学》2009,27(6):678-680
通过对5个高温平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产量的生物统计学比较,筛选出适合河南省春季栽培的高温优质平菇菌株苏研7号、优伏1号.试验结果同时显示子实体产量和菌丝生长速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研究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旱涝灾害、保障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河南省112个气象站1960—2018年降水量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站点及分区降水变化趋势、突变点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降水重心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基于数值模式的河南输电线路舞动预测的可预报性,以数值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数据和常规舞动气象风险预测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河南121个国家气象站的舞动高影响气象要素预报能力的评估,揭示了借助数值预报开展舞动预测的可能性,同时针对河南容易发生输电线路舞动区域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河南东部平原地区输电线路舞动具有较好的可预报性,而西部山地丘陵地区舞动可预报性相对较低,4个舞动高发区可预报由高到低分别是:东部平原地区、南部山区、西北部山区、西南部盆地。河南地区温度、风速和湿度预报均表现为东部平原地区偏差小、西部山区偏差大的特点。输电线舞动的气象高影响区间的可预报性从大到小依次是风速、温度、湿度,其命中率分别为73.4%、78.4%和67.1%,温度和风速在河南东部的可预报性明显高于河南西部,而湿度在河南南部可预报性高而北部可预报性低。温度、风速和湿度的可预报性区域分布有差异,要提高输电线路舞动预测水平,需要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要素进行预报订正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5):101-107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河南省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及规模水平、投入水平、产出水平、成长能力四个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河南省物流业整体水平虽有所提升,但各维度间耦合协调状况主要处于失调或濒临失调状态,且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距较大,其中成长能力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与其他三个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度均最低,其次分别是规模水平与产出水平.因此,提出分别从丰富物流人才供应渠道提高物流业成长能力、抓住机遇拓展物流业务渠道及丰富业务类型提高物流业规模、优化物流要素投入结构加强高端人才投入及自动化、信息化投入提高产出效率,为提升河南省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相锋  于鲁冀  张培 《河南科学》2013,(12):2275-2279
采用基于百户家庭家电拥有率的保有量系数法和关键系数法,对2015年河南省主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量和回收量进行了预测.2015年河南省主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量和回收量分别为1347.75万台和1226.5万台,结果表明,主要废弃电器产品较2009年增长较为缓慢,手机等数码类废弃电子产品增长较快,与报废数量快速增长相比,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质量增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旅游产业关联与波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宝琪 《河南科学》2009,27(11):1466-1469
以2005年《河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河南省旅游业的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最终依赖度系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为:河南省旅游业属于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和推动作用均较弱,与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部门联系较为紧密,最终需求对其生产诱发作用很小,属最终消费驱动型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