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诗与画,在西洋理论家的眼里是一对争风吃醋的妯娌,而在中国古代美学那里,却似一对感情笃深的孪生姐妹。莱辛在他的美学名著《拉奥孔》的扉页上引了古希腊历史学家鲁克塔克(Plutarch)这样一句话:“它们(指诗与画——笔者注)在题材和摹仿方式上都有区别”。显然,这正是《拉奥孔》里所揭示的莱辛自己的美学观点。《拉奥孔》的副标题就是“论诗和画的界限”。莱辛认为诗和画在艺术构思与表达、塑造形象的方式上都是不同的,诗中的画不能产生画中的画,画中的画也不能产生诗中的画。”同这里注重诗、画之  相似文献   

2.
论王维的诗中画意及其气韵生动──《王维诗中的绘画美》续篇金学智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里说:“诗和画既然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而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①对于诗和画,中国和西方早就不同程度地看到了二者的共同性,但西方从莱辛...  相似文献   

3.
文曰弓 《科技信息》2003,(5M):36-39
在中国油画主流几乎全盘被苏俄画派驾驭的年代,画油画让传媒称“家”并画出鸣世之作的人可谓寥若晨星,钱志林就是这晨空里的一颗星,他那时以油画《南昌起义》而名起画坛。是时我尚为美术学徒,觉得他的闪亮是《南昌起义》上人物的衣褶处理:他反映的已是布质军装,合乎中国南昌湿溽热暑的八月天气,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都是一个生活在童话和梦想中的孩子——当你观赏CCTV电影频道11月2日晚“佳片有约”中的《机器管家》(原名:《200岁的人》)之后,我相信你的这种感觉一定会更强烈了。当然,电影走的更远,原著里本没有“人机恋爱”的情节的。《200岁的人》中惟一流露出机器人对人类女性的眷恋之处,不过是他临死前对“小小姐”的那一声低唤——是的,我使用了“他”这个代词,因为最后,他已经被正式宣布为一个人。暂时离开电影,让我们来看看“机器人”科幻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所谓的“机器人”,在英语里被称为“r…  相似文献   

5.
《条画五章》是蒙元时期较为重要的一部法律,关于《务画五章》的制定年代,众说纷纭,以1210年和1211年较为合理。《条画五章》长期被认为是“夷法”而未受到重视,直到近代才被作为“制法”而得到认可,这反映了大家对蒙古法律文化的认可过程。《条画五章》最重要的规定就是“出军不得妄杀”,但成吉思汗所理解的“妄杀”与《务画五章》的建议者郭宝玉是不一样的,《务画五章》禁止的是没有得到命令的个别的杀戮行为,而不是有组织的集体的“屠城”行为。  相似文献   

6.
韩淼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140-140
荆浩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这句话无疑是多少年来中外名家绘画必然遵循的规律。苏轼在《文与可画贯笃谷偃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又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竹三首》诗中,赞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之句。画家创作形象,构图布局,一定先有成熟构思,然后才能“一发而得其妙解”。  相似文献   

7.
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宋亡之后,隐居苏州。行坐寝处,不忘故国。他画兰花,多花叶萧疏,不画根和泥土。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土地已被敌人挖去了。这正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可见“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并且要看画之空白处”(《黄宾虹画语录》)。这里说的“无画处”、“空白处”,正是艺术表现上的间空手法。  相似文献   

8.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被评定为“魔女”和“坏女人”。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文本为中心,对勃莱特·阿施利这个女性形象作重新分析,指出她实际上是海明威笔下父权社会里的一位具有反叛意识的不幸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在徐小斌的《羽蛇》中,以语言文字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贯穿了整个文本。在有形的想象中,这些“画面”成为文本中的“无形之文”。这些画面由陆羽与陆绫所作的画组成,纵横交织,充满了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意味。它们是《羽蛇》的象征隐喻点,也是解读文本深层意蕴的语言符码。《羽蛇》中的画的隐喻意蕴体现为三个方面:女性自我性别的体认;男权框定的覆灭;相对融合中的绝对对立。  相似文献   

10.
规和矩是我国古代的两件器具,一般都认为分别是画圆和画方(画直角从而画矩形——当然包括正方形)的画图工具。其实,在古代,规和矩不仅是画图工具,而且还是校验圆形·和方形的器具。古籍《周礼·考工记》等均载有“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的说法,在《诗经小雅·沔水序》里郑玄注称:“规者,正圆之器也。”我国古代“正物之器不独规也,规以  相似文献   

11.
人参     
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关东三宝之第一宝,素有“百草之王”的称号,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很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里就有人参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几千年来,人参都被列为中草药中的“上品”。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独具匠心地阐述了“神思”极其丰富的内涵。神思首先关乎想象。晋宋间人宗炳《画山水序》曰:“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晚年宗炳因年老无法登临山川,便画成山水图“卧以游之”,他认为这样同样可以领略山川风光,甚至比真景物还要幽渺深远。他说的“神思”显然含有想象的意思,因为他的“卧游”主要是要依靠想象的。与刘勰同时的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也说过:“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刘勰《神思》篇说神思的功能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  相似文献   

13.
留白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留白的妙用,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写道:“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过台湾》在进行大量田野调查、掌握丰富文献资料和第一手“活态”资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影像历史叙事方式,展现300年来台湾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它从考古发现、学术研究里梳理史实,在台湾百姓口述的历史事件里确认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铲除“台独”史观的深根蟠结;以影视传播的历史叙事,在文缘相同、法缘相续中建构文化认同的共同记忆,揭露“台独”史观篡改历史的险恶用心;从闽台对渡的故园绝恋、政权更替的影像挖掘、对日抗战的家国情怀中,确认国家认同的共同记忆,揭露“台独”史观分裂国家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细读小说《动物凶猛》,呈现出隐藏在王朔童年记忆中的某种伤心和困惑:在一个由“文革”开创的孩子们的“自由世界”里,生命的河流会遵循怎样的行程。这既为我们如何阐释王朔的写作提供了某种启示,也使得我们采取更复杂的态度面对“自由”。  相似文献   

16.
杨沫的《青春之歌》将“个人记忆”织入“宏大叙事”,以最具个人化特质的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巧妙缝合,在经验与超验之间建立暗喻转换的关系,使知识女性林道静的爱情经验与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在由爱情履历里三个男性所构成的精神履历里的三个阶段中统一起来,一举获得成功。其中,作为知识分子主人公的女性性别的文化意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部小说局部的明显不足和修订本的失败则缘于“个人记忆”的欠缺和消退。  相似文献   

17.
董迫的《广川画跋》是一部以考据为主兼及议论的绘画品评著作。其中《书百牛图后》一跋,体现的是董迫论画重“理”而不拘“形”,他不主张“以牛观牛”的观察视角,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他的其他相关跋文中。董迫论画重“理”,也是宋代理学思想在画论领域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8.
伦敦泰晤士河畔,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中,有一“诗人角”。它是英国著名文学家们的墓地。几百年来,文人们一直认为死后能埋葬在这里是无上的光荣。“诗人角”里,坟墓累累,纪念碑林立。十四世纪的“诗圣”乔叟,在这里占有突出的地位。除坟墓外,还有“纪念窗”一扇,上面画着他的名著《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图画。“诗人角”的中央,埋葬着十九世纪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他的《雾都孤儿》和《双城记》等作品是路人皆知的。和他们一起长眠的还有诗人丁尼生、布朗宁、小说家哈代,以及辞典编辑的鼻祖约翰逊。举世闻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死后被葬在他的故乡斯特拉特福的教堂里,在“诗人角”有一个壁龛,放着他的雕像。但  相似文献   

19.
弦冷 《世界博览》2010,(22):58-59
全世界钟爱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在“原产地”印度遭遇了冷落和抵制,只有歌舞升平的“超现实”电影,才被认为是宝莱坞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情种画廓”是古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巨变,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发生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连成》,作为古代描写爱情的学伤口链条中间的三个小小的环节,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爱情观念,道德发展的轨迹,织成一道“情种”未必都懂情的“情种画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