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态批评视角对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困惑与觉醒、反抗与追寻以及死亡与重生,揭示了二战后美国人民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通过分析霍尔顿的纯真守望,告诉世人要怀揣反抗虚伪、守望纯真和追寻自然之心,要用爱与理解来解决生态异化的问题,最终实现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2.
试论李佩甫笔下的反叛一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佩甫的小说在继承批判“国民性”传统的同时 ,也重在发掘乡土民间本身以藏污纳垢形态表现出来的反抗内容。在他的小说里主要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反抗者。尽管有种种局限 ,但他们在反叛过程中所体现的、未曾被这块土地性格驯服的桀骜之气 ,始终是值得我们赞美的 ,也是探索民间现代出路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英国经典短篇小说《捡橡果的孩子》讲述了一个在人性受到压抑的社会环境中出生的男孩,由于其身份的特殊(系非婚生子),因而被社会抛弃的悲惨故事。小说中,作者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描写和阐释,把自然的自由美好与社会的残酷无情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人性关怀缺失的真正原因,同时也批判了当时已名存实亡的宗教,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去追寻真正有价值和内涵的宗教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鼠疫》     
正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很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相似文献   

5.
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一直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留学国外的经历、复杂的成长环境及其自身对西方小说的偏好,使他成为中国当代最富后现代色彩的作家之一。王小波的小说始终以一种反"乌托邦"精神姿态彰显着对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充分肯定,以及对奴役的反抗,从而达到对各种时代的不同社会进行揭示和嘲讽,使小说呈现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真正的爱的世界中,总是颤动着创造与毁灭的双重力量。爱是意志的融合,爱又是意志的交战,它们共同存响于生命的行进之中。申爱萍爱情诗之美丽与纯粹,就在于她用绵绵不断的丰富的生命体验表现了爱的欣悦与痛苦,同时,也展示了现代女性健全美丽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谭淑红 《科技信息》2008,(5):197-197
蘩漪是曹禺先生《雷雨》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最丰满的角色。她是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并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她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她紧紧抓住与周萍一种阴鸷的爱,却又被无情的抛弃,最终导致了她对一切的报复。文章充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人,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而实现自我理想,即使反抗,也将以悲剧告终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中充分展现了他眼中的梦魇世界,同时也以“卡夫卡式”的创作特色生动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在强大的梦魇世界面前,卡夫卡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妥协,他们在绝望中奋起反抗,而这种反抗也带上了浓厚的卡夫卡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入手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丰富的文化现象如飞翔的神话和奇特的命名等进行阐释,同时通过对小说人物梅肯·戴德父子和彼拉多的描述简要剖析莫里森对本民族文化出路的探索与追寻,并最终提出了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下,我们对待本民族的文化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给予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影响了文学观念。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变革。近代小说文体的变勒主要表现在:小说类型扩大,出现了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叙事模式出现了限制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和倒叙等;长篇章回小说体制的冲破;汲取西方小说艺术技巧;环境描写的加强。这一切都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中国小说在近代化进程中跨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紧密地结合社会,反映了现代美国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暴力、革命、自由、人性和种族歧视。也许莫里森并不想在她的小说里展现出存在主义,但《宠儿》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征,如:人生的无意义:面对虚无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行动反抗生存的荒诞从而探求生活的真义。  相似文献   

12.
路文彬长篇小说《天香》从探寻自我与爱的本质出发,紧扣"爱"这个宏大又具象的命题,讲述了几对性格习惯和成长环境相差很大的年轻人,在自我成长路上对自体、对生命、对爱情的认知迭代和行为修复。从以"占有"为最终目的爱,进化为一种彼此连接中的"存在",这种更高尚的生命状态继而让爱在自我与自由中流动,完成了个体的建构、再探寻到深层觉知。爱着彼此但不能实现形式上结合的人,自体生命的实质都完成了升华与关系真正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小说的读者在“贾平凹──贾平凹的小说──贾平凹小说的读者”这一动力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们本身也是主动的,具有推动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功能。在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读者也创造贾平凹,影响贾平凹的创作。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正是在这种生产和接受的复杂的、交错的、无限的、延续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的。  相似文献   

14.
小说《荆棘鸟》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塑造了三位坚韧、善良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她们与命运的抗争、对爱情和幸福的执著追求却令人慨叹;小说也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锡伯族文学发展史上,相对于诗歌和小说,锡伯族散文创作没有诗歌的历史悠久,也没有小说创作的影响大.但新疆锡伯族散文创作是锡伯族文学创作百花园里的玫瑰,有着无尽的爱、丰富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锡伯族作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抒写,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索,具有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吴组缃的文学创作关注的核心始终是“人” ,始终充满着对“人”的命运的真切关怀 ,尤其是对封建宗法制度下妇女命运及经济衰败中下层普通民众命运的关怀。在人物悲惨命运的展示中 ,也表现了作者对伦理道德等文化方面的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呼啸山庄》叙述了一个穷小子对富家女的爱的追寻、失落、死亡的凄美故事。作品采取了相似的外来叙述者来建构故事框架,在浓重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中展现男主角的追寻、反抗、死亡。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创造的人物体系中,对自由的无私热爱和狂热追求是其明显的特征。在他的艺术世界中,个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其任性的反抗坚持着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他们固守于自己的自我意识,既表明对现实的不妥协态度,又为之疯狂。所以,自杀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这种死亡成为一种对生的超越和向自由的飞升。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体制转轨的历史条件下 ,弱势群体的弱者地位日益彰显。其权益受损问题渐为各方所关注。然而 ,无论政府还是学界 ,其关注视角始终局限于自上而下的经济拯救以及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关怀 ,而于政治层面的解决途径却鲜有论及。本文认为 ,对弱势群体的经济救助固然必要 ,可真正能够彻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是保证弱势群体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让其参与政治 ,自由、有序、规范地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为此 ,必须加强构建弱势群体有序政治参与的运行机制 ,并使之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所罗门之歌》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不断进行渗透和颠覆,以使美国黑人逐渐忘记历史。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坚持不懈地修复着黑人文化。她认为,黑人同胞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以其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本文分析了小说主人公“奶人”的自我追寻,认为黑人的自由与发展要依靠像“奶人”这样的年轻人,“奶人”的成长经历代表着作者与黑人同胞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