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辛晶 《奇闻怪事》2009,(12):6-7
“留白”,是中国书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书画中的留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达到“意无穷”之境界。而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课堂教学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留白。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文学思想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示出他从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到转而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复杂历程.既反映出周作人文学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显示了五四时期相关文学概念内涵的多样性,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及相关作家的文学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和朱淑真作为理学昌盛之宋代女作家,她们的作品在宋代文坛交相辉映,绽放出耀眼光芒。从两人的情感体验来看其各自的创作风格,她们在“花”的意象选择上各具匠心;前者婉约中见豪放,后者于婉约中见悲怨;在修辞上亦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听课的尴尬     
邵明法 《奇闻怪事》2006,(11):43-43
一次,听同组的王老师讲课,他讲的课题是《两小儿辩日》。文中的两个小孩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还是“日中时去人近”这一问题而争执不下,最后就连孔圣人也“不能决也”。两个小孩争执的问题引起了该班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王老师好像是不忍心破坏学生们的兴致,就放手让学生讨论起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花在李清照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而我们如果仔细品读李清照的这些“花”词,能发现:花在她的笔下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象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在宗教艺术中,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本文拟就从宗教艺术中象征的功能性即审美价值方面来探讨宗教艺术中的象征手法。在探讨之前,首先对“宗教艺术”和“象征”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解说,以使确定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一个或几个作家被另一个国家接受,而且流行普及开来,这就是文学之间直接的相互联系。在某一种文学或某一个时代中,外国作家被接受,成为文学鉴赏趣味直接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会影响到本国作家的读者群,也会影响本国作家本人的艺术和批评意识。”①这种直接性和借鉴性使得许多作者从不同的出源写出许多主题题材篇名相类似的作品,如  相似文献   

8.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鸟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哈代的悲剧艺术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哈代与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英国文学史上新旧承替的特殊地位,及他本人在艺术上的严肃追求,使他成为一名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家。伍尔夫将哈代称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Lynd曾经说过:“在哈代的同时代作家中,几乎只有哈代用悲剧的眼光看待生活,这一点在精神上与20世纪的人生观一致。”在表现悲剧艺术方面,哈代的小说超越了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善取人之短     
不急于学人之长,而精于“取”人之短,乍一听匪夷所思,看起来有点“马后炮”的味道,细想却不无道理,让人“吃一堑,长一智”,一味地学人之长。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只能永远跟在别人身后;巧妙地“取”人之短,却能出人意料.拽到自身问题不足。人类正是从无数的失误和挫折中吸取教训才变得聪明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长篇小说Invisible Man在国内出现了三种译法:“无形人”、“隐形人”和“看不见的人”。这三种译法都一语道破美国黑人被忽视的生存状态。“失明”和“追求自我”是这部小说的两个重要的主题成分。结合这两个主题来探讨,在三种译法中,“看不见的人”既反映了黑人的生存境遇,又凸显了“自我追寻”和“失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部最近收到两篇文章,内容都涉及到我国古时的成语“鹊巢鸠占”。而这两篇文章的观点又多少有几分相左,我们在此将这两篇文章一并刊出,请读者自己去研读和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一、鲁迅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才能,高度评价了民间文艺的成就。二、鲁迅对文艺起源问题的不断探索。三、鲁迅提倡文艺大众化,号召作家向民间文艺学习。四、鲁迅提出了艺术对立的“两种文化”思想。五、鲁迅对神话研究的独特贡献。六、鲁迅对民间文艺搜集、鉴别、整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两位风格接近的作家白先勇和福克纳的两篇短篇小说,这两位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其相似之处,揭示出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对父权文化的反抗。由于父权文化根深蒂固,这种“被迫”的、“不自觉”的反抗往往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与此同时,这种反抗也打破了父权文化不可动摇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甘肃科技》2011,(13):186-I0001
从亚特兰蒂斯大陆文明到两河流域文明,从爱琴文明到华夏文明,文明一直影响和延续在这颗蓝色的星球,激荡和渗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和而不同”,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五讲四美三热爱”,二千年前的中国文明一直影响着当今的文化,贯穿在创新与发展中。可以这样说,中华文明的每一次复兴都在全世界形成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一种》是最能体现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创作风格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以一个处于家庭伦理关系中兄弟之间相互仇杀的故事,借助散乱、破碎的结构和无色调的语言,表现作家时传统理性、经验、常识和秩序的怀疑,突现出“零度风格”,从而展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为通过社会革命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良好机遇,从这一生存环境和文学审美观念出发,中国现代作家的三种选择具有代表性:一是以鲁迅等为代表的自觉将自身的文学活动与时代意识形态主题相联的作家,执着于或启蒙、或救亡、或启蒙与救亡并重,自觉回应一日千里的转折时代对文学责任的义务的呼求,对中国现代意识形态主流建设乃至社会革命都做了巨大贡献;一是以前期创造社作家等为代表的执着于“为艺术”的人们,人们尽管深恶中国现代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反对文学的功利性,执着于文学之“美”、“纯”的追求,这类作家的创作不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而且也无悖于作家的“职业”要求,何况其中还有一个发展转化的问题,所以,对此应予基本肯定;第三种选择是一种有愧于“作家”称号的选择,如周作人等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的“叛卖”、“附逆”,除铨等出于某种政治与商业利益,置基本的道德与人格于不顾的文学游戏者。  相似文献   

18.
作家阿城在《棋王》中运用第一人称有限知觉叙述者“我”(目击者)来观察和叙述主人公王一生的棋道与处世之道,通过表层结构中主人公故事的发展来展现“我”从寻道到悟道的过程这一深层结构,使在表层结构中处于故事边缘的“目击者”成为深层结构中真正的主角,从而揭示出作品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19.
陈清云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4):18-21,24
白居易集里的110多首咏花诗反映了他对花的喜爱。白居易咏花诗大部分表达惜花之情。落花促使白居易对命运、生命、人生终极意义等问题进行探求。儒佛道互补的思想,使他走向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超越。白居易咏花诗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用美人喻花,把眼花与自然界的花相对比,还首创了“别花人”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20.
被钱钟书白谦为“少年作品”的《围城》是一部“孩子气”十足的“大作”,作品漫画式的审丑艺术背后,融合了作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领悟,涌动着作家那感人至深的“少年情结”和以孩子的无比真诚反抗世俗的痴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