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视超光速运动的相对论超光速模型[1 ] 的基础上 ,进一步给出视超光速源的核与子源的视速度方程、核与子源速率相等条件下的真实速度方程、核与子源设为光速时的视速度关系方程。然后将观测到的视速度 Vapp和由自康普顿散射机制推算的喷流与视线的夹角θ的数据代入真实速度方程 ,所得值再代入核与子源的视速度方程 ,结果表明 ,离我们而去的核表现为“固定”,而向我们而来的子源表现为超光速 ,二现象在相对超光速模型中得以统一。 [1]及本文对单一天体的运动也适用。  相似文献   

2.
在《相对论视超光速模型》〔1〕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推导出:视超光速源(简称SLS)子源的真实速度方程;一定速度的子源的视速度最大值的喷射角方程。然后将视速超光速源的视速度和由自康普顿效应推算所得的喷流与视线的夹角的数据代入子源的真实速度方程,进而,将由此得出的真实速度数值代入以上喷射角方程,再将由此得到的喷射角值代入子源视速度方程,从而求得子源可能的视速度最大值。通过以上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一定速度的视超光速源的子源,存在一最大视速度,对应一个一定的喷射角,不同速度的子源的最大视速度不同,对应的喷射角也不同。子源的真实速度越大,相应的最大视速度也越大,对应的喷射角则越小。因此,一定速度的子源的视速度不是喷射角越小视速度越大,而是喷射角越接近子源视速度最大值所对应的喷射角的子源的视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运动物体的观测问题,文章先论述了光速是光子相对于光源的速度,介绍了光在纯粹的空间中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提出了运动参考系时空、视时空和静止参考系时空的概念;分别导出了物体在纯粹的空间中和移动的介质中运动时,运动参考系时空、视时空与静止参考系时空的相互关系。运动物体观测论解决了运动物体的观测问题,运动不会产生长度变化、时间变化和质量变化,不存在光障。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精细结构常数(FSC)的定义和测量,介绍了J.Webb等人根据对遥远的类星体观测发现的FSC异常。他们所分析的光是宇宙早期时天体发出的光,发现那时α之值较小,故认为宇宙早期时光速值较大。介绍了P.Davies等最近提出的理论观点,认为在创世大爆炸时光速非常大,据此容易解释宇宙的大尺度均匀性;如光速可变,就必须重新审查关于时空的理论(狭义相对论SR)。为了解释Webb实验,本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认为在宇宙的早期光子速度较快、能量较大,亦即在那时光速值(c)和Planck常数值(h)均具有高于目前标准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光波和物质波的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发展,讨论了该理论的存留问题。认为光子的静质量和光子的内部结构仍是科学中的关键性疑点。指出,虽然波粒二象性成立的前提是波长足够小,但在现有理论中却提不出一条清晰的界线。讨论了光波和电磁波是物质还是物质属性的问题。提出了对de Broglie波超光速相速的疑问。分析表明,如何建立电磁脉冲的粒子形象的问题仍需解决。此外,探讨了当电磁脉冲以超光速传播时相对论是否受破坏。最后,讨论了消失波的粒子性和虚光子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一个科学猜想:自然界的物体运动速度覆盖从0到∞的全部数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超光速世界的物理规律在物体速度趋于光速时以Einstein相对论为极限。提出了超光速测量的新思路,即利用系统经济学的层级战略思想,增加超光速测量的维数:至少增加一个变量同时和光速一起测量,或者考虑增加测量仪器的维数。  相似文献   

7.
江兴友 《广东科技》2012,21(9):233-234
红移是测量时空尺,红移量(Z)是光与源速度的标志,Z也等于等量光通过时间比发射时间的延长量。按本文公式V=C×1+Z-Z斋,不管Z值多大,都可得出完全符合哈勃定律(退行与距离成正比)的光源视向速度,不需考虑时空膨胀和弯曲。光速定律:不同运动天体光不以相同速从我空通过,退行星系光都得减速,减的量与退行量同等。百年红移之谜彻底揭开。  相似文献   

8.
时间和速度一样都是相对的。当一个物体运动的越快(越接近光速),那么他的时间过的也就越慢。t'=t*sqrt(1-v~2/c~2),c为光速.根据这个方程,当运动速度到达光速时,时间就停止了.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有超光速,那么这个方程是无解的,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当超过光速时可以使时间倒流;不仅如此,如果由于无数个生命过程同轨迹地返回,必定产生时光倒流。  相似文献   

9.
江兴友 《广东科技》2010,19(14):45-46
光速理论像把测量时空尺,是支撑天体物理学和相对论的支柱,不可有半点瑕疵。探索光运动特征,寻找光速(C)的参考系,揭红移奥秘,推导求光源退行速(V)公式。计算不同运动、不同距离(D)的天体光在地球空间的通过速度(BC)为宗旨。探索得之:光是直接以"加速度"的形式从运动的源中"发射"出的。光速,就是光离开源的不变速,是源速基础上的速。光在以源为C的参考系扩散时,就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源的空间速。光的波长不因星系退行而拉伸。所谓红移,是因退行抵消了与退行等量的光在地球空间通过时的速度所造成的波延长的"假象"。不同运动星系光不以相同速从银河系通过。光、声在多普勒效应中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不存在与源运动无关的光在空间绝对速——C。  相似文献   

10.
现行理论认为:光速(C)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光与声在多普勒效应中表现完全相同.不管光源与检测者在空间如何快速运动,测得速度都完全相同(这是不妥的).本文宗旨:探索光运动特征及确立光速C的数值参考系,揭"红移"奥秘,推导与哈勃定律相吻合的天体退行速(V)公式. 本文探索发现:光是从运动的源内"直接发射"出的,C的数值是由"加速度"决定的,是在源速基础上朝不同方向的加速,光也就永远以源为C数值参考系扩散开来,形成对称的、无限扩大的"大光球"(场)与源是不可分割并同步运动的,所以光在空间速度就得叠加于源速之上,光也就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延续了源的惯性速,避免了朝源后方的流向.这是光极其重要的运动特性.所以在传播中各向波长和离源速度都不因源的运动和星系分散而改变.因为星系都在匀速分散,所以,相对地球不同退行速天体光不以相同速从地球空间通过,银河系的光也不以相同速穿越沿途千万重相互分散的星系,穿越速度必随被穿越星系的退行速递增而递减."红移"现象是遥远天体光在我处通过速度被退行的源拖着同步下降效应.  相似文献   

11.
传统测量方法是通过采用测定光信号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来确定光速的.作者利用周期性光信号测量光速,即首先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混频滤波,进而测量相位差和时间增量求得光速.  相似文献   

12.
先前的研究已经说明,根据至今在高频率范围内对光速的测量结果,既不能证明真空中光速没有色散,也不能够对光子有质量与否做出判断,因为光子质量引起光速的色散只会集中地发生在频率逼近于零的长波光子辐射的小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为寻找光子质量引起的光速色散,本文关注于静电场的研究.按照波粒二象性,必须放弃"静电场的频率等于零"的观念;静电场应被视为长波光子的辐射场.由光子质量引起的光速色散就发生在静电场的小频率范围内,静电场的传播速度就是频率最低端的光速.计算表明,若光子有质量,则静电场中存在着可观数量的慢光子,它们的速度与极限速度c相比大约低3%到10%.为证明光子质量引起光速的色散,应该测量并分解静电场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3.
以3个相对论效应为基础,用速度定义验证光速不变原理.强调了空间与时间的相对性和统一性.指出计算光脉冲速度时必须用同一个参照系里测量的时空量.  相似文献   

14.
超光速佯谬     
通过对两例超光速问题的分析,以澄清对光速C物理实质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5.
实验中,利用微波源发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波导中借助测量线测定相应的电磁波的波长λg,计算光速c,验证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相似文献   

16.
梁氏变换下的非瞬时尺缩效应公式是不正确的,梁氏变换下,加速系仍然不是单一的体系,梁氏力学公式不可能是精确的公式。梁氏变换允许超光速体系存在,这又导致“信号的最大传递速度为光速”的假定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波运动假说” ;运用“波运动守恒律”证明了物体质量对速度的依赖关系m =m0 / [1- (v2 /c2 ) ]1/2 ,并根据这个关系证明了任两个有静止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必须小于作为常量的绝对速限c ;推论光子的静止质量并不为 0而为无穷小 ,光子的速度并不绝对等于c而是无限逼进c ,不同光子的速度并不完全相等 ;指出光子频率的红移或蓝移正是以另一种量纲 (超量纲 )的形式表现出的光子的速度的变化 ;认为相对论实质上是引入了波运动效应的牛顿力学  相似文献   

18.
对多种轻质模型沙的物理化学特性及起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型沙林料中,煤粉和煤灰相对而言性能比较稳定,特别是粉煤灰成本低,易加工,可动性强,是模拟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理想模型沙.通过试验研究还发现,轻质模型沙起动规律一致,一般可表示为V0=kdHa形式.  相似文献   

19.
光速是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对论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光速不变,用光信号作为测量手段导致了相对论的时空有许多新的特性,如同时性的相对性、时间延缓、空间弯曲等.可以说,相对论的时空是由于对光信号的测量而建立的,相对论是一种测量理论.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对时空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19世纪末物理学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遇到的困难,分析爱因斯坦如何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大胆对经典物理时空概念进行深刻变革,创立了全新的现代物理时空观,揭示了爱因斯坦科学的物理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