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归纳了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类型——强人类中心主义、弱人类中心主义,同时评述了麦基、古思瑞的强人类中心主义论点和诺顿、达琳、古德的弱人类中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进行分析,认为弱式人类中心主义是对强式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超越,而可持续发展是对弱式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身是建立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环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然而,由于受人类中心主义历史演进的影响,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这种哲学基础地位受到了种种质疑。对这些质疑的有力驳斥,成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的最好辨析。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为满足人类自身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自然生态环境因盲目开采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与生态旅游具有共同的价值指向,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当然,非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分膨胀有"矫枉"价值,但本身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观点各有利弊。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整合与超越,它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后代留下一个无"赤字"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按照道德共同体范围拓展程度的不同,非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分为动物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它们分别将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从人类拓展到动物,所有生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这不仅显示了人类具有包容万物的宽广胸怀和道德境界,也反映了人类具有妥善处理人和大自然之间关系的伦理智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思想家为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四点证明理由 :自然目的论、神学目的论、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理性优越论及其现代变种。主张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家从实践困难、逻辑缺陷、利己主义尾巴、道德进步的界限四个方面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诘难。只有实现元伦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转换 ,才能真正理解并参与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生态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人类中心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人类中心主义众说纷纭,本文选取了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对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并自觉扬弃人类中心主义,这是"自然辩证法"教学中颇具难度的问题之一。讲授人类中心主义,首先要从各种纷乱的概念中厘清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其次要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剖析它的诸多理论局限,最后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流观点,为下一堂课的重点讲授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挖掘培根、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可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推崇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对自然采用粗暴蛮横的行为方式,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侵犯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权,加深了人的异化。要走出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阴影,应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被部分学者所倡导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与国际法的理论基石——国家主权的矛盾不可调和,且没有得到充分的国际法文件确认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公认,在事实上也只维护全人类的总体利益而非全体利益,故而遭遇诸多理论障碍和现实悖论,不能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在现阶段更多地体现为一项国际法理念或国际道德。  相似文献   

12.
浅谈21世纪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参考咨询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公共图书馆将面临新的挑战,封闭式服务转为开放式服务,其核心在于如何加强原有的读参考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人日”起源于人们对人自身的重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日具有节日饮食、节日装饰、登高赋诗与出游踏青、拜神及驱鬼除秽等多项礼俗内容。  相似文献   

14.
梁祝故事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对于其爱情悲剧的原因产生了多种解释和异文,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命运早定说、社会原因说和误期说三种。在梁祝故事不断发展和经典化的过程中,命运早定说被取缔,社会原因说的内容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不断被更改,而误期说则被一直保留并得到强化。误期说从"性格"和"偶然"的角度来表现梁祝悲剧,肯定主要人物的"过失"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使梁祝爱情悲剧更具普遍性和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它体现了梁祝故事经典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学术界更加关注女性,女性主义史学也日渐兴旺。理解女性主义史学研究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附于社会流行思潮,应当从女性主义史学研究的本身去探究其价值。女性主义史学的研究意义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女性主义史学研究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即学理层面的意义;二是女性主义史学研究的具体内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建筑为了人”的根本目的性出发,分析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建筑多元共存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时空条件对建筑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提出建筑不能超越阶段发展的概念.最后提出了发展当代中国的现代建筑的一种主张.  相似文献   

17.
公平责任原则上升为一般性的归责原则,在逻辑上易产生冲突,实务中也难以操作。因此,在我国的侵权行为法中,不能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角度来认识公平责任,也不宜使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提法,应该把公平责任作为无过错责任的一种类型来认识和理解,并应最终将其功能归还给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基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已经进入基因技术时代,基因所蕴含的财产价值日渐显现。在给予基因知识产权保护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基因专利的利益分享问题。通过对基因资源的惠益分享的立法基础、分享主体和分享范围进行分析,并对基因资源惠益分享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格物致知”是朱熹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历来研究者们对之训解颇多。上世纪30年代,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下卷)的评论中,从为学方法论角度,质疑朱熹的“格物致知补传”思想之合理性。而实则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本身是与其理学本体论相呼应的,其所要格之“物”主要是“日用问应事处”,即是人伦日用之事物;致知之“知”主要是对“至善”之所在的认识,即是明乎先天已存在于己的儒家的道德之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工夫最终所要达到目标仍是为人寻到先天存在的道德伦理价值.以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准则。从而认识论工夫与修养工夫两者在目标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受全球网络化传播的影响,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出全球化、同质化、美国化、动态化和大众化等特点。不同文化之间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沟通、理解和融合,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摩擦和冲突。我国可以借鉴别国经验,发展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