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马尔库塞思想的阐述,指出20世纪50年代是马尔库塞思想转折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他提出一种新的解决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弊端的方法一爱欲解放论,并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战后科技的发展及深刻的精神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及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等方面说明他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马尔库塞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更进一步认识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弊病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德里达看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就是一种异质性的播散,而不是直接继承马克思的原本固有的观点。德里达把批判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本身就包含着相当浓厚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色彩;通过德里达与马克思就批判差异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们都把批判精神贯注在自己的哲学中,但二者所批判的对象却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是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以及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批判中生成的。根据不同时期批判对象的特性,马克思依次揭示了寓于批判对象中的人本质的内涵。在次第展开的革命的批判中,马克思人本质理论逐渐完善,并且最终在批判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使人本质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照耀下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从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到批判人本质的不同异化形式,最终揭示社会关系既是人本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人本质的异化,其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生成方式,并且仍然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这一点集中表现在他批判地理解了黑格尔的《现象学》即"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1根本之点在于马克思抓住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阐述的意识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并从人的真正的现实性即人的感性现实出发对黑格尔关于意识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观念进行了扬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机会主义问题同众多的机会主义者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斗争,他们所批判的机会主义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阶级立场"上的机会主义,另一种是"斗争策略"上的机会主义.在中共早期革命的历史中,也发生过几次重大的机会主义错误.同马克思恩格斯时期所斗争的机会主义相同,这些机会主义也可以分为"阶级立场"和"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6.
既定的社会现实孕育既定思想的稚体,催生既定思想的发展.对特定理论资源的批判继承也为既定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增加了养分。纵观马克思的文本,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自由历史、费尔巴哈的"类"的概念的延伸以及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的现实化,成为了马克思批判和借鉴的标靶,同时也为马克思构思个体自由思想提供了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运用批判性思维批判了各种错误的思潮,批判了僵化、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及制度和体制中的弊端,推动和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充分地体现了其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无畏批判精神的品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语境中,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概念指称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本质上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的、歪曲的反映。而在经济学语境里",意识形态"这一术语则"隐身"于拜物教观念、精神生产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新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新"替身"——拜物教,指明了走出意识形态牢笼的根本途径——建立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是法国启蒙运动者特拉西为了摆脱宗教和形而上学的偏见而提出的观念学的概念,它在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中获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批判向度由对理论形态的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转向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之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向度主要侧重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甚至认为意识形态已终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基本观点的过程中阐释了政治解放批判思想。在肯定鲍威尔宗教批判合理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将犹太人解放问题转化为世俗问题,展开政治解放批判。马克思认为,宗教在完成了的政治国家仍是富有生命力的存在,这恰恰蕴含着政治解放的必然限度。政治解放必然导致个体异化和国家异化,必然要经由市民社会批判,使得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达到人的解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现代性的理论本质在于,在实践基础和历史唯物主义视阚中,形成以资本为中介、原则、标志.反映现代社会的价值、特质、精神原则的范畴体系.马克思从时代和理论的双重制高点批判和颠覆了旧现代性,形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如下特征:资本性、实践性、拜物教和异化劳动、全球化和流动性、辩证的唯物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揭示社会运行神秘面纱的一把钥匙,是马克思开创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建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发展理论的建构路径上,马克思通过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解构与建构相统一、实现自我批判的社会本真批判,建构起一套真正直面社会问题,以关注"现代社会"发展命运,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人类解放为内容的严密的科学话语体系,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生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整体性"作为黑格尔、马克思和卢卡奇思想的方法论特色呈现一种辩证过程:黑格尔从绝对精神出发,以之统摄万象,含纳百川,其意旨在"精神";马克思主义使思辨哲学从"天国"走到"人间",通过精神和市民社会的勾连而形成唯物史观的"整体性",其特质在"交往";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通过黑格尔激活马克思——从而复活了辩证法的能动"主体性",其意蕴在"行动"。从黑格尔、马克思到卢卡奇的"整体性"方法论,呈现出由"精神"而"交往"直到"行动"的辩证路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马尔库塞思想的阐述 ,指出 2 0世纪 5 0年代是马尔库塞思想转折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他提出一种新的解决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弊端的方法—爱欲解放论 ,并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战后科技的发展及深刻的精神危机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 ,及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等方面说明他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 .马尔库塞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为更进一步认识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弊病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全面人"思想的理想取向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对宗教神学进行批判,以此来完成和实现由"抽象的人"走向人世间的"现实中的人"的转变;第二阶段,通过对现实中的所造成的"畸形人"、"片面人"的社会制度的批判,来实现人性的复归;第三阶段,通过塑造自由发展的"全面人"来实现人类的高级社会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全面人"思想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论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17.
1843年春夏季节写于克罗茨纳赫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第260~313节的全面分析和和批判(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马克思未能将其完整写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从理性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对黑格尔关于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原则的批判研究,第一次提出并着重阐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市民社会思想.应当承认,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还不是在完全科学的意味上使用的,就其性质而言,还未完全突破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怪圈.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中深刻地孕育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的萌芽,为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通了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位置显赫,对它进行评析似乎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意识形态范畴内出现了一股"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精辟的分析,举证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流淌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因,直接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表征;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分别从哲学前提、理论渊源、阶级基础等多个层面做出了意识形态性意义上的有力批判。笔者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分析与批判,既可还原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到真正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场的思想进路,又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研究的新视角,亦可为应对我国当下涌动的社会思潮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哲学性质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演进的逻辑过程来看,其历史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继承-批判-理论创新.马克思通过继承黑格尔主义思想,并在政治实践中对其理论来源展开批判,进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解放的思想.人类解放思想标志着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