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的众多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活动在"公馆"这一空间意象之中,"公馆"成为解读巴金小说的一个重要意象。本文旨在以《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和《憩园》中的杨公馆为例,从公馆里的生活秩序、婚姻爱情和人物命运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一重要意象,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巴金小说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2.
所谓"五四意象"是指能够体现出"五四"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元素.在巴金的小说<家>中,"新书刊"就是这样的意象之一.作为能够体现新文化运动与旧的文化与传统决裂的新书刊,承载着作者和五四时代所赋予的很多启蒙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巴金作品中的"新书刊"还体现着极强的作者个人记忆和书写中的选掸性,由此也透露出作者个人信仰的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 巴金是当代中国文坛巨擘。他的小说自然朴实,热情真挚,能把读者带进他的感情世界中去。如果把他几十年来的丰富创作比作一条长河,这条长河充满感情的激流,“它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它曾打动过和继续打动广大读者的心,激起他们强烈的感情波澜。因此,研究巴金小说创作的感情活动,对于总结文艺创作规律,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巴金强调感情活动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巴金小说表达感情的独特性、巴金小说表达感情内容的构成等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觉新是巴金小说中颇具典型的一个人物,这一人物形象显示历史的永久性的价值。觉新的性格具有矛盾的双重性,其产生的根源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巴金研究,进入了一个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意向更加多元的新阶段。21世纪对巴金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仍然是个持续不衰的话题;有关巴金的研究大部分成果集中于他的《家》、《寒夜》、《憩园》等作品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家》、《寒夜》等小说引发的对巴金家族小说的关注是研究的新热点;对巴金散文创作尤其是《随想录》的关注依旧是巴金散文研究的重点;新世纪的巴金研究对创作主体的思想、人格结构、内涵及其意识、道德观、文艺观的方面投入不少关注;还有不少研究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巴金作品,所取得的成果颇有深意。但巴金研究在新世纪也存在着薄弱点。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中,觉慧真正爱的是瑞珏和琴这样的小姐,但她们一个成了大哥的妻子、一个成了二哥的恋人,他乃暂时移情于眼前的丫头鸣凤。觉慧和鸣凤之间所谓的爱情不仅是高公馆主人和仆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而且也是存在于世间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种普遍关系。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和巴金家庭小说中的一系列性格分裂的主要人物形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父亲斯特潘和高老太爷既专横冷酷又尚能知错,是大家族的统治者和受害者;母亲艾迪和沈氏既自私阴毒又母性未泯,是大家族的助虐者和牺牲品;儿子昆丁和高觉新既死守传统又胆怯懦弱,是大家族的继承者和失败者。通过上述分裂性格形象的塑造,福克纳和巴金的家庭小说反映了扭曲的家庭关系和各阶层人物的升降起落与精神面貌,以及旧社会解体和旧时代结束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激愤为特质的个性心理机制,构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激愤基调,成为其艺术风格的主要内容。激昂愤慨的气度是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模本;激愤的情绪积累是他小说心理描写的源泉;移情的渗透使其小说激愤的情韵更浓;激愤的抒情是其小说激愤基调的重要因素;激愤的个性心理机制是形成巴金创作风格的主导。  相似文献   

9.
以巴金的创作而言 ,如果分析《激流三部曲》或者《寒夜》才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特意选择了《爱情的三部曲》中的《电》 ,这似乎有些不合常规。《电》诞生的时候就生不逢时。出版时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当时的评价中 ,这部小说也是有争议的。《电》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家》相比 ,现在读它的人一定也没有那么多 ,这是一部逐渐要为人们所遗忘的作品。实际上不仅是《电》 ,现在很多人认为巴金已经过时 ,巴金只是讲革命 ,讲反封建 ,等等。我觉得是不对的 ,其实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今天我们重读巴金的小说 ,会发现他的小说里还包含了很多问题 ,…  相似文献   

10.
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他常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包括书信体、日记体,把这种主观情感在其小说中展现出来,同时辅以主观景物描写,使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渗透了作家的嬉笑怒骂,忧戚容色。  相似文献   

11.
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他常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包括书信体、日记体,把这种主观情感在其小说中展现出来,同时辅以主观景物描写,使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渗透了作家的嬉笑怒骂,忧戚容色。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相似文献   

13.
最能体现巴金制度文化反思追求的是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思,巴金家族文化反思主要表现在他对封建大家庭与普通小家庭两种不同家庭的不同反思上;相比而言,巴金更注重对封建大家庭的剖析,巴金小说对封建大家庭的诅咒式书写主要反应在专制的家长、受害的子孙、难处的婆媳、为奴的女性等四类人物形象上。巴金控诉封建大家庭,但却流露了对普通小家庭的眷恋。巴金小说在主题与题材上一直选择父子两代新旧势力冲突的家庭描写,但又与鲁迅、老舍、张爱玲、白先勇等人对家的书写不同。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件中的排比的类型可以分为:语素排比、词排比、短语排比、分句或单句排比、复句排比、句群排比等类型。排比在此类文件中能清晰地表达思想,加强语势,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件中的排比的类型可以分为语素排比、词排比、短语排比、分句或单句排比、复句排比、句群排比等类型.排比在此类文件中能清晰地表达思想,加强语势,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一部文学作品诞生之后,每一位严肃的研究者面对她所进行的评论研究工作都是一种重新发现的艺术,正像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曾说的那样,是延伸各自的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探险就要求研究者敏于发现作品中的新鲜话题,勤于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善于捕捉创作的规律,让自己的言说经得起艺术的考验。就巴金的文学作品而言,学术界关于巴金小说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成果非常丰富同时研究水平也达到很高水平的领域,但仍然存在重视  相似文献   

17.
巴金先生在《爱情三部曲》的前记里写道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样的两句话 :‘我不怕……我有信仰。’”反复阅读巴金先生自己亦喜爱的小说《电》 ,我感觉这句话就是对这篇小说最贴切而精辟的注脚。换言之 ,《电》的灵魂即为信仰。小说从始至终给我的最深感受是“人的神化”。看这篇文章 ,有时觉得像是在读一篇神话。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怀着无限高尚的理想和纯正无邪的信仰 ,为之“六亲不认”(篇末佩珠毅然坚持不去S地料理父亲之事 )、“抛妻弃子”(雄与同居仅两个月的碧的生离死别 )、“舍生忘死”(此例更是不胜枚举 )、前仆后继。我不禁想…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艺术创作虽然以长中篇著称,但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也写下了为数不少的短篇佳作。要了解巴金创作的全貌,探讨其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是十分必要的。从一九二九年开始写第一篇短篇小说《房东太太》,到一九七七年发表《杨林同志》,解放前后巴金共写了八十五篇短篇小说。其中,解放前写的分别收入十三个短篇小说集内,解放后写的十四篇收入《英雄的故事》(小说散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巴金的短篇创作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贯穿了巴金创作的各个时期,因而也就成为巴金思想和创作发展轨迹的鲜明体现。其中不少作品发表之后,立刻引起文艺界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小说中的嵌复式复辞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为表现气势美与变化美相结合的排比式嵌复;二是话语中塑造人物性格或表现人际关系的称呼语嵌复;三是短语或句子有意味重复的嵌复。小说嵌复式复辞的审美主要表现为反复中的变化美,与世俗生活的内容和通俗的美学情趣相得益彰;嵌复式复辞还具有刻画人物性格、蕴涵人际关系亲疏和情感态度冷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脱胎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使得"零余者"这一形象具有一番中国特色。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鲁迅、巴金、叶圣陶等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