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要介绍宾鸿赞教授,就不能不同时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其前身为华中工学院。之后的华中理工大学)——这个见证了他成长与辉煌的学校。建立于1953年的华中工学院,是一所与新中国一同迅速成长起来的朝气蓬勃的高等院校。1958年,年轻的宾鸿赞考入了同样年轻的华中工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五年制本科毕业后,宾鸿赞又读了三年的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精密工艺专业,  相似文献   

2.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外科和华中工学院机一系共同研制完成了心血管功能无损伤检测系统.该课题由第二军医大学蔡用之教授和华中工学院杨叔子教授负责.参加研制工作的主要人员有第二军医大学肖行贯、章晓东同志和华中工学院王治潘、赵星、李震、陈小鸥等同志.双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系统已研制完成,即将提交鉴定.  相似文献   

3.
“专家系统工程应用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会议1987年7月7日至8日在华中工学院举行。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新兴的重要研究领域,而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最为活跃的,最少争议的重要分支,是第五代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专家系统始于60年代中期,但在工程中的应用只是近十年的事,它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中国科技大学组委因事请假未能出席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和华中工学院等10院校组委出席了会议。华中工学院机一系、机二系、电力系、信息系、船舶系、自控系与计算机系均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各校同行们充分交换了在专家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开展研究的情况,参观了华中工学院正在研制的几个专家系统,讨论了“专家系统工程应用学术讨论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华中工学院锻压教研室、制图教研室以及有关协作单位联合承担研制的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冲裁模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CAD/CAM)系统,于1986年3月20日在华中工学院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5.
陈日曜教授     
陈日曜(Chen Riyao),男,汉族,广东兴宁人.1920年1月出生,1941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春回国后,任广西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兼代理系主任.1953年被任命为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担任华中工学院桂林分部副主任委员,1954年起历任华中工学院教授、机械系副主任、系主任和名誉系主任.曾任湖北省第三届和第四届政协委员,中国高等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刀具教材编审组组长,中国机械加工学会(生产工程学会)常务  相似文献   

6.
我校地理系主任邓先瑞副教授等撰写的,由本编辑部理科编辑室编辑的《地理纵横谈》一书,即将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课外丛书》之一。书中主要介绍了有关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和外国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97个专题和3个附录,采用生动活泼,新颖风趣的  相似文献   

7.
我跟郭启熹同志相识只有一年时间。去年,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和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正紧张地筹办第一届汉语音韵学研究班时,我接到他从福州寄来的信,要求参加研究班,心情十分迫切。九月份,研究班在华中工学院开学后,我才和他见了面。在课余,我常和学员交谈,帮助他们解决音韵学研究的定向、选题问题,郭启熹同志则将他写的一  相似文献   

8.
ZA81-63型多工位自动压力机是由华中工学院锻压教研室主持设计,由沙市热水瓶厂、沙市第一轻工机械厂和华中工学院等三个单位联合研制的.该机用于冲压热水瓶外壳肩、盖、底三大件,采用了气动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采用了由行星齿轮传动的夹板式毛坯送料装置、滚筒式带料单、双排样送进装置或圆片料自动送料装置,实现了冲压生产自动化.压力机吨位为63吨,滑块行程为220毫米,工位距为  相似文献   

9.
<正> 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高等工业院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第一次高等工程教育理论讨论会”于二月十九日至三月三日在我校隆重举行。参加讨论会有协作组成员: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南工学院、浙江大学、华中工学院、重庆大学、南京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华侨  相似文献   

10.
陈珽(Chen Ting),男,汉族,中共党员,贵州修文人.1919年4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42年湖南大学电机系毕业,1946年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毕业,同年任交通大学电机系讲师.1948年任贵州大学副教授,1978年任华中工学院教授.曾任华中工学院仪器仪表系系主任、无线电系系主任、自动控制系系主任、副教务长、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陈珽教授先后创建华中工学院自动控制专业(1965年)和系统工程专业(1978年).196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共招3届5人,研究方向为自适应系统.1981年我校系统工程专业经国务院审核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及博士学科、专业点,他被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生指导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华中工学院研制成功的一种小型双向快速阀的结构及驱动电路,建立了阀的数学模型,并对阀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数字仿真和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2.
<正> 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大连工学院等院校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系统理论中的科学方法和哲学问题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北京中央党校召开。中央领导同志,以及著名的理论工作者: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中共中央宣传部  相似文献   

13.
精密测量直流大电流是现代电磁测量技术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满足工业现场对直流大电流测量装置在安装时不断开母线,精度要求高以及要有一定的抗外磁场干扰能力的要求,由华中工学院、武汉电工仪表厂和贵阳铝镁设计院共同研制的HZD 100kA霍尔检零零磁通直流大电流测量仪已获得成功。1983年底通过鉴定,会上获得专家们一致好评。该测量仪现已在武汉电工仪表厂和宜昌电工仪表厂投入小批量生产。 HZD-100kA霍尔检零零磁通直流大电流测量仪运用零磁通原理,并采用多通道闭环系统,可防止工业现场的强大磁场干扰,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该测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为:量程100kA;35~100%负荷时相对误差0.2%;能抵抗100Gs左右的外磁场干扰;功耗为2kVA/100kA。这些技术参数表明,该仪器性能指标达到和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若由该测量仪全部取代直流互感器,其自身电耗仅炼铝行业每年即可节电300万度。此外,它的原材料消耗(矽钢片和铜)仅为老产品的1/2~1/3。该仪器的研在霍尔检零零磁  相似文献   

14.
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总局和标准化所委托华中工学院计算机系外部设备教研室研制的ZC-1型磁盘综合性能测试仪,于1987年1月9日在武汉通过了电子工业部计算机总局主持的正式鉴定.  相似文献   

15.
郭晴198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光学工程系,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获得光电技术硕士学位以及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使郭晴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充分锻炼了组织团队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元月六日,在江西省科委主持下,组织鉴定了由华中工学院水电能源研究所、江西省计算中心、江西上犹江水电站联合承担的江西省重点科研项目“上犹江电站水库优化调度”.参加鉴定会的有:水电部、清华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华中电管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及葛洲坝水电厂和一些设计院、调度所等四十三个单位的五十九名代表.上犹江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为赣南电网的主导电站,装机容量占全网水电装机总容量的60%,水库调节性能为不完全年调节.为提高水库利用水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一九八一年底,由华中工学院水电能源研究所、江西省计算中心、上犹江电站的有关人员组成了水库优化调度科研组,对上犹江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于一九八三年三月九日至十三日,在华中工学院招待所举行了科普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协、中央电视台、北京市经委、冶金工业出版社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学会办公室等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计52人.会议由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学田教授主持,主要交流、总结前段各地组织收看《看机械图》电视讲座的情况、作法、收效和经验,研究下半年重播的安排和提高教材质量等问题.还商讨了开办《机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05,(1):90-90
郭晴198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光学工程系,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获得光电技术硕士学位以及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使郭晴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充分锻炼了组织团队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科学院和华中师范学院邀请,意大利著名量子光学专家Franco·Persico 教授来华访问,于83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在华中师范学院举办“量子光学”讲习班。参加讲习班的有来自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工学院、安徽光机所、安徽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十七所院校及单位的副教授、讲师、助研等35人.在讲习班上Franco·Persico 教授作了关于“共振荧光理论”的系统讲授,并作了有关“双光子过程理论”的专题报告.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彭金生同志作了“超辐射理论”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材料在高速变形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理论,太原工学院应用力学研究室与南京工学院(负责起动态应变仪研制)协作,对扭转式超动态材料试验机进行了研究试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按预期目标研制成功。一九八四年三月,由山西省教育厅主持,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兵工部包头52所、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等十个单位的十九位代表,在太原召开了该试验机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们认为:该试验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