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言语中流行一种极限性的语义表达,这种极限性主要反映在表达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肯定态度和崇尚心理的言语中,尤其是在表称颂的性质形容词、表程度的状语和程度补语的运用三个方面,他们往往通过词义的转移、词语的活用等变异手段,同时配合对这类词语重音的夸大,来表达一种至高至极的极限语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拼词是指提取非固定短语的部分汉字拼舍而成的临时性词语。拼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与已有的某个词语“形”同“神”异,一类“神”、“形”俱新。在拼词的衍生过程中,缩略、谐音、重新解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应吸收比较优秀的拼词,权威性传媒当在拼词的使用方面做出表率,语言文字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调控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应做好语言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喻黎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174-174,173
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口头流行的语词,由于在口语中经常使用而影响至网络用语甚至书面语。每一种社会流行语都包含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都有其产生、流传的原因和动力。大学生的"郁闷"心理在个体的层面指的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需要改变现状,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办法,从而感到的窒息和痛苦。  相似文献   

4.
张榴琳 《科技信息》2011,(24):123-123,122
2010年,给力席卷全国媒体成为了最热门的流行词语。从来源看,它极有可能来自于方言;而从语法功能来看,给力是谓词性词语,可以单独充当谓语也可以充当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在后来的流行过程中又出现了加宾语构成支配式的用法———无论是意义还是用法都呈现出不断发展完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羡慕嫉妒恨”由“羡慕”、“嫉妒”、“恨”三个形容词整合而成,勾勒出一个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用于表达一种心理不平衡的复杂心态。该结构的流行源于其非同凡响的语用效果。“羡慕嫉妒恨”有可能词汇化为一个词。  相似文献   

6.
有大量“文革”时期的流行词语沿用至今,或者是经过一度沉寂以后又重新启用,现对这两种现象分别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探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以及沿用的词语与重新启用的词语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司仪芳  童悦  陆瑞丽 《科技信息》2011,(36):37-37,39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言语社团所特有的言语标记。语用顺应论认为,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这些语言顺应了当代社会、大学生心理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传播着强烈的时代感和变革中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空前活跃和生活交际的日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和潮流。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也是近年来汉语词汇研究关注的热点。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进一步研究网络新词新语中的词汇化等特殊语法现象,引导新词新语的正确使用。本文将对近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的词汇化等特殊语法现象进行探讨,使人们对词语的发展演变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单用的名词同语式“N是N”根据内在结构的不同,我们把它分为两类:主谓结构的名词同语式和紧缩结构的名词同语式。前者表达一种分辨性肯定,后者表达一种礼貌性肯定。两者的字面信息都不够,听者必须联系语境,调用社会知识,通过推理,才能解出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新闻标题大量使用流行语的现象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借用文化进化和传播的模因论对此加以分析,认为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新闻标题依附其上,其目的在于借助流行语强化其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11.
比N还N是比N还A的一种变异格式,也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从这种构式的特点、后项N的语义限制、与原式的比较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我们揭示语言的动态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仿拟在大学校园流行语运用中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成为大学校园流行语最重要修辞手法的原因进行了粗浅的探讨。认为仿拟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手法,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近年来,它成为了大学校园流行语最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3.
“很X很XX”流行语模式的语言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很X很XX”这一流行语模式的来源、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语言结构模式背后的语言美学功能的制约因素是其成为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4.
对"很×很××"这一流行语模式的来源、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语言结构模式背后的语言美学功能的制约因素是其成为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是一个容纳百川的大江湖,江湖上各色人等时不时就会喊几声号子,这些号子有的被四处流传,有的则很快销声匿迹。若想让你的号子流传得够久远,那么只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足够创新、足够好玩、足够有寓意。网络流行语,如今正以一种无厘头的姿态迅速生长和蔓延着,在其背后,究竟是无聊,是标新立异,还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而在这些网络流行语背后,又将折射出怎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比N还N"是从"比N还A"变异而来的一类特殊的比字句,经常出现于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有着特殊的句法表达功能。文章从来源,构成解析,"还"的作用,语法功能,语用效果等五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句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简论社会流行语及其在公文中的使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社会流行语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表现类型与传播途径,探讨其在公文中的使用原则与要求,即:需要、适度、准确。  相似文献   

18.
对大于1、小于等于100的n或大于1、小于等于200的n,得到N4、N2或N中的数用N3中不同的数来线性表达的式子。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N的A"和"A的N"结构的并列使用能够带来独特的语用效果。"N的A"结构是由"A的N"中"A"和"N"易位形成的,"A的N"是一种定中结构,"A"和"N"要同时既能作定语又要能作定语的中心语,名词化结构的"N的A"可以还原成"A的N";兼类词在"A的N"结构中,可以易位成"N的A"的形式;当"A"为名词时,"A的N"易位成"N的A"时又具有不同的形式特点和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N1和N2V”格式有四种不同的情形。本文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手段探造成“N1和N2V”复杂情形的原因,最后指出N1和N2的关系,“和”的性质也是形成“N1和N2V”复杂情形的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