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MRV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瘤体对上矢状窦的压迫、侵蚀和闭塞程度,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5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中,6例瘤体与一侧静脉窦壁外层附着,5例瘤体侵蚀静脉窦,4例瘤体长入上矢状窦内,窦腔完全闭塞,MRV所示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相符.结论: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的显示十分敏感,能够精确提供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全部进行128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价CT和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选择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018年4月10日~2019年4月10日治疗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47例展开研究,47例患儿均给予CT以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检出结果,确定患儿病情等级,明确出血情况,并分析诊断价值。结果:47例患儿中,4例重度,11例中度,32例轻度,分别实施CT及MRI检查后发现,CT检查发现5例重度,8例中度,28例轻度,MRI检查发现4例重度,10例中度,32例轻度,其中,重度检查以及轻度检查与实际情况一致。CT检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1例,检出率为87.23%,漏检6例,漏检率为12.77%,MRI检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46例,检出率为97.87%,漏检1例,漏检率为2.13%,MRI检查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漏检率低于CT检查,P<0.05。此外,比较两种方式检查47例患儿的出血情况发现,MRI对于基底节区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等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CT检查,P<0.05。CT与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检出率均较高,但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CT表现,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90例CT冠状动脉成像中,56例冠状动脉呈粥样硬化,26例钙化性斑块血管管腔轻度狭窄,3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右冠状动脉病变20例,左前降支病变25例,左回旋支病变14例,支架术后21例.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筛查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8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 MIP)、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肺动脉栓塞43例,肺动静脉瘘4例,肺隔离症1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3年来经临床证实的42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病变范围.采用Siemens Somaton emotion6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10mm,其中425例做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①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42例;②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8例;③胰内局限性高密度灶2例;④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筋膜和胃后壁增厚38例;⑤假性囊肿形成5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的坏死、出血及其程度,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该课题通过动脉内灌注乳胶的方法,对胫前-足背血管在足内侧,第一跖背及足外侧区的分支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显微解剖研究,并在临床应用获得成功.临床应用具有病程短、痛苦少、一次手术完成、效果好的特点,为临床修复多指皮肤缺损及多指脱套伤提供了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眼眶内血管性病变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内血管性病变资料,观察其CT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0例,其中8例位于肌锥内;6例混合性血管瘤中的5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且呈条状、分叶状或结节状,增强后明显强化,常包绕相邻组织;1例静脉血管瘤表现为条索状肿块,延至左颞部,伴多发点状钙化,邻近外侧壁骨质破坏;2例静脉曲张见迂曲扩张的静脉自眼眶前份向后延至眶尖;1例血管淋巴管瘤表现为广泛松散的条块状软组织影;1例血管平滑肌瘤表现为左球后视神经内侧椭圆形肿块;1例良性血管内皮瘤表现为与条索状的血管影相连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例血管外皮肉瘤表现为球后强化不均、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浸润破坏眶壁骨质。结论:根据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多数可作出眼眶内血管性病变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A及MPR、MIP、VRP等重建处理后可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9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4例,肺段及段以下栓塞苦8例。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FA)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有望取代在肢体血管成像方面长期采用的 X线血管造影技术。文章介绍了几种磁共振肢血管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寰枢关节在发育解剖上具有独特性,一定方式的外力损伤可造成寰枢椎骨折和脱位,其诊断很大程度取决于影像学.X线,CT,MRI 3种方法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X线检查简单、价廉,对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但诊断阳性率低,可疑诊断较多;CT显示断面解剖,部分脱位征象显示清楚,诊断准确率较X线检查高;MRI能直观显示关节囊、韧带及颈髓情况,在显示枕大孔区韧带结构较CT有优势,因而在寰枢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早期诊断伤寒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LPS-PHA)早期诊断伤寒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病程不同的102例伤寒患者用LPS-PHA、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进行检测,200例非伤寒发热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病程第一周LPS-PHA80%阳性(24/30),病程第二周达9773%(43/44),而同期的肥达反应特异性不够,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对照组LPS-PHA均阴性。结论:LPS-PHA可早期、简便及快速诊断伤寒,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的冠状动脉自动分割的挑战在于冠状动脉结构复杂、前背景分布严重不平衡,分割时易受冠状静脉和其他组织的干扰.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冠状动脉分割算法,第一阶段采用具有密集特征提取和残差特征修正能力的3D DRU-Net进行分割,保证分割的召回率;在第二阶段提出2D双编码多特征融合U-Net(2D DEMFU-Net)进行细分割,先对原始图像和第一阶段分割结果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再采用密集跳跃连接融合两个分支上的多层次语义特征,进一步提高分割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两阶段分割算法在CortArt2020数据集上的Dice相似系数、召回率和精确度分别优于3D U-Net网络3.83%,5.31%和2.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的高发时间.方法:搜集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1999-01~2004-12间810例外伤病人的头部CT图像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4~24小时复查CT发现迟发性脑内血肿27例占迟发性颅内血肿总数的69%,48小时复查CT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9例占迟发性颅内血肿总数的23%,72小时复查CT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3例占迟发性颅内血肿总数的8%.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出现在外伤后24小时内,伤后24小时内应严密观察患者状况,不能依赖首次CT检查结果.一旦出现头痛、呕吐加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术后病人状态好转后又加重均应立即复查CT,及时发现新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不同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冠状动脉CTA心律不齐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对心律不齐12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超快速螺旋100 k V Flash模式扫描,B组120 k V Flash模式扫描,C组行双能量(100 k V,140 k V)螺旋扫描,对3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为97.6%,97.8%和99.2%,平均有效剂量A组(0.80±0.05)m Sv,B组(1.63±0.14)m Sv,C组(8.73±2.95)m 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kV Flash模式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可作为心律不齐低剂量冠状动脉CTA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腰椎滑脱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腰椎滑脱症的患者115例,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判断腰椎滑脱症的程度与性质.结果:本组研究的行CT检查的1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椎滑脱,其中真性滑脱症82例,假性滑脱症33例.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准确判断腰椎滑脱症程度和性质,并能了解病变部分解剖结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并对其分型.结果:52例胸腰椎骨折中,单节椎骨折37例,双节椎骨折12例,三节椎骨折3例。以压缩性骨折(占44%)、粉碎性骨折(占33%)多见,骨折脱位占23%,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和前中后柱受累多见。结论: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联合应用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同时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椎体骨折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对预后评价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人体主动脉CTA序列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生长和聚类的序列分割新算法.在确定好合适的分割阈值范围后,结合基于区域生长的算法对主动脉的目标区域进行轮廓提取,然后对得到的目标轮廓在基于isodata的算法上进行聚类处理,由于主动脉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可以将聚类后得到的目标区域的聚类中心作为下一幅CT图像新的种子点再进行区域生长,从而实现仅在选择单幅图像种子点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整套CT序列图像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计算量小,分割精度高,可以完整准确地将主动脉从CT序列图像中分割出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病人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方法:对我院11年间收治的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手术治疗112例,非手术治疗16例,其中6例病人确认DTICH时已进入脑疝晚期,临床死亡.手术治疗的112例DTICH病人,良好率为81.3%,致残率为8.9%,死亡率为9.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DTICH病人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