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应用硝苯吡啶口服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50例口服复方降压片。结果表明;硝苯吡啶组平均收缩压由(22.6±2.8Kpa)降至18.6±2.4Kpa;平均舒张压由13.8±2.6Kpa降至11.6±1.2KPa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值<0.01)。血压下降起始时间平均3.1天,舌下含服具有迅速降压的效果,硝苯吡啶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复方降压片组。硝苯吡啶组总有效率94%,复方降压片组总有效率74%。硝苯应用10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硝本吡啶系Ⅱ型钙通道阻滞剂,随着该药在临床应用中日趋广泛,也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毒副反应.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分系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硝苯吡啶系Ⅱ型钙通道阻滞剂,随着该药在临床应用中日趋广泛,也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毒副反应,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分系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硝苯吡啶治疗急性心梗塞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28例AMI分为三组,硝苯吡啶组和硝苯吡啶加β受体阻滞剂组及对照组。结果:硝苯吡啶组102例,死亡11例,死亡率10.72%;硝苯吡啶加β受体阻滞剂组3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2.82%;对照组87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13.79%。结论:三组相比硝苯吡啶组死亡率最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我们认为硝苯吡啶10mg,每日三次对国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硝苯吡啶,地高辛联合治疗心功能不全78例结果提示:治愈53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7.2%,平均有效时间为18天,应用此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用药量小,用药时间较短;无1例出现洋地黄中毒,解决了洋地黄治疗中治疗量与中毒量交叉的矛盾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是应用中药真武汤与西药硝苯吡啶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8例临床观察报告。总有效率75%。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硝苯吡啶在儿科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了解该药对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简称哮支)及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疗效,我们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年来硝苯吡啶在临床中的扩展性应用作一概述,并简要地指出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标准抗心衰治疗。别嘌呤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g/d,观察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由专人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尿酸浓度。结果别嘌呤醇组在血清尿酸浓度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0.3g/d)能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选择2h5例CHF患者为治疗组,经强心、利尿、扩血管、营养心肌等治疗疗效不明显,心功能无改善,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同时随机选择22例CHF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级别及基础性心脏病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占56%)、有效6例(占24%)、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6例(27.3%)、有效5例(占22.7%)、总有效率为5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9,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高血钾、肾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室功能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及24h心电监护研究了53例由缺血性心脏病(33例)或扩张性心肌病(20例)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并根据其心功能损害的程度分为两组,对比两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和频率及抗心衰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相关,当LVEF〈30%,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3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永修县人民医院住院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随访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心室率控制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中患者心室率控制及LVEF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疗效好,可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对 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 CHF)进行治疗前后甲状激素测定 ,并与 30例对照组进行相应比较。发现 CHF患者T3降低 ,且降低程度与心功能分级有关 ,治疗后甲状腺素水平上升。因此 ,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程度、治疗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探讨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对NYHAⅡ-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起始剂量12.5mgd/,如能耐受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结果:两组间心率、血压、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单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仍存在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美托洛尔可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同时伴LVEF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科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比较标准西医方案(对照组:螺内酯+卡托普利)与中西医联合方案(螺内酯+卡托普利+生脉饮)的疗效和预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射血功能,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舒张晚期流速(E/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药物安全性及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发现,中西医组的E/A、LVEF高于对照组,而LVES、LVED低于对照组;中西医组的低血钾、咳嗽、高血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中西医组预后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生脉饮联合西医方案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增强左室射血能力,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例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组(CA125≥35 U/m L)和正常CA125组(CA12535 U/m L),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1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别;高CA125组住院死亡率为20.0%,正常CA125组住院死亡率为3.1%,P=0.000;随访12±6个月,两组死亡率分别为22.9%和4.6%,再住院率分别为21.3%和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A125是心衰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2.257,P=0.030.结论: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小剂量卡普托利治疗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36例(治疗组),男30例,女6例,年龄60—84(平均68.2)岁。卡普托利剂量:12.5mg,3次/天,3天—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8.8%(32/36),其中75%(24/32)的病例在用药1周内获效。除2例发生皮疹且在停药后自行消失外,余无副作用。而用Digoxin(0.25mg/天,疗程同上)治疗的36例(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72.2%,其副作用高达27.2%(10/36)。  相似文献   

20.
探讨D 二聚体(D-dimer)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共选206 例患者随访3 个月, 采集心脏病发作期间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D-dimer 和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等指标. 心血管(cardiovascular, CV)事件包括近期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需再入院治疗或者死亡. 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 及D-dimer 的质量浓度比未发生事件组显著升高(P <0.001). 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分析显示: NT-proBNP 预测AHF 患者出院后90 d 内心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为0.806, D-dimer为0.887.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发现: NT-proBNP 的质量浓度>2 262.0 pg/mL, Ddimer的质量浓度>1.1 mg/dL的患者出院后90 d 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分组(P <0.001). 可见D-dimer 可作为评估急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且其在联合分析时能提升NT-proBNP 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