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比较教育和娱乐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被过于漠视。无论主体的音乐条件如何,一个人欣赏音乐的能力总是高于他从事音乐制作和演奏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首先是属于大众的。正确的音乐美育的实施,主体审美条件的提高,将会有益于音乐审美功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中学音乐教育是自觉地对中学生实施的审美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代新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艺术对象创造懂得艺术和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它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相似文献   

3.
"圆满之趣"是元代戏剧在剧尾处理上呈现出的一道极为普遍的文化景观。其审美生成是我们民族传统审美意向的外化,是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审美意向无限趋同的结果。一方面,它是创作主体在"自娱"和"娱人"取向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主观呈现;另一方面,它还是消费主体在市民口味消费期待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一种潜在诉求。元代戏剧"圆满之趣"的呈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审美情趣的一次重大转型,极具民族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前程 《科技资讯》2011,(18):237-237
本文从审美的原则出发,探究商业广告在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意象美的创构以及大众审美观念的标准确立,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做到既注重商品外在形式与内在功能的统一,同时也促使消费主体对商业广告的审美认识与审美理解。  相似文献   

5.
审美客体是形成审美活动不可或缺的对象性存在物,它是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它必须具有形象的表现性和意蕴性,它必须具有完整的外观形式和对于主体的感染性。主客体不能建立审美关系就无法产生审美活动,研究审美客体是美学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使文学理论成为交流理论,为审美想象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审美想象是文学主体交流的中介之一,它以情感为基础,以审美判断为交流活动的表达形式,并在对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中实现其在文学交流活动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西方很盛行。对此,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进行了无情驳斥。伊格尔顿倡导唯物主义美学现,认为人类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方式——它反映的是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的"切近"。他还高度肯定马克思追求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统一和要求将"伦理"审美化的美学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关于文化和文明的理论——它立足于现实,但总是向着崇高的理想攀越,内含崇高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展演场景中,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呈现为由文化持有者、舞台表演者、节目策划者以及导游等多种不同文化身份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复杂状态.这种审美主体不是指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群代表不同文化逻辑的话语力量.它既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持有者和生产者,也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演出承担者和意义生发者.同时,这种审美主体又是处于被凝视状态的,它必须依靠旅游者的观看和想像才得以存在和突显,才显示出有效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义.因此,旅游展演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审美主体的呈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建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英语大众语言发展日趋迅猛,它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美学特征,迎合了人们的语言口味。文章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及英语大众语言的演变出发,探讨了英语大众语言的审美特征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时装表演是一种反映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的形象表演艺术,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最早感受的视像信息是人的“肖像造型”。模特肩背造型是造型的另一种视觉方式,这种视觉方式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针对时装表演中模特肩背造型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模特肩背造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小说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历史小说的大众审美取向是小说受到关注的关键因素。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小说的大众审美取向,如何把握大众审美取向的度,便是进行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们应该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创作发端于外在审美,内在审美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创作是审美反映与审美创造的统一。作为审美反映,它是和作者感官相联系的感性反映,是和创作主体相联系的充分个性化的反映,是充满感情的反映,是升华的反映,是借助一定媒介的反映。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规定,文学艺术创作是合规律合目的基础上的创造,一方面创作是对现实合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创作主体合目的的创造,美的规律是造形的规律。文学艺术创作的实质是人审美方式的自我观照、自我确证、自我肯定、自我享受、自我实现,因此文学艺术创作的本性是审美。  相似文献   

13.
"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自然审美观点,它在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它赖以存在的逻辑支点是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精神品德发生"异质同构"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审美对象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因素,是美学研究中的重点,它不仅包含事物本身的审美属性,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与历史的内涵。审美对象所存在的审美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它的生成是在对象性的审美活动过程中,在审美主体的感知作用下,使具有审美性质的外在物质世界,从可能成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客体转化为现实的审美对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代,大众对风景园林的欣赏评价和自觉的审美意识,都在遂步地提高。作者对大众景园审美特征、大众景园审美评价构成、大众景园审美基本表现类型和大众景园审美疲劳等  相似文献   

16.
知识、技术、商品、肉体欲望已作为对传统文化的拆解因素而由边缘性的范畴转变成为具有巨大拆解作用的功能载体。它一方面作用于传统审美文化的固有模式 ;另一方面又使大众审美文化面临自行拆解的困境。但反过来看 ,拆解因素也是促成二者自由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4,(1):59-61
进入新世纪以来,民乐的受众群体依然有限,而缺乏大众的关注将会限制民乐的前进道路。专业民乐发展应注意到大众审美习惯,专业民乐发展与大众音乐文化融合,是一个突破口。保留民乐在专业上的精华,在形式和内容上尽可能贴近大众审美习惯,雅俗共赏,这并不是"颠覆",而只是改革。  相似文献   

18.
大众审美行为是大众的一种社会行为.大众借助艺术作品赞美伟人,表达悲痛,唤起情感和传播知识;借助艺术作品达到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沉思;还借助艺术作品伴随着诸如劳动、哺育、进步和旅行等日常活动.可以说,大众的审美行为是在多种多样社会行为中发挥  相似文献   

19.
于奎龙 《科技信息》2012,(4):298-298
全国体育大会会徽是大会的重要标识,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会徽体现了文字图形化以及图形的文字化的特点设计,大会会徽传达性与艺术性的特点,其发展的道路有具象向意向发展的趋势,会徽主体图形多具有意象美,通过主体简单意象,给欣赏者以丰富的联想,表达着我国大众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它离不开音乐作品及审美主体人 ,这两方面决定了音乐审美具有层次性 ,因人而异。可时下有种论调 ,要求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正确地理解音乐的内容”,否则视为“不懂音乐”,这是音乐审美误区之一。我们应走出这一误区 ,加强音乐审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