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何文 《应用科技》1998,(11):31-31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__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_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一越冬问题,是养鱼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试验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关键技术。选好越冬池越冬池是鱼类冬季生活和活动的场所,越冬池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成活率。因此良好的越冬池要求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面积要求3-5亩,冰下不,冻水层的水深2-4m,最浅不少于1.5-2m。一般为静水池,有条件的可修建流水池。底质要平坦,淤泥越少越…  相似文献   

3.
养鱼池水体体积大、热惯性大且经常换水,而采用传统的水温控制方式使得水温均匀性差、波动大,不利于鱼类生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水温控制方案。为实现养鱼池恒温加热控制,首先采用进水口处的加热管预加热和鱼池内加热线加热保温的联合加热方式;其次对温控器的控制策略采用二维模糊控制,利用热电阻测量得到的温度计算偏差及变化率,通过反复试验确定温度偏差的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表,依据max-min推理法及重心法计算得到输出精确量以建立查询表;最后对查询值进行比例因子归一化处理,控制通电时间实现精确控制水温。石斑鱼(Epinephelus)养鱼池的水温控制实例表明,采用该水温控制方案,其进水温度4~13℃,经加热管预加热后送入养鱼池加热线模糊加热,能保证水温(25.0±0.2)℃,换水期间水温的波动控制在24.3~25.3℃范围内,成功实现了水温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4.
鱼类由于维持本身身体的热能及游动消耗的热量不多,所以其饲料换肉率最高,为1.5比1。而鸡为2.3比1、猪为3.3比1、牛为7比1,因而,在养殖业中,养鱼业的经济性往往是最好的。鱼类的营养需要应包括维持的需要、生长增重和繁衍的需要。不同的鱼类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淡水养殖鱼类血清转铁蛋白耐低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含铁蛋白质专一染色法及利凡诺溶液沉淀法确定了鲤鱼、鲫鱼等12种淡水养殖鱼的血清转铁蛋白在聚丙烯酰胺中的位置,鉴定出8类鲤鱼、6类鲫鱼和3类白鲢的血清转铁蛋白的特异类型,并分析了转铁蛋白多态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测定了锂鱼、鲫鱼、白链和鳙鱼的血清铁浓度,铁结合能力及铁饱和度,通过分析淡水养殖鱼类耗氧量及窒息点临界含氧量与血清转铁蛋白的关系,证实了鱼类转铁蛋白具有耐低氧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依据二银法和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山东沿海养殖鱼类的4种寄生车轮虫司纤毛虫:直钩车轮虫、杜氏车轮虫、日本车轮虫及小袖车轮虫,其中直钩车轮虫我国的新记录。作者对采自不同宿主的直钩车轮虫种群的开矿学特征进行了比较描述,对所涉车轮虫的形戊学、宿主、分布、流行情况及危害程度等做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7.
认海水养殖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养殖容量应是一个包含环境、生态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养殖容量可定义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料和保证应有效益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合理地利用养殖容量就是要形成一个结构优化和功能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使所投入的物质得到反复循环、初级生产力得到多途径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养殖效益,避免物质的浪费及自身和环境的污染。从养殖生态系统运转的因素来分析,主要靠太阳辐射直接提供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鱼类行为识别方法受到环境及目标多样性、复杂性的共同影响,不能有效识别目标行为特征,导致结果偏差较大,无法作为鱼类行为分析的参考依据。为了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环境,优化养殖质量,弥补现阶段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大数据技术对鱼类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优化,通过基于大数据的鱼类行为图像数据预处理、鱼类行为特征训练模型和鱼类行为特征识别3个部分来实现。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反复验证,提出的方法提升了识别率与准确率,并且能够适应多目标识别场景,识别效果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养鱼池水体体积大、热惯性大且经常换水,而采用传统的水温控制方式使得水温均匀性差、波动大,不利于鱼类生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水温控制方案。为实现养鱼池恒温加热控制,首先采用进水口处的加热管预加热和鱼池内加热线加热保温的联合加热方式;其次对温控器的控制策略采用二维模糊控制,利用热电阻测量得到的温度计算偏差及变化率,通过反复试验确定温度偏差的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表,依据max-min推理法及重心法计算得到输出精确量以建立查询表;最后对查询值进行比例因子归一化处理,控制通电时间实现精确控制水温。石斑鱼(Epinephelus)养鱼池的水温控制实例表明,采用该水温控制方案,其进水温度4~13 ℃,经加热管预加热后送入养鱼池加热线模糊加热,能保证水温(25.0±0.2)℃,换水期间水温的波动控制在24.3~25.3℃范围内,成功实现了水温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0.
11.
鱼类营养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重要养殖鱼类营养的研究进展。包括维持鱼类生长需要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情况。不同鱼种所需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不同,一般来说海水鱼比淡水鱼需要量多,幼体比成体需要量大;ω3脂肪酸对海水鱼类较重要,而ω6对淡水鱼类相对较重要;鱼类由于缺乏胰岛素对糖类分解能力低,因此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较低;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同种类对鱼体产生的影响不同,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鱼体生长和存活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以洞头海区2004-2007年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疾病发生情况为依据,对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规律及疾病发生与养殖海区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对建立疾病预测模型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网箱养殖鱼类疾病的多重线性回归预报模型Y(t)=b0+X1b1+X2b2+…+Xpbp和灰色GM(1,1)预报模型Y(t)=[x(1)-u/a]e-a(t-1)+u/a。研究结果表明,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疾病与水中溶氧量、浮游植物细胞总数、水温等因子存在一定关系,而与风速、透明度、盐度、化学耗氧量等因子无显著关联,因而用水中溶氧量、浮游植物细胞总数、水温等指标建立了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疾病的多重线性回归预报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对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的疾病有十分显著的预报效果。以2004年的发病率数据建立的灰色GM(1,1)预报模型为例,其拟合度也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鱼类的性别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性别控制对于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价值。因为许多鱼类雌雄个体之间的经济性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生长率、个体大小等),大多数鱼类性成熟后生长速度会减慢,自然生殖活动还带来生长的停滞,体组织可食部分减少。因而选择具有最佳生长性能的性别进行单性养殖,对于提高养殖对象的生长量和经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培养性腺不发育的中性鱼,对于消除性腺成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能大大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另外,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阐明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机制等理论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鉴于这些原因,国内…  相似文献   

14.
小肽对鱼类具有多种营养作用和多种生理功能,在鱼类养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小肽的各种研究,对小肽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开发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卢迈新 《广东科技》1994,(10):25-25
南方大口鲶是鲶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一般个体2—3kg,最大者可达30kg,近年来,经过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已将大口鲶驯养成功,使其成为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一、南方大口鲶的形态特征南方大口鲶头长且扁平,眼小,常为圆形。下颌比上颌突出;口裂较深,其末端至少与眼球中部相对,也有略超过眼后缘的。南方大口鲶成体仅有2对须,无第2对下颌须,但8cm 长以下的鱼种常见到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刘洁 《应用科技》1999,(11):25-25
规划莲鱼共养砖混结构硬化池宜建在村内、村边荒场上,单池面积0.5亩左右,统筹考虑交通及水源问题,兼顾整洁、美观,畜牧养殖重点村为使肥料就近转化,可和养殖场一并考虑。建地先将活上层推开,没有活土层的地方可推开25cm厚土层,将池底压实整平,撒层细砂抹平。底上辅混凝±2~3cm,抹面防渗。四周混凝土上砌砖,12cm厚砖墙砌75cm高,水泥砂浆粘合,酌情加24cm砖垛加固,墙内和墙顶抹面防渗,离底50cm处留溢水孔并加滤网,墙外培土加固。回填活土30cm厚。在回填土时,每亩拌入10m3左右优质农家肥,并防止将池底轧坏。活土中有芦苇根等…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主要弧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系统的斜带石斑鱼、红鳍笛鲷、褐点石斑鱼和珍珠龙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的弧菌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病鱼体内共分离获得弧菌63株,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其中4株为强毒株,17株为弱毒株,42株为无毒株.经鉴定,哈维氏弧菌有43株(19株毒力株)、溶藻弧菌7株(1株毒力株)、副溶血弧菌5株、轮虫弧菌2株(1株毒力株)、需钠弧菌1株、无法确定的弧菌属其他细菌5株.  相似文献   

18.
19.
过度捕捞、海区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使得海洋鱼类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鱼类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积极发展海洋鱼类的增殖和养殖,是海洋鱼类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和新的生长点,其中,积极开展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基因组研究,必将对提高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理论水平和创建高新技术起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基因组的检测、遗传性状的调控、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等方面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综合分析,并指出我国今后开展这些方面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依据干银法和蛋白银法梁色法研究了黄渤海沿是经济鱼类寄生的车轮虫科内3属4种纤毛虫:球核拟车轮虫、斜拟车轮虫、劳牧小车轮虫及简单两分虫。其中球核拟车轮虫科斜 拟车轮虫为我国的新记录。文中对所涉车轮虫的形态学、宿主、分布、流行情况等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