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总沭河王庄闸加固工程断面模型对橡胶坝下消力池的相关要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行方法,并得到可供工程应用的研究结果.橡胶坝下消力池的设计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该成果不仅为总沭河王庄闸加固工程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而且对开展同类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国内普遍带有防浪墙的斜坡堤在风暴潮下受到最大越浪量的破坏威胁,采用波浪水槽试验测定了破碎波情况下单坡带有直立式防浪墙上的单波越浪量,基于现有的单坡无防浪墙的越浪量分布计算公式,引入防浪墙影响因子,推导出单坡带有防浪墙的越浪量分布形状参数和越浪概率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越浪量分布形状参数、越浪概率都与相对出水高度、防浪墙相对高度有关.随着防浪墙相对高度的增大,形状参数呈指数增大趋势,而越浪概率呈指数减小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海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现场实际工况及观测数据为依据,以确定某水利枢纽关键迎冰部位引航导堤堤头冰荷载问题为目的, 设计并进行了缩尺的冰模拟试验.对试验数据诸如冰速对冰力的影响、冰排作用于垂直面堤头时各向分力的关系比、垂直面与45°斜面冰力关系比以及作用于45°斜面时其水平与垂直冰力的关系比等进行了分析,并得到初步结论.通过将现有冰荷载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对运用公式确定冰荷载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给定的波要素、墙前及堤前相对水深等参数下,用波浪规范法计算波压力.以胸墙底宽和直立部分底宽为设计变量,以胸墙重量为目标函数,以滑移稳定、倾复稳定、地基应力和几何等约束为条件,求解最轻墙重和相应的设计变量值.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优化设计法比传统的安全校核法的优越性.讨论了胸墙断面的合理型式.  相似文献   

5.
波浪对直立堤的作用是波浪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是进行港口设计所必需的,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海洋中的波浪运动。 自从森弗罗(Sainflou)建立了他的立波理论以来,许多知名的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这今问题不仅是需要在理论上和在实验室内加以研究,而且还应该深入地去研究已经发生了的外堤破坏事故。因此一旦在某处发生这类的事故,就必然会引起各国科学家们的注意。 1955年2月19日,在意大利热那亚港发生了一件巨大的外堤破坏事故。那时苏联专家A.A.卡斯巴申(A.A.Каспарсон)还在我院工作,在他的建议下,在我们的实验室内进行了模型试验以研究热那亚港外堤的破坏原因。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和分析了外堤的许多破坏现象,根据这些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把破坏按其现象分成二类:即长波破坏和短波破坏。而热那亚港的破坏事故则属于第二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还测了直立堤上的波压力。此外,为了增加外堤抵抗长波破坏的能力,我们还做了几个加强港侧基床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单拱大断面偏压隧道衬砌模型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试验方法分析大断面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以单拱四车道隧道为依托,按弹性阶段相似原则进行偏压条件下单孔大断面隧道衬砌破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围岩条件下,隧道衬砌的破坏机制.试验通过千斤项加载的方式,模拟偏压条件下,不同围岩级别条件下的隧道衬砌的破坏行为,得到隧道模型的围岩及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焦炉燃烧过程的特点,提出了火道的控制系统,同时建立了烟道吸力与煤气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给出了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碎屑流危害极大,且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文章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组成的分层堆积体在不同初始启动角下,沿斜面的滑动和堆积运动,分析得到堆积体最终堆积范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启动角的变大,堆积体由分级破坏逐渐变成整体破坏,堆积范围也会变大;堆积体上层颗粒比下层颗粒的冲程要大,对整个堆积体的冲程影响也要大;堆积体分层情况对其最终堆积范围影响较大,但随着初始启动角变大,这种影响逐渐变小。试验研究成果对研究碎屑流运动过程和堆积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断面泥沙模型试验,对某水库泄水底孔压力段内泥沙淤积形态和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泄水底孔关闭运用的前两个月(10月和11月)坝前泥沙淤积速率较高,这两个月的泥沙淤积厚度达25.8m,约占坝前总淤积厚度的60%,坝前最终淤积高程为949.9m;设置在左岸坝段的引黄取水口在正常引水期间一般不会淤堵;泄水底孔压力段内泥沙淤积面随着坝前淤积面上升而抬高,当10月底坝前淤积面高程达到925.6m时,压力段内已基本堵满淤泥.所以在设计底孔闸门启门力时,泥沙压力及摩擦力可按满孔泥沙考虑.  相似文献   

10.
本模型试验在基于我国工业用电按峰谷平收费制度,在电渗固结间歇性通电时错开峰电时间,设置长时间断电;基于电阻率在含水率从20%降低到15%会快速增大,含水率20%以上时电阻率变化较小的情况,设置随含水率降低,不断减小的通断时间比;基于含水率从20%降低到15%电阻率会迅速增大的情况,设置土体平均含水率降到20%作为电渗结束时间点。试验结果表明错开峰电的长时间断电能有效降低成本;将含水率降低到20%作为电渗停止时间是可行的;随着含水率变化通断时间比变化的电渗固结是可行的;电渗联合桩加固软土地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结构模型试验为研究拱坝应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所述乃利用结构模型试验方法进行国内其拱坝的应力研究,藉以改善该拱坝的设计。根据计算及试验结果对拱坝进行了四次修改,按合力线与中轴线重合以减少梁拱断面弯矩的原理将拱圈布置成多心圆,并采用砼垫座的方法将坝体修改成为左右对称,有效地改善了坝体应力。根据试验所得应力成果用壳体理论反算出中间梁断面处之外荷载以兹校核,结果与上水荷载甚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直立式防波堤水平波浪力的概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不规则波对直立防波堤作用力的概率分布类型因波浪作用性质而变化。脉动力符合双参数的韦伯分布,冲击力偏离韦伯分布,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了每一种试验情况下韦柏分布的形状参数和比例参数,并确定了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直工防波堤在不同波浪情况和水位条件下确定分布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直立式防波板与规则波作用的解析解和共振时板宽和波浪周期的关系,对两直立板间共振提供共振预报。通过编程计算,对板的受力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在半板宽B=nL/4下发生共振,共振时板受最大波浪力可达最小值5.5倍以上,易在实际中造成事故。本文以规则波为例对此类问题加以分析,在设计时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模型试验边界条件的模拟一直是试验的一个难点。本文以线弹性对称结构截取其半进行试验为背景,提出了用定向支座和链杆支座来解决截断处边界条件的模拟问题。并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角度证明了该方法对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均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规则波对长江口半圆形潜堤的物理模型试验,指出半圆形堤身两侧的抛石厚度与堤身稳定性的关系,并给出了相对抛石厚度与半圆形堤身临界稳定重量的关系曲线,为导堤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文中还就半圆形堤身底板开孔与不开孔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半圆形堤身的底板开孔与否对潜堤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在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的背景下,以实测地形资料为基础,利用FVCOM,模拟南导堤越堤水流的时空变化.通过对越堤流过水断面通量的计算,分析工程前后越堤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导堤丁坝的修建,使得南北槽之间的水动力条件显著改变,工程之后,横向水流净通量指向北槽,且量值较大.越堤水流的沿程分布,以导堤转角为界,上半段逐渐减小,下半段逐渐增大,上半段净通量小于下半段;越堤流的净通量,在季节上变幅不大,在潮周期内呈周期性波动,净通量与潮位呈良好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直立堤前波浪按以往研究仅有立波及破碎型波(击岸波及破碎波)两形态,对于立波波压力有较充分的研究但对破碎型波浪压力研究不足。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搞清堤前波浪的性质及破碎型波浪压力的作用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直立堤前有三种形态的波浪存在,即立波、过渡型波及破碎波。其形成条件不仅与水深及波高有关,且与波陡.堤前地形变化(底坡,地形的起伏及糙率)、基床型式等有关。文中着重指出了有堤后波浪破碎条件及其形态与无堤时的差别,指出了有堤时破碎的二种型态:立波型破碎及击岸型破碎和二种地点:腹点破碎与非腹点破碎。 研究结果还表明波浪破碎击堤的作用力与堤前地形变化的密切关系,阐述了波浪作用力的许多特征,分析了现用波压力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所发表的系研究的一些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康爱峰 《科技资讯》2012,(25):47-47
以平洞空间转向长距离混凝土结构斜井并内套钢管为例,分析了长距离斜井内衬钢管外回填混凝土泵送加溜管技术,解决了小空间内斜井泵送配合溜管混凝土中的堵管、混凝土离析等问题,并细述了长距离斜井钢管外回填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进行了10层框架的模型振动台试验,分别进行了低频、中频、高频地震波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应用不同模型试验数据分析方法——自由振动衰减、半功率法和HHT变换法,得出了模型结构前3阶自振频率及对应的振型阻尼比;再分别采用Rayleigh阻尼假定和Caughey阻尼假定,进行了相应模型结构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阻尼模型之间的差异;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根据试验结果作出较为合理的数值模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框架式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及变形规律.运用相似理论,充分考虑几何相似、材料特性相似、荷载相似、载荷施加和边界条件相似并建立了试验相似关系,设计了框架式抗滑桩试验模型和试验装置.通过模型试验观察框架式抗滑桩从受荷到破坏的全过程,根据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分析框架式抗滑桩内力分布规律、土压力分布规律以及桩顶位移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当滑坡推力达到一定值时,整个框架式抗滑桩与桩间土体组成一个受空间协同交互作用的框架整体,具有很好的等效连拱支挡作用和较好的刚度及稳定性,能有效抑制滑体的下滑位移,抗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