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国名誉权法律保护存在着言论自由和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协调问题。合理界定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范围与边界是化解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困难的出发点。加强公众人物名誉权的保护需要明确引入公众人物的法律概念,建立我国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的强化机制,引进西方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恶意不实诉讼"制度和"实际恶意原则"。同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的保护也应受到合理的限制,国家需要制定新闻法以及相关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
实质恶意原则是美国言论自由诉讼案适用的重要司法原则,创设于沃伦法院时期。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有力地保护了美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保护公民和媒体的言论自由权利的做法,值得我国在法制建设中借鉴。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20,(1):46-4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之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程度较高、影响较恶劣的暴力形式,网络暴力表现为一些网民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突破言论自由的边界,利用网络发表不实言论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这种不实言论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甚至破坏了社会的稳定。网络暴力行为已经突破了现代法治精神中的言论自由,因此我们需要对此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进行规制,尤其是以法律的手段进行规制。不仅需要现行实体法从司法执法的角度规制,更需要从法学理论层面对法的创立与实施进行指引,以此更好地保障个人、他人、社会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网络言论自由在监督公共权力、约束私人行为、汇集社情民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此同时,网络言论自由也存在损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生活安定权等实然弊端。推行信息公开、健全财产公示制度、依法规制网络言论自由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网络言论自由规范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言论自由属于言论自由的一种,现代社会互联网大大拓展了言论自由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也给一些权利诸如名誉权、隐私权等造成威胁。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网络言论自由也不例外。法律是规制自由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在法律之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因此,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6.
袁进华 《科技信息》2009,(13):251-251,183
随着网络“人肉搜索”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侵权事件。本文就人肉搜索可能带来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安宁权受到侵害以及侵权主体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人肉搜索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言论自由在监督公共权力、约束私人行为、汇集社情民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此同时,网络言论自由也存在损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生活安定权等实然弊端.推行信息公开、健全财产公示制度、依法规制网络言论自由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网络言论自由规范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鉴于隐私权在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中常与名誉权混同,本从客体特征、主体范围、侵害方式及责任承担四个方面,围绕两的主要区别进行学入的比较分析研究。从外国立法先例、立法的目的和理由以及隐私权的的性质和特征,论证隐私权与名誉权不同,只有公民才是隐私权的主体;指出隐私作为隐私权客体与名誉权客体名誉区别突出体现在隐私的个人性和秘密性;通过司法实践中真实的案例分析,阐明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隐私权在行为特征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浅议网络名誉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侵权行为也随之产生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网络名誉权的保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名誉权是网络人格权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一般侵害名誉权行为入手,通过比照,着重阐述了网络名誉权侵权行为的构成以及对网络名誉权侵权行为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闻报道侵害商主体名誉权的案件时有发生,很多人主张当商主体名誉权与新闻报道权发生冲突时,法律的保护应当向新闻报道权倾斜。本文从利益权衡角度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新闻报道侵害商主体名誉权的案件时有发生, 很多人主张当商主体名誉权与新闻报道权发生冲突时, 法律的保护应当向新闻报道权倾斜.本文从利益权衡角度分析,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诽谤死者的行为能否成立诽谤罪,各国立法不一,我国学界亦意见纷纭,分别有肯定、否定、折衷三种学说。笔者认为,诽谤死者能成立诽谤罪。首先,自然人死后其名誉权得在一定时期内存续;从犯罪客体上讲,诽谤死者的行为侵害死者名誉权、死者亲属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当成立诽谤罪。此外,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将诽谤死者的行为纳入我国《刑法》第246条诽谤罪的范畴,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名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给社会主体带来了许多利益。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日益发展,侵犯名誉权的形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博客侵犯名誉权为例,虽然博客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表达言论的工具之一,但是许多人却无法正确使用它,以致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文着重对侵犯名誉权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希望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名誉权的相关知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4.
新闻自由和名誉权都是现代社会重要权利之一,而在行使新闻自由权利的时候,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对他人的评价。当这种评价为负面且内容失实的时候就与名誉权发生了冲突。如何有效的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既是人格权保护的需要,也是保护新闻自由的需要。笔者认为:新闻自由与名誉权的保护当视具体情形而定,而绝不能一视同仁。妥善解决二者的平衡问题是当前学术界以及法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纵观我国的法律,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规定仅见于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120条,该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意识到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所应享有的权利。而这样一个简单的法律规定,实在是难以适应实践中产生的数量众多、大大小小的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要求。在此,笔者就精神损害赔偿作一点探讨,以求对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恶意节点的存在会给无线传感器网络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路径和回馈的恶意节点发现和定位机制.将该机制应用于路由协议,可以有效地抑制恶意节点给网络带来的侵害.  相似文献   

17.
所谓网络隐私权,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的对于个人在网上提供的信息进行保护的隐私权保护形式。侵害网络隐私权包括:侵害个人通信内容;收集他人信息卖钱;散播侵害隐私板的软件身份证号的设计;侵入他人系统以获取资料,不当泄露他人信息;网上有害色情信息利其他不利于人们精神健康的信息等。美国是世界上保护隐私权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网络恶意信息是信息制造者主观缔造或传播的对信息载体或信息本身进行侵害、扰乱以破坏经济与社会正常运行的在互联网传播的不良信息。网络恶意信息的产生根源主要是制度落后、伦理失范、人格异化和技术缺失。基于此,本文主张,合理规范制度建设、适当构建信息伦理、有效优化人际交往与积极推进网络技术发展来抗衡日益严重的网络恶意信息侵犯。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就特殊在它们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而一般侵权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所谓的原则始终只是部分学者的学术主张,任何立法、司法文件,包括《民法通则》也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过无过错责任原则。笔者认为:特殊侵权责任之特殊,就只是因为民法通则对它们有明文的特别的规定,别无他意。一、一般侵权行为所谓侵权行为广义上指应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狭义上指因为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广义的侵权行为概念包括一般侵权行为和…  相似文献   

20.
侵害著作权行为认定及惩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事权利之一。凡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擅自发表他人作品;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独自创作作品发表的;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而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使用他人作品而不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报酬的;剽窃、抄袭、盗印他人作品的;盗用他人软件及擅用他人网上作品的;等等,均应认定为侵害著作权行为。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不仅可以依法索赔,而且可以依据侵权情节追究侵权情节追究侵权者的其他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